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賀
近幾年,校園欺凌事件不斷發(fā)生,媒體報道的僅是冰山一角,在我們附近的學校,就發(fā)生過多起校園欺凌事件,例如:2013年4月的一天,某鄉(xiāng)村小學校門口,一名五年級的學生小鄧被人用一把水果刀插入了心臟,當場死亡。事情的原因很簡單,小鄧和小林在上廁所時發(fā)生了矛盾,兩人打了一架,結果小林吃了虧,小林跑到中學告訴了正在上課的哥哥大林,大林攔住放學回家的小鄧,讓小鄧向小林道歉,可是小鄧不肯,并且罵了大林,大林一氣之下,掏出了衣兜中的水果刀,刺向了小鄧,小鄧還沒反應過來,就已經(jīng)倒在了血泊中。2014年11月的一天,某中學就發(fā)生了一起有數(shù)十人參與的打架斗毆事件,一人當場死亡。死者小淘是九年級的學生,這一天被同學叫去,原來那位同學與另外一所學校的學生發(fā)生了爭執(zhí),當時因為吃了虧便集結了一批人到對方學校和人打架,在混戰(zhàn)中,小淘被自己人擊中要害當場死亡。因為這些事件的發(fā)生地點都離我們學校很近,且產(chǎn)生的影響較大,作為教育管理者,我們很害怕這類事件會發(fā)生在我們的學校。我們覺得校園欺凌事件的不斷發(fā)生,既有社會因素,也有學校管理的問題,主要責任還在學校。太和縣桑營中學雖然沒有發(fā)生過比較嚴重的欺凌事件,但并非完全平靜,校領導經(jīng)過認真的分析,決定把工作做到前面,預防校園欺凌事件的發(fā)生。
一、營造和諧氛圍
要營造和諧的育人環(huán)境,就必須要認真處理好學校領導和一般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的關系。在管理措施的制訂上,我們會充分考慮一般教師的感受,在學校大目標不動搖的前提下,我們采取彈性管理的方式,因為地處農(nóng)村,不少教師既是教師,同時也是農(nóng)民,家中都有幾畝地,平時要顧家,因此在出勤等方面,我們沒有硬性的規(guī)定。對于外地教師,我們會在生活上給予他們有力的支持,讓他們能夠安心地從事教育教學工作。
我們致力于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絕不能做侵犯學生權利的事,不能用關愛學生的名義做傷害學生的事情,這樣就不會有暴力源的產(chǎn)生,暴力傾向也不會傳導給學生。要讓學生感受到來自學校的溫暖、來自教師的關愛。學校里的留守學生特別多,我校的留守學生都有專人負責,監(jiān)管的不缺失使學生有了依靠。有了融洽的師生關系,師生矛盾也就減少了,欺凌事件便在無形中消失了。
二、制定保障措施
為了保證學生的安全,我們制定了《桑營中學預防欺凌管理制度》,明確了制度的目的,各自的職責,以及采取的措施,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一種合法合規(guī)的做事習慣,如果人人都能按法規(guī)辦事,就不會有欺凌事件的發(fā)生了。
三、成立應急小組
我們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應急小組,本校的班主任都是小組成員,發(fā)生欺凌事件后,有一人得知情況,就會及時反映給校長,相關人員會立即采取行動,防止事態(tài)惡化。去年,某一天放學后,有學生反映在學校外的一個地方,聚集了一群學生,得知后,我校領導第一時間帶領班主任趕到了現(xiàn)場,將相關學生叫到學校了解情況,原來是一名八年級的學生不小心碰到了一名九年級的學生,九年級的學生要求道歉,但是八年級的學生沒有理睬,于是九年級的學生就向這位八年級的學生下了戰(zhàn)書,要在放學后一決高下,八年級的學生也糾集人員“積極”備戰(zhàn),由于反應及時,經(jīng)過教育,雙方都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最終握手言和,如果不是應急小組的快速反應,后果不堪設想。
四、養(yǎng)成自覺習慣
每年開學,我們都會要求教師上好安全第一課,其中就有學生遇到危險時如何保護自己、如何避免與他人發(fā)生矛盾等內容,我們要求班主任開好以“保護自己”為主題的班會課,讓學生學會主動地向教師反映自己遇到的問題。以往發(fā)生的校園欺凌事件,很多都是由一些小事引發(fā)的,由于他們不愿意告訴教師,自己又不知道如何處理,就會用“江湖”的一套自行處理,結果往往會使事情由小變大,最后一發(fā)不可收拾,如果學生能主動反映情況,教師就能及時地發(fā)現(xiàn)問題,提前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五、啟動家校聯(lián)動
有些學生在家長面前會表現(xiàn)出一副很乖的樣子,可是到了學校就不一樣了,對于這樣的學生,單靠學校的教育很難有特別的效果,還要有家長的配合。有一名學生的學習成績一般,在班里表現(xiàn)也不錯,可是卻有學生反映他在路上向低年級的學生要錢,得知情況,在與家長的溝通中,我們了解到:家長教育方式比較粗暴,一旦孩子不聽話,非打即罵,孩子迫于家長的強勢,只是裝作服從的樣子,實際上心里一直有反抗的愿望,他家中并不缺錢,向小學生要錢,只是把比他更弱小的學生當成了發(fā)泄的對象。我們一方面對這名學生進行正面教育,另一方面也建議家長改變教育方式,讓他感受到來自家庭的溫暖,由于家庭和學校經(jīng)?;ネㄐ畔?,使這名學生的活動和心理都處于透明狀態(tài),這樣這名學生就不敢再“兩面”了,他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也改正了自己的錯誤。
六、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
由于學生的心智都還不是很成熟,很多時候,他們受到威脅時,經(jīng)常會忍氣吞聲,結果往往是使自己受到更大的侵害。由于挨打的學生多生性懦弱,被語言威嚇之后,就會被迫按照打人者的要求做,打人者得到了滿足,形成了錯誤的觀念,認為采用這種手段就可以欺負別人。對于一些受侵害的學生,教師要想主動的了解情況很難,教師就要通過敏銳的觀察,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某班有一名成績不錯的學生,平時聽課很認真,但是有一天,突然沒了精神,頭埋得很低,教師問他,他也只是裝作沒事的樣子,對此,教師并沒有放棄,而是把他叫到一邊,反復做工作,慢慢打消他的顧慮,讓他說出了自己受欺負的事,經(jīng)過教師的處理之后,他再也沒有挨打。
七、處理不留隱患
在發(fā)生學生受欺凌事件時,有些學生之所以不愿意告訴教師,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教師對欺凌者的處理不夠徹底。部分學生認為對方勢眾人多,如果告訴家長和教師,他們可能會比之前打自己更狠。但是,受欺負的學生將情況告訴教師之后,有些教師會采取批評說服的方式教育學生,而更多時候,這種教育并不能產(chǎn)生實質性的影響,挨批評的學生認為教師不敢把他怎么樣,就會變本加厲地對“告密者”進行瘋狂報復。所以在處理時,對于部分承認錯誤的學生,不能就此放手,而應當繼續(xù)跟蹤,延長時間查看,多方面了解其行為和思想情況,否則容易出現(xiàn)受欺負者繼續(xù)受欺負,甚至有部分受欺負者會加入打人者的行列,轉而欺負其他人。
防止校園欺凌事件的發(fā)生,不能單靠一方面的力量,只有讓學校與家庭結合,校與校聯(lián)動,領導與教師配合,教師與學生融合,形成一個強大的安全網(wǎng)絡,才能使學生免受欺凌的傷害,使學生都能夠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安徽阜陽市太和縣桑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