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導入是教師在新的教學內(nèi)容開始前,引導學生把注意力放到課堂上,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把心思放到學習當中,做好學習知識的心理準備,并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習內(nèi)容的一種教學行為。導入是課堂教學中重要的一環(huán),直接關(guān)系到一堂課的教學效果,教師應該在課堂導入時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把心思運用到學習當中,從而使課堂教學達到高效的目的。
關(guān)鍵詞:高效課堂;導入;積極性;情感交流
高效課堂,是教師與學生在有限的時間,也就是一節(jié)課的時間,使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不浪費課堂上的每一分鐘。師生之間在和諧的關(guān)系中達到教與學的目的,因此,為達到高效課堂的目的,一定要重視課堂的導入技巧,好的課堂導入,應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吸引學生把心思用到學習中來?,F(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如何有效的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導入課堂。
一、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學習
學生是感性的個體,主動去學習時,很容易學會,但如何才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去學習呢?教師就要在課堂的導入上下一番工夫了。學習課文前,教師提出容易回答的問題,層層深入,由易到難,這樣,既能激活課堂氣氛,又能順利的完成課堂教學任務(wù)。比如,上新課前,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wù),只要學習任務(wù)完成,就留給學生自由空間,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對學生來說,這是一種“特權(quán)”,更是一種“驕傲”。學生為了這種“特權(quán)”和“驕傲”,一定會積極主動的學習。比如我在教《我們上路了》這篇課文時,課前我提了好幾個問題,并告訴學生,我給一定的時間,讓他們相互討論完成,學習任務(wù)完成后就自由活動。學生為了在課堂上得到提前自由的特權(quán),才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文學習中。也正是因為書中寫到的事與他們現(xiàn)在所經(jīng)歷的事是相同的。才會高效快速地完成學習任務(wù),
二、與學生談?wù)搶W習活動
上課前,與學生談?wù)搶W習方法與課堂表現(xiàn),并告訴學生,為什么在同樣的教室里學習,同樣的老師教,學習成績就是不一樣呢?提出問題后,盡量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學習當中還存在什么問題,在以后的學習當中應該如何去做呢?《學弈》的教學當中,為了讓學生更快參與到課文的學習當中,我讓學生各抒己見,在說出自己的學習表現(xiàn)后,再提出問題,看看課文當中兩個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有什么不同,如果兩個學弈的人此刻就站在我們的身邊,我們會對他們說些什么呢?以后又該如何去調(diào)整自己的學習活動呢?當學生把自己的學習活動與課文中人物的學習活動相聯(lián)系時,才能真正意識到自己學習中的不足,會在以后的學習中時刻提醒自己認真學習,真正達到課堂高效的目的。
三、觀看課件中的圖片導入
學習課文前,可以針對課文的內(nèi)容,下載幾張與課文內(nèi)容有關(guān)的圖片,讓學生帶著輕松的心情觀察圖片,以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比如在學習《別擠啦》這篇課文時,我就下載了好幾張有關(guān)人多,同時又顯得特別擠的圖片,引導學生回答我的問題“你們從圖上看到了什么,這些人為什么會這么做,你們認為人們這樣擠來擠去會有什么后果呢,辦事效率會不會提高呢”當學生回答完這些問題之后,我再次提出問題“如果你們當時就是這些人中的一員,你會對你身邊的人說些什么呢,你認為人與人之間應該如何相處呢?今天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進入課文的學習,看看作者會給我們什么好的方法?”實際上學生通過剛才看到的圖片,就已經(jīng)明白課文寫的是什么事,再次學習課文時,就感到很輕松,也能更快掌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師生能在預定的時間內(nèi)取得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語文課堂是重視情感的教育,為了能讓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把心思用到學習當中,就應該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與學生在談話中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文的學習當中。比如我在上《小抄寫員》這篇課文時,我就問了學生幾個問題:“同學們,在生活中你們有沒有做了好事卻被人誤解而遭受委屈的事呢,當時你想到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呢”,“是啊,我也知道,同學們豐富的生活中,父母朋友或者老師誤會了你,你會很難過。你們處理的方法多種多樣。那么今天,有一個我們的同齡人,他也受到了他爸爸的誤解,現(xiàn)在老師要求你們看看他爸爸是因為什么事而誤解了他,被誤解之后他又是如何做的,從這個孩子的身上,相信你們會得到許多人生的啟迪的。”學生被書中同齡人的遭遇所吸引,急于了解課文內(nèi)容上,整堂課的教學效果非常。
總之,課堂教學要達到高效的目的,教師絕對不能忽略課堂導入的技巧,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無論什么樣的導入,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當中,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社會在進步,時代在發(fā)展,作為老師,不能用一成不變的方法去教學生。為了跟上時代的變化和發(fā)展,教師應該有源源不斷的長流水,不斷用新的知識去裝備自己,做學生知識世界的領(lǐng)路人。如果學生是一顆小樹,教師只需要在適當?shù)臅r候給他們澆一點水、施一點肥。在經(jīng)歷了大自然的風風雨雨之后,他們會把根扎得更深、更遠,尋找到更多的養(yǎng)料;如果學生是一股小溪,教師就引導他們清除前面的絆腳石,堅持不懈,勇往直前,投入到大江大海的懷抱,去感受前所未有的磅礴氣勢,慢慢適應驚濤駭浪的洗禮;如果學生是一張白紙,教師就送給他們五彩的畫筆,讓他們自己去描繪心目中的藍天!
作者簡介:王小琴,岷縣岷陽鎮(zhèn)東關(guān)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