石冬蕓
【摘要】新課改政策的提出為小學語文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提供了更多的思路,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已經(jīng)成為了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之一,教師應該根據(jù)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學習能力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為學生講解語文知識。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學以問題意識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路徑展開了一系列的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問題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路徑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6-0233-02
前言
語文是小學階段重要的課程之一,對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F(xiàn)代基礎教育的背景下,創(chuàng)新能力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教師應該重視問題意識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作用,并真正發(fā)揮小學語文教學的作用。
一、營造和諧的小學語文教學氛圍
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下,很多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過于死板,使得學生對語文課堂教學產生了比較深刻的刻板印象,認為語文課堂是嚴肅的,并不敢于向教師提出問題。這樣的教學模式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提問意識,更無法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1]。針對這樣的教學情況,教師應該為學生營造和諧平等的課堂學習氛圍,使學生感受到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處于平等的地位,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質疑。
二、激發(fā)學生針對語文知識提出問題的意識
激發(fā)學生針對語文知識提出問題的意識是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基礎和前提。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小情節(jié)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從而使其能放下顧慮,大膽提問。提問的過程也是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思考和理解過程,有效的提問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還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例如,教師講解到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那片綠綠的爬山虎》這篇課文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讀課文,然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那片綠綠的爬山虎》這個題目有哪些含義?”教師引導學生從整篇課文的內容以及文章中提到的葉圣陶先生的作品作為解答問題的著手點。有的學生認為作者的題目是根據(jù)一次做客經(jīng)歷而來,有的學生認為與葉圣陶先生的文章有關。通過這樣關于題目的一個問題,有的學生的會提出一個問題“《一幅畫像》這個題目比《一張畫像》好在哪呢?”教師通過問題引導,激發(fā)學生的提問意識。
三、根據(jù)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合適的問題情境
合適的教學情境能在很大的程度上為學生提供一個提問的氛圍,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例如,教師講解到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桂林山水》這篇課文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播放幾張桂林山水景色的圖片或者一段展現(xiàn)桂林山水的紀錄片,將課文中的內容直觀展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教師可以向學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去過桂林嗎?”有的學生回答去過,有的回答沒去過。學生在觀看教師放映的圖片或者視頻時,會帶著好奇向教師提問“老師,哪座山是作者看到的山呢?”有的學生會向教師提問“老師,您去過桂林嗎?”“如果坐在飛機上看桂林的山水會是什么樣子的呢?”等,教師應該耐心回答學生的問題,并鼓勵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提出自己的問題。
四、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方法
(一)從課題角度提問
教師講解到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魚游到了紙上》這篇課文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課題的角度提出問題。認識課題是開展一節(jié)語文課的前提,教師應該將課題作為開展語文教學的著手點,將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貫穿于整個教學的過程之中。教師講解到《魚游到了紙上》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將課文的題目寫在黑板上,并帶領學生大聲朗讀這篇課文的題目。學生讀完課文的題目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讀完這篇課文的題目后,你有哪些疑問嗎?”有的學生會問“這篇課文是描寫了一個魔術嗎?”有的學生會問“魚生活在水中,怎么會游到紙上了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jù)課文的題目還可以提出“魚是怎樣游到了紙上?”這樣的問題。通過這樣的訓練,能使學生學習語文課文的時候首先思考文章題目,再根據(jù)文章題目提出疑問,接著通過學習課文的內容解答自己的疑問,從而提高其問題意識。
(二)從課文內容角度提問
教師與學生針對課文的題目展開提問與思考后,教師應該帶領學生朗讀課文的內容。首先,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通讀全文,使學生對課文的內容產生基本的印象[4]。其次,教師在引導學生自主深讀課文,并根據(jù)課文的內容提出自己的問題。有的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課文中有一句話:“喲,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一個女孩驚奇地叫起來。學生會產生一些疑問,作者為什么會用“驚奇”形容女孩?有的學生會產生疑問,課文中存在一句話:他好像和游魚已經(jīng)融為一體了。學生會提出問題“青年在安靜的作畫,既沒有很大的動作,也沒有說話,而魚在水池中歡快的游動,這樣一靜一動是如何融合在一起的呢?”教師應該認真聽學生提出的問題,并引導學生在小組中討論問題,從而更好的理解語文課文的內容。
(三)從課文結尾角度提問
小學語文教材中《魚游到了紙上》這篇課文,其結尾是整篇課文的點睛之筆,能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課文的內容。學生只有在深度思考過后才能提出值得思考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在《魚游到了紙上》這篇課文的結尾處,作者描寫到:他接過筆在紙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边@句話是整篇課文的中心。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仔細思考這句話的含義。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針對課文的結尾提出自己的疑問,有的學生可能會提出“魚游到了紙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這兩句話存在什么樣的關系?”這樣的問題,有的學生可能會提出“青年說出的這句話是什么意思?”這樣的問題等。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引導學生更好的投入到對課文的深刻思考當中,還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五、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本文對小學語文教學以問題意識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路徑展開的一系列研究,希望能為提高我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參考文獻
[1]陳俊華.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質疑問難[J].中國校外教育,2016.
[2]寇海洋.小學語文教學視野下學生創(chuàng)新人格的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