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鼎年,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究會秘書長,美國紐約商務出版社特聘副總編,香港《華人月刊》《澳門文藝》特聘副總編,美國“汪曾祺世界華文小小說獎”終評委,蒲松齡文學獎(微型小說)評委會副主任等,在《人民文學》《香港文學》等海內外報刊發(fā)表過3000多篇作品,出版、主編過數百本作品集。作品譯成9種外語多種教材,曾獲冰心兒童圖書獎、葉圣陶文學獎等300余個獎項。
呢喃的《潮起潮落》算是家庭、婚姻、愛情類題材的短篇小說。寫一個中國女人與一個德國男人組成的家庭,而且還是一個結過婚,帶著前夫孩子的中國女人,與一個德國男人的重組家庭,這就顯得有點復雜了。同樣是家庭矛盾,瑣事沖突,夫婦吵架,往骨子里探究,可能涉及到中西方文化的矛盾,文化的沖突,就有比一般的家庭題材有意思多了。
呢喃在《潮起潮落》中所反映的生活是真實的,具有典型性。這篇小說總共三個人物,如果說綠茵是一號人物,那她的先生菲利斯算二號人物,綠茵的兒子阿豪在文中僅僅是個承上啟下、穿針引線的次要人物,分量不重。文中的矛盾與沖突,基本上都發(fā)生在綠茵與菲利斯兩人之間。至于綠茵與阿豪的矛盾屬于母子之間的小摩擦,無所謂的。梳理一下的話,他們夫妻之間也沒有什么大的矛盾,只是一般家庭或多或少會都有的瑣碎,無關政治,無關恩怨,只是因為這是個特殊的中西合一的家庭,在信仰、價值觀與生活習慣、處事方式方法上有差異,于是矛盾不斷,摩擦不斷,常年磕磕碰碰、別別扭扭、吵吵鬧鬧。但平心而論,菲利斯算得上不錯的男人,他不抽煙不喝酒,沒有不良嗜好,是個虔誠的基督教徒,有愛心,時常捐款。就是有點西方人的自我,或者叫大男子主義,不肯做家務,不太會溝通。綠茵呢,也是個不錯的良家婦女,愛丈夫、愛兒子,真心實意地照顧著她生命中的兩個男人,為兩人心甘情愿“買汏燒”。她也不是個愛錢、愛虛榮的女人,就是有點中國女人的小脾氣,有點吃醋心理,時不時要“小作作”,不過還算在可以容忍的范圍內。
寫到這兒,我頭腦里突然冒出這樣一句話:當中國女人嫁給了西方虔誠的基督教徒后,后面是什么?一定是矛盾、是沖突、是故事。
呢喃的這個故事,不是那種情節(jié)大起大落,矛盾尖銳激烈的那種悲喜劇,而是娓娓道來,冷靜敘述的情景劇。結尾收得不錯,綠茵悟透了人生,準備為自己活一次,她選擇了走出家庭的城堡,去中餐館找份工作。也許比起全職太太,比起在家里相夫教子要累點,但她活得充實,活得踏實。
我注意到,像《中國人在紐約》,以及類似的《中國人在墨爾本》《中國人在渥太華》等長篇小說與電視連續(xù)劇,都是反映中國人如何在海外奮斗,如何融入客居國主流社會的故事,如何受挫,如何打拼,如何成功,勵志是勵志,但與大多數中國移民的生活還是有些距離。那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創(chuàng)作。而呢喃筆下的,則是日常的、客觀的生活,可信度更高。她描寫的是原生態(tài)的生活,讓原生態(tài)生活說話。從這個意義上說,呢喃的這篇小說還是為中國的讀者了解中西方結合后的家庭生活打開了一扇窗口。
責任編輯 劉燕妮
特邀編輯 張 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