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借生旦情 抒家國痛

      2018-05-08 09:10:56黃穎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18年4期
      關鍵詞:思潮

      黃穎

      摘 要:明清傳奇是中國戲曲史上的一個高峰。明代傳奇創(chuàng)作與時代精神結合構筑成重要的主題,即“離合興亡”主題?!半x合興亡”主題傳奇作品通過對主人公愛情與政治歷史的描寫,表現(xiàn)社會思潮影響下文人對社會歷史的思考。在明初社會思潮的影響下,《寶劍記》開創(chuàng)了“離合興亡”傳奇主題,將生旦愛情與社會政治文化結合;《浣紗記》定型了這一主題,將情與史緊密結合,更深化了社會文化內(nèi)涵。由明入清,社會思潮從至情思想變革為實學思想,“離合興亡”主題也發(fā)生變化?!堕L生殿》以強烈的悲劇情感體現(xiàn)了至情哀聲;《桃花扇》則深刻地融合了史學思想,將歷史興亡與命運的無奈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達到“離合興亡”主題的頂峰。

      關鍵詞:明清傳奇 愛情政治 思潮 主題變遷

      中國戲曲傳奇在明清時期萌芽發(fā)展興盛,“離合興亡”主題正是傳奇戲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明清傳奇創(chuàng)作與時代精神結合的典型,代表了我國傳統(tǒng)戲曲的審美走向與戲劇藝術的悲劇發(fā)展進程與最終成果。“離合興亡”主題把家國興亡政治斗爭與男女愛情合為一體,相互影響推動劇情發(fā)展,在舞臺上表現(xiàn)廣泛的社會生活與強烈的政治參與意識和深廣的社會憂患意識?!敖桦x合之情,寫興亡之感”的《寶劍記》《浣紗記》《桃花扇》《長生殿》正是明清傳奇史上不同時期“離合興亡”主題的代表作品。

      評論界對上述作品研究集中于內(nèi)容方面,角度主要有:創(chuàng)作動因、悲劇意識、性別視角、主題異同、形象分析、思想內(nèi)容、藝術結構等。如主題對比有鄒自振《南洪北孔:清代劇壇的雙子星座》,個體作品的主題討論有殷茜《〈長生殿〉主題思想研究》、汪翠萍《論〈長生殿〉的愛情主題》等,相對而言學界較少關注“離合興亡”主題的變遷,多為單一作品橫向研究而非縱向研究,而縱向研究對揭示傳奇主題的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

      傳奇結構與主題構成了緊密的表里關系。針對結構研究的專著有許建中《明清傳奇結構研究》、郭英德《明清傳奇史》等,論文有王全力《從〈浣紗記〉到〈桃花扇〉——論‘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創(chuàng)作模式的演進》。元末明初南曲戲文孕育傳奇,明成化年后傳奇發(fā)展脫離了戲文的藝術規(guī)范,構建起自身的藝術體制,產(chǎn)生傳奇文本供演出。舞臺時空限制以及音樂又對文本結構提出嚴格要求。清代戲劇大師李漁在《閑情偶寄》提出“結構第一”,并說劇本結構“如造物之賦形,當其精血初凝,胞胎未就,先為制定全形,使點血而具五官百骸之勢”①。因此,傳奇劇本創(chuàng)作走向結構化,產(chǎn)生了“悲歡離合式、離合興亡式、忠奸抗爭式、真幻相勝式、度脫隱逸式、巧合重疊式等結構”②,其中“離合興亡式”成就最大。此前評論界較少對四部傳奇名著進行線索性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礎上,集中論述以《寶劍記》《浣紗記》《桃花扇》《長生殿》為主的明清傳奇名著中“離合興亡”主題的變遷,以期呈現(xiàn)該主題自身的成長軌跡,其變遷對中國戲曲發(fā)展的意義,并揭示這一戲劇類型如何達到其藝術高峰。

      一、《寶劍記》:因循與初創(chuàng)

      (一)《寶劍記》直呈時代思潮

      每一時代的藝術作品都反映了這一時代的社會思潮。明嘉靖后,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使得社會生活、時代風氣發(fā)生變化。其中王陽明的“心學”影響較大,其倡導“良知”“知行合一”,即“人人都有良知,人人都能知善惡,我們?nèi)糇灾艘荒钍菒?,就該把此念克了,須側根徹底不使此一念潛伏胸中。我們?nèi)糇灾艘荒钍巧疲阍搶崒嵚渎湟乐@一念做去”③。文人關注內(nèi)心思想,同時化之為行動,以行動來影響國家社會。“‘水滸戲起于宋,發(fā)育于元,成于明,其中的一群草莽英雄群像,帶著每一個朝代的獨特印記漸漸豐滿。在元代他們是孱弱而卑賤的文人幻夢中的英雄典型;在明代,他們是‘足以寒奸雄之膽,堅善良之心的士子代表。”④ 李開先因“九廟災”被罷免,但是他帶著明代士子們“發(fā)其悲涕慷慨、抑郁不平之衷”,創(chuàng)作了《寶劍記》?!秾殑τ洝芬桓那按菝Я譀_為儒將林沖,攜寶劍救家國。由此,《寶劍記》成為引領時代思潮的標志性作品。

      (二)變單一主題為“離合興亡”雙重主題

      《寶劍記》一改前代“水滸戲”,或《琵琶記》《白兔記》《單刀會》等作品的單一主題,將國家興亡與生旦離合結合,創(chuàng)造了“離合興亡”主題。主題表現(xiàn)為林沖與高俅、童貫間的政治忠奸斗爭導致林沖與家人的生離死別,夫妻之間的愛恨別離,同時更關系著國民生計?!芭d亡”一線是劇中林沖被奸臣陷害,奔上梁山起義鋤奸?!半x合”一線是妻子張貞娘千里尋夫。如第一出:

      【滿庭芳】義士林沖,孝妻張氏,早年子母孤孀。遭逢殘害,依勢亂綱常。幸遇顯明府尹,憫英雄發(fā)配遐方。義聚梁山豪杰,剪惡表忠良。佳人多薄命,釵梳典盡,終養(yǎng)姑嫜。不慕權豪富貴,女替貞娘。千里尋夫逃難,虎狼從失伴倉惶。白云庵夫妻相遇,寶劍永傳揚。⑤

      這一方面是傳奇體制結構較前代更大,另一方面也是文人優(yōu)秀的創(chuàng)作能力推動了傳奇發(fā)展。作品表現(xiàn)的內(nèi)容較前代更豐富,涵蓋的內(nèi)容更廣泛,但作為初期的“離合興亡”主題作品,《寶劍記》更多表現(xiàn)了傳統(tǒng)倫理,強調(diào)忠孝仁義、子孝妻賢,卻忽視了個體在遭受迫害時強烈的情感反應。同時《寶劍記》賦予了社會個體新的意識,即士子乃至民眾參與到廣泛的社會斗爭,這對后來的傳奇創(chuàng)作有著深遠影響。

      (三)夫妻倫理弱化了離合情感

      《寶劍記》中“離合興亡”主題的“離合”情感集中于張貞娘,表現(xiàn)為夫妻倫理情感。夫妻作為社會共同體,他們的社會角色關系強于情感關系。從劇中可見,《寶劍記》因循前代倫理教化劇的思想和橋段,劇中最感人的千里尋夫橋段是從《琵琶記》中繼承而來的?!秾殑τ洝纺暽矍槎诜蚱挢熑?。林沖為家國獻身,張貞娘則是丈夫上書忠諫的支持者,承擔了主要的家庭苦難。張貞娘精神上支持丈夫,生活上扶持婆母,朝堂上擊鼓救夫,抗擊奸臣的強取豪奪,她被賦予了較前代作更豐富的藝術形象。在《寶劍記》中,張貞娘不再是弱女子,她勇敢而堅毅。同時,張貞娘的理智與情感的沖突,更賦予了整部戲強烈的悲劇色彩,在家國沖突下帶給小人物的悲慘命運,表現(xiàn)了王朝末期大廈將傾的強烈悲劇意識。但夫妻從屬削弱了“離合”一線,缺乏深刻的情感刻畫,這是《寶劍記》作為早期的“離合興亡”主題作品的不足之處。

      (四)寶劍初創(chuàng)“離合興亡”

      《寶劍記》以林沖與張貞娘兩人的變故展現(xiàn)了宋朝的社會動蕩和政治斗爭,將前代家庭悲歡離合與忠奸抗爭兩種類型的劇目融為一體,呈現(xiàn)于舞臺?!秾殑τ洝纷儭八疂G戲”的民間斗爭為王朝傾覆,以儒將林沖,奸臣高俅、童貫,乃至民間各類人物的命運,展現(xiàn)了明朝士子的堅韌與苦難、忠貞與屈辱,深刻體現(xiàn)了這一時代的社會思潮。本劇重點放在政治一線,林沖對家庭是責任,對國家忠貞才是他的人生目標,上書被誣陷下獄,被流放,他決心忠臣死諫,殺身成仁。林沖情感流露最強烈在第三十七出,“夜奔”中“《寶劍記》將林沖奔梁山,一步一回首;離天朝,卻心系天朝的痛苦矛盾心理以及他念妻念母,悲憤慌亂的心情心理,刻畫得淋漓盡致,從而烘托出一個報國無門、請纓無路的悲劇英雄形象”⑥。為了維護宋朝趙氏的統(tǒng)治,反抗奸臣,當梁山豪杰起義大旗豎起時,維護國家的個體行動就達到最高潮。

      作為“離合興亡”主題初創(chuàng)作品,《寶劍記》創(chuàng)新了戲曲體裁和題材,以其豐富的內(nèi)容和較為深刻的悲劇性,開創(chuàng)了國家政治興亡造成民眾悲劇命運的宏大“離合興亡”主題,對傳奇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浣紗記》:成長與拓展

      (一)“離合”“興亡”互推,深化主題

      在《浣紗記》中,“離合興亡”主題已定型,即西施、范蠡離合之情與吳越興敗,愛情與歷史的緊密結合相互推動相互發(fā)展。它與《寶劍記》不同,著重于“離合”推動“興亡”發(fā)展,以“興亡”加深“離合”的情感,表現(xiàn)生旦的情感和廣闊動蕩的社會生活以及歷史動蕩。劇中范蠡與西施的才子佳人愛情貫穿于家國興亡的全過程。范蠡、西施相戀于第二出《游春》:

      【玉抱肚】(生)行春到此,趁東風花枝柳枝。忽然間遇著嬌娃,問名兒喚作西施。感卿贈我一縑絲,欲報慚無明月珠?!厩扒弧浚ǖ┖畏絿?,看堂堂風流俊姿。謝伊家不棄寒微,卻教人惹下相思。勸君不必贈明珠,猶喜相逢未嫁時。⑦

      隨后《捧心》《迎施》《別施》《采蓮》《思憶》等篇目展現(xiàn)了范蠡、西施相愛卻不能相守的曲折故事?!朵郊営洝繁憩F(xiàn)愛情的過程,一生一旦一縑絲串聯(lián)起吳越春秋的風起云涌。吳越爭霸開端、發(fā)展、高潮、結束四階段,正是《浣紗記》中愛情的轉折點,國破家亡強烈感受集中于兩人的愛情,將愛情與歷史緊密結合。

      (二)虛實相生,拓展容量

      《浣紗記》在吳越春秋史實的基礎上,建構了范蠡、西施的愛情故事,拓展了舞臺容量,展現(xiàn)了吳越廣闊的社會生活。李漁在《閑情偶寄》中說道:“有奇事,方有奇文,未有命題不佳,而能出其錦心,揚為繡口者也。”⑧《浣紗記》取材于《史記》卷四一《吳越世家》、卷一二九《范蠡》等正史傳記。梁辰魚不滿足于扮演愛情故事,他在《浣紗記》第一出《家門》表述到:

      【紅林檎近】請看換羽移宮,興廢酒杯中。驥足悲伏櫪,鴻翼困樊籠。試尋往古,傷心全寄詞鋒。⑨

      這說明梁辰魚憤慨于功名失意,感傷于歷史興亡,這兩種情感交織構成《浣紗記》的深沉意蘊?!朵郊営洝吩凇秾殑τ洝窓嗉檎`國的基礎上增加了國家復興的內(nèi)容。吳王夫差荒淫昏庸,任用佞臣,迫害忠臣,最終國破家亡,最后越王勾踐臥薪嘗膽,重建家國?!白髡叽罅Ρ迵榉虿詈筒隙ü篡`和范蠡,同情伍子胥,并用伍子胥的命運來襯托范蠡,這在明代嘉靖年間,其‘借古喻今、針砭現(xiàn)實的用意是很明顯的,所謂試尋往古,傷心全寄詞鋒,正是這個意思?!雹庖虼?,梁辰魚在《浣紗記》中用愛情勾連起兩個國家的興滅,以表達對國家政治的憂心?!朵郊営洝穼v史上封建政權興亡的表現(xiàn),對于現(xiàn)實具有針砭之意,拓寬了“離合興亡”主題。

      (三)情史相融,定型主題

      西施參與國家政治,讓情與史相融。劇中西施一改前代男性附庸,梁辰魚賦予了她比趙貞娘更強烈的女性政治意識。如果說《寶劍記》中趙貞娘是政治的支持者,那《浣紗記》中西施就是政治的參與者,國家命運、政治斗爭的主導者,愛情與國家興亡緊密結合在一起,情與史不可分離。第二十三出《迎施》中范蠡說道:

      若能飄然一往,則國即可存,我身亦可保,后會有期,未可知也。若執(zhí)而不行,則國將隨滅,我身亦旋亡。那時節(jié)雖結姻親,小娘子,我和你必同做溝渠之鬼,又何暇求百年之歡乎?{11}

      小娘子,你若肯去呵,二國之興廢存亡,更未可知,我兩人之再會重逢,亦未可曉。{12}

      西施參與國家興亡大計,拓展和深化了“離合興亡”主題。西施代表勞動人民,她的愛情與生活維系在國家政治是否穩(wěn)固上。因此,西施毅然獻身,正是《浣紗記》超越之處?!秾殑τ洝繁憩F(xiàn)儒將林沖懲奸除惡,梁山好漢只是陪襯;《浣紗記》肯定了平民女性西施為國犧牲,她在復興越國中占據(jù)重要地位。這也是《浣紗記》“離合”一線較《寶劍記》內(nèi)容豐富,地位提升的表現(xiàn)。

      因此,《浣紗記》便把范蠡、西施的離合之情與吳越興亡之感結合起來,兩線緊密交織,互為生發(fā),定型了傳奇戲曲的新主題,以歷史的變遷和西施范蠡的離合展現(xiàn)了深刻的悲劇感。作為前期代表作品,《浣紗記》的團圓結局無法形成對歷史興亡的深刻嘆惋,削弱了其悲劇性。

      三、《長生殿》:繼承與革新

      (一)《長生殿》實學與至情同現(xiàn)

      明代文人創(chuàng)作“獨抒性靈”,明中后期實學思潮逐漸形成。實學思潮崇尚實際,講究經(jīng)世致用。同時,“在經(jīng)歷滿洲入關之大變動,學術思想上受急劇之刺激,更有急劇之轉向”{13}。由此,清初出現(xiàn)了“至情”和實學思潮結合的傳奇作品《長生殿》。

      “離合興亡”主題在社會政治變革與社會思潮轉變下急劇變化,在郭英德的《明清傳奇史》中其闡述為雙重文化思潮的交融。一是實學思潮的影響,關注于故國之思、興亡之嘆,警示世人,居安思危;一是亡國帶來出世思想,尋求消極避禍的世外桃源。雙重思想使得“離合興亡”主題深沉傷感。筆者則認為洪《長生殿》是明代“獨抒性靈”“至情思想”的尾聲。洪在自序中表明創(chuàng)作意圖“然而樂極哀來,垂戒來世,意即寓焉”,“情緣總歸虛幻”{14}。洪昇出生于明清易代之際,動亂與仕途坎坷給予他強烈的感受。因此他將至情思想變?yōu)橹燎榘?,表現(xiàn)為唐明皇與楊貴妃月宮重聚。這是至情的真相,揭示了愛情在現(xiàn)實面前的無力。

      在“至情”和實學影響下,“離合興亡”主題在《長生殿》表現(xiàn)為對國破家亡,情緣虛幻的反思,生旦虛幻重聚,在破敗的國家中悲劇情感達到高峰。

      (二)“離合興亡”主題的革新

      《長生殿》革新“離合興亡”主題的內(nèi)容與表現(xiàn)方式。上卷李楊愛情和安史之亂兩條線索交織貫穿,李楊導致國家動亂,國家的悲劇也推動了李楊愛情覆滅,展現(xiàn)了李唐王朝盛極而衰的悲劇歷史。開篇就交代《長生殿》的離合悲情:“【滿江紅】看臣忠子孝,總由情至?!眥15}李楊才金釵鈿盒《定情》,朝政已昏庸到安祿山來《賄權》楊國忠。這方李楊爭執(zhí)后盡釋前嫌,《制譜》霓裳羽衣曲,楊貴妃《舞盤》“霓裳妙舞千秋賞,合助千秋祝未央”{16},那一方,安祿山起兵造反“動天金鼓逼神州”{17}。上卷開篇即見證了李楊定情,一步步將兩人的情與王朝的熱鬧興盛以及腐敗墮落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喜中有悲,悲喜交融,緊湊的節(jié)奏使劇情達到最高潮時立即轉折,熱鬧衰敗轉瞬間。上卷雙線悲喜交融,情的盛決定了國的衰,國的衰推動情的最終破滅。

      (三)時代悲劇的強烈抒發(fā)

      “離合興亡”主題中的悲劇情感在《長生殿》中強烈抒發(fā)。《長生殿》下卷一改元雜劇《梧桐雨》唐明皇獨抒悲情,在劇中展現(xiàn)了國家風雨飄搖以及民眾生離死別的悲劇場面,抒發(fā)了更為強烈的悲劇情感。吳梅《中國戲曲概論》:“葉懷庭云:此記上本雜采開天舊事,每多佳構。下半多出稗畦自運,遂難出色。”{18}拖沓中顯示了洪對國與家“離合興亡”的感悟,將愛情悲劇與歷史變遷合觀共視,李龜年彈詞:“唱不盡興亡夢幻,彈不盡悲傷感嘆,大古里凄涼滿眼對江山?!眥19}唱的是李楊的愛情的悲劇命運,充溢著的是充沛天地、貫通古今的興亡之感,表現(xiàn)了更深刻的時代思想。

      《長生殿》較《浣紗記》更具有廣闊的現(xiàn)實意義。《長生殿》呈現(xiàn)出一幅波瀾壯闊、風云四起的社會歷史圖景。它真實而細致地表現(xiàn)出國家動蕩產(chǎn)生的嚴重后果,體現(xiàn)了《長生殿》中超越前代作品的深刻性與“離合興亡”主題的悲劇感。第三十八出《彈詞》直接啟示了《桃花扇》的創(chuàng)作,李龜年的“一叢鼙鼓起漁陽,宮禁俄看蔓草荒,留的白頭遺老在,譜將殘恨說興亡”{20},表明了洪的創(chuàng)作主題,陳史實說興亡。明朝滅亡,洪等漢族文人深刻體會的國家滅亡之痛,這與虛幻的情緣相呼應,表現(xiàn)了情與史在時代的洪流中共同的悲劇色彩,即“離合興亡”主題的悲劇意識。

      四、《桃花扇》:頂峰與傳承

      (一)《桃花扇》白描史實

      《桃花扇》是實學思潮影響下創(chuàng)作出來的典范作品?!短一ㄉ取芬院罾類矍闉橹骶€,表現(xiàn)明末錯綜復雜的政治軍事沖突和國破家亡情滅的悲劇?!短一ㄉ取吠黄屏饲按髌飞﹫F圓的慣例,真實地展現(xiàn)了歷史,按照史實創(chuàng)作,即“觀其自述本末,及歷記考據(jù)各條,語語可作信史。自有傳奇以來,能細按年月確考時地者,實自東塘為始,傳奇之尊,遂得與詩文同其聲價矣”{21}。在歷史中反思國家覆滅,以現(xiàn)實故事告誡世人,是一種遵循實學思想的經(jīng)世精神。因此《桃花扇》兼具史實與文學價值,使得它具有思想性、文學性,以及與“詩文同價”的歷史地位,而“離合興亡”主題也因此達到頂峰。

      (二)“興亡”惋嘆 家國余恨

      南明興亡之線,孔尚任以侯李離合展示權奸誤國導致國家滅亡的全過程?!短一ㄉ取防^承了前代作品生旦離合與國家興亡,同時更拓展革新了內(nèi)容。生旦不僅是愛情與政治間的相互關系,更是社會進步力量。李香君代表了平民中的進步力量,侯方域代表了知識分子復社文人的進步力量,還有史可法這樣的忠臣義士,表現(xiàn)了廣大人民對奸臣的痛恨和人民的徹底的斗爭精神。南明滅亡的直接呈現(xiàn),更顛覆了前代作品的團圓結局?!堕L生殿》《浣紗記》中都對國家的未來抱有希望,而《桃花扇》國家滅亡,親人離別,使得亡國別情余恨深植人心。

      (三)“離合”悲聲 國破情滅

      在《桃花扇》中政治不再作為愛情的背景,而是愛情的紐帶。侯、李二人志同道合,他們負擔起了為國家安危斗爭的重任。當國家民族利益高于個人愛情時,二人在家國安危前為責棄情。為責棄情正是實學思潮的重要表現(xiàn)。侯李的愛情不再是《長生殿》中的至情,而是實情。侯方域拿不出結親銀子而結識奸臣阮大鋮,李香君拒不接受阮大鋮的資助,使得侯李兩人在思想上更貼近,感情更深。這樣真實的社會生活描寫和情感斗爭是前代作品所沒有的。劇中現(xiàn)實生活的描寫也強化了情感的真實,廣泛表現(xiàn)了社會經(jīng)濟政治生活。因此在侯李兩人的理想破滅、家國滅亡時,情感也隨之無處容身,成為“離合興亡”主題的一聲惋嘆。

      (四)悲聲挽歌嘆“離合興亡”

      國破入道的結局,強化了主題,將“離合興亡”主題推向頂峰。侯李的愛情從開始就與政治糾葛在一起,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密不可分。拆散侯李和葬送南明王朝的是同一個勢力。因此第四十出《入道》“白骨青灰長艾蕭,桃花扇底送南朝;不因重做興亡夢,兒女濃情何處消”{22},唱出了南朝與侯李的“離合興亡”,而續(xù)四十出《余韻》唱的則是整個封建王朝的“離合興亡”余韻。細數(shù)王朝的更迭,這方唱罷那方起。

      【離亭宴帶歇指煞】俺曾見金陵玉樹鶯聲曉,秦淮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過風流覺,把五十年興亡看飽。那烏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鳳凰臺樓梟鳥。殘山夢最真,舊境丟難掉。不信這輿圖換稿,謅一套[哀江南],放悲聲唱到老。{23}

      一曲悲歌,悲的既是自身的離愁,憑吊了南明王朝,忠臣義士,明朝三百年基業(yè)毀于一旦,更是千百年來王朝更替瞬息萬變,歷史興亡的舞臺展現(xiàn),預示了封建王朝大廈將傾的無限末世哀音。傳奇作品中的“離合興亡”主題至此達到頂峰。

      明清“離合興亡”主題傳奇作品在中國戲曲史上甚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這四部作品也是明清傳奇“離合興亡”主題初創(chuàng)、發(fā)展到頂峰中各個階段的代表作?!半x合興亡”主題的發(fā)展也代表了中國傳統(tǒng)娛樂審美的發(fā)展,對于當代文學、電影電視創(chuàng)作具有借鑒意義。“離合興亡”主題把社會生活、政治歷史熔于一爐,滿足了各個年齡層民眾的觀劇需要?!半x合興亡”主題作品在當下仍在傳承,且不再局限于傳奇戲曲作品中,發(fā)展到電影電視作品,并不斷融合新的元素,讓觀眾在影視作品中以史為鑒,在娛樂生活中思考人生。

      {1}{8} 〔清〕李漁:《閑情偶寄(卷一)》,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3頁,第3頁。

      {2} 許建中:《明清傳奇結構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458頁。

      {3}{13} 錢穆:《中國思想史》九州出版社2012年版,第229頁,第238頁。

      {4} 張之薇:《明清易代之際“士子獻祭”戲劇審視——以〈寶劍記〉〈清忠譜〉為例》,《文藝研究》2011年第11期,第89頁。

      {5} 〔明〕李開先:《李開先集(卷三)》,中華書局1959年版,第751頁。

      {6} 于學劍:《李開先戲劇》:義憤沉雄 心儀國士于學》,《戲劇叢刊》2014年第1期,第55頁。

      {7}{9}{11}{12} 郭漢城:《中國十大古典悲喜劇集》,上海文藝出社1989年版,第272頁,第268頁,第341頁,第342頁。

      {10} 王全力:《從〈浣紗記〉到〈桃花扇〉——論“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創(chuàng)作模式的演進》,《江漢論壇》1992年第2期,第70頁。

      {14}{15}{16}{17}{19}{20} 〔清〕洪:《長生殿》,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1頁,第77頁,第109頁,第172頁,第171頁,第1頁。

      {18}{21} 吳梅:《中國戲曲概論》,岳麓書社2010年版,第99頁,第98頁。

      {22}{23} 〔清〕孔尚任:《桃花扇》,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258頁,第266頁。

      猜你喜歡
      思潮
      《東漢文學思想史》《讖緯思潮與漢代文學思想》
      文學與文化(2022年3期)2022-11-19 02:31:38
      春秋時期重民的社會思潮
      論后現(xiàn)代主義思潮中的英美文學通俗性
      中國共產(chǎn)黨百年引領社會思潮的基本經(jīng)驗
      民國時期重構“中華法系”思潮研究回顧與展望
      法律史評論(2020年1期)2020-09-11 06:25:10
      從回歸溫柔敦厚到走向天馬行空——當代文藝思潮的一種轉向
      名作欣賞(2017年25期)2017-11-06 01:40:12
      美國金融改革思潮發(fā)生重大轉變的啟示
      天府新論(2016年6期)2016-11-23 03:05:35
      維新思潮對中國近代體育的影響
      社會思潮與歷史寫作研究
      文學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35
      論20世紀初年的“興女學”思潮
      肥城市| 定兴县| 郯城县| 米林县| 吉水县| 怀仁县| 稻城县| 吴川市| 青州市| 新巴尔虎右旗| 全椒县| 井研县| 盐山县| 普格县| 合阳县| 外汇| 库伦旗| 汉川市| 丁青县| 溧阳市| 金坛市| 桦川县| 吉林市| 临沭县| 梓潼县| 雷州市| 翁牛特旗| 耿马| 缙云县| 万年县| 阳新县| 长宁区| 澳门| 镇宁| 惠来县| 普兰店市| 马关县| 浦县| 崇文区| 祁连县| 新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