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進行,素質教育已經(jīng)越來越引起學校和家長的重視。而素質教育的重點內容就是對學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和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素質教育,既有家長的監(jiān)督和社會責任在內,最主要的還是在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及老師的良好的教育。本文從學校教育方面來談談對于中學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
關鍵詞:素質教育;中學生;思想教育
中學生正處在青春期,性格叛逆思想活躍。同時這一階段也是人生的一個分水嶺,如果在這一階段進行良好的教育和合理的引導,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和未來發(fā)展都有很大的影響。社會上的不良的思想和事件,都在誘導著青春期的學生。作為學生而言,此時還沒有強大的主觀分辨力和自控力,需要由學校和老師以及家長的配合,才能使中學生健康成長。
一、素質教育下的思想品德教學的方法
(一)轉變教學觀念,完善思品課程形式
由于中學生升學的壓力,許多家長和老師都認為只有全面的進行基礎文化課的安排,才能使學生得到更好的進步。其實這個理解是有誤的。縱然升學考試的大綱對于基礎文化課的比例很大,對于思想政治以及其他思維拓展應用的要求不高。但是學生在中學時期的思想和情感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會產(chǎn)生令人無法預感的現(xiàn)象。而這時,正需要通過合理有效的課堂教育才能對青春期的學生進行引導。我們目前的教學模式恰恰忽略了這一點,導致很多學生對于青春期的情緒無處發(fā)泄,對成人世界的好奇而找不到答案,久而久之,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無心學習而影響成績。
學校通過思想政治課程的合理有效的安排,積極引導和提升學生道德情感和良好品德。老師通過正確健康的思想教育,使學生能夠在青春期有一個良好的過渡,學生通過思想政治課的全面學習和了解,既開拓了思想,又緩解了緊張的學習氛圍。
(二)轉變教學方法,加強師生互動溝通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如今的社會越來越講究以人為本,而教育領域也不例外。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下,老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和行為的倡導者,具有在教學過程中不可動搖的權威。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發(fā)育都還處于初級階段,對于事物和知識了解不夠,需要相對具有完善人格的老師作為標桿來效仿。而中學階段,學生的心理都在向成年人轉變,各種行為模式也都會刻意的去模仿成年人的樣子。對于成人的說教和批評有一種積極的反抗意識,作為成人的老師也不例外。而在中學階段,若是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很容易會產(chǎn)生適得其反的效果。所以,老師應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改善自己的教學方法,合理有效的表達觀點和意見。
青春期的學生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逐漸成熟的個人思想,并且有很強的表達欲望。在課堂教育中,關于思想品德和行為的教育,老師應該也盡可能的給學生提供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讓學生都能夠表達自己的觀點,與老師和其他學生交流。同時還要注意性格內向的學生,可以私下進行交流和探討,并且?guī)椭@類學生積極主動的融入到班集體中。
(三)深入生活實踐,提升學生道德意識
中學生是思維活躍,觀念前衛(wèi)的一個群體。若是單純的對學生進行照搬課本的說教,很難起到很好的課堂效果,對于那些鼓噪的理論和大道理也不愿去學習和了解。老師應該在講課中將理論聯(lián)系實踐,把課本上的知識和內容合理的聯(lián)系到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上,使學生們既能很快理解,又能加深印象,而且不會對這些道理產(chǎn)生抵觸情緒,也能更好的引導成為正確的良好的行為習慣。
老師應該在增加思想品德教育職業(yè)技能的基礎上,積極的融入到班級體的管理中去,通過班會、每周的升國旗儀式等日常活動,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增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意識。
(四)提高自身修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
若想提高學生的素質教育,首先教師需要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由于基礎教學的任務艱巨,而且目前大多數(shù)的學生都是獨生子女,且在家庭會有溺愛的現(xiàn)象。導致很多學生在學校都會出現(xiàn)各種不遵守紀律,缺乏集體主義的精神,教師作為一個班級的管理者,不得不采取一定的措施。有的教師因為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而出現(xiàn)過度的責備甚至侮辱謾罵和體罰的現(xiàn)象,導致師生矛盾加劇。這種做法不僅不會解決問題,而且對學生的成長和教師的工作狀態(tài)都產(chǎn)生很不好的效果。
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其形象不僅是個人的事情,而是所有學生都會時刻關注并無意識的效仿,所以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所以作為合格的教師,不僅在教學上擁有良好的技能,在人格上,也是趨于完善的。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通過自己的言行來引導和激勵自己的學生。
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其自身的知識不能僅僅限于本專業(yè)的要求,還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和閱讀來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如今社會發(fā)展越來越快,尤其是中學生的思想最容易收到新鮮事物的影響。教師只有不斷的學習和了解各種新鮮的事物,才能在學生遇到問題時幫助他們解決,學生也會對教師的身份產(chǎn)生一中崇高的信仰。
二、結語
中學生作為國家的主人翁,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擁有著巨大的潛力。隨著素質教育越來越深入人心,中學生的理想品德和行為習慣也將納入重點課程建設中。學生的一言一行,不僅代表著當下教學水平,而且關乎我們的未來。加強思想品德教育,改善中學生行為習慣和精神面貌,培養(yǎng)中學生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高尚情操,不僅是教育教學的重點工作,也是黨和國家致力于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部分。以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和高水平的教學水準,提高和建立中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培養(yǎng)出具有新時代的精神的主人翁。
參考文獻:
[1]劉紅玉.初中生思想品德課學習習慣與行為養(yǎng)成[J].新課程學習·下,2015(2).
[2]洪五珍.淺談初中政治課“與時俱進”的幾點措施[J].文理導航,2016(7).
[3]袁朝生.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J].新課程學習·下,2014(3).
作者簡介:宋蘭蘭(1979—),漢族,山東濟寧人,本科,主要研究方向:初中思品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