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洋 王為 高永霞 張樹艷 江衛(wèi) 閆旭 潘宗瑾 王有武
摘要:依據(jù)新疆南疆地區(qū)的土壤、氣候、耕作制度等因素, 科學地將多種農業(yè)生產技術措施進行了組裝,配套新陸中38號的推廣編制技術規(guī)程,提出了棉花新品種新陸中38號在新疆南疆地區(qū)優(yōu)質高產栽培適用的選地整地、播種用種、化學除草、施肥澆水、化學調控、打頂、病蟲害防治及機械采收等方面的一系列田間管理技術要求。以便于棉農進行田間管理操作,以幫助其擴大規(guī)模經營,促進棉花產業(yè)化的發(fā)展,從而提高經濟效益。
關鍵詞:機采棉;新陸中38號;高產;栽培技術規(guī)程
中圖分類號:S562.0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143(2018)02-0034-04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18.02.007
0 引言
新陸中38號是由8316×中99后代9736株系的自然變異單株,于2007年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屬非轉基因早中熟常規(guī)品種,適宜在西北內陸早中熟棉區(qū)種植,生育期140天左右,出苗較好,苗期長勢較強,整齊度好,中后期生長穩(wěn)健,不易早衰。株型較松散,株高68.2 cm左右,莖稈較粗壯、茸毛較多,葉片中等偏大、葉色深綠,始果枝節(jié)位5.1節(jié),單株結鈴4.7個,單鈴重5.8 g,鈴圓卵形,吐絮暢,衣分42.6%,籽指10.0 g,霜前花率93.9%。耐枯萎病,感黃萎病,不抗棉鈴蟲[1]。HVICC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29.5 mm,斷裂比強度31.2 cN/tex,馬克隆值4.2,斷裂伸長率6.5%,反射率78.5%,黃度8.1,整齊度指數(shù)85.51%,紡紗均勻性指數(shù)156。2005~2006年參加西北內陸棉區(qū)早中熟組區(qū)域試驗,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產量分別為5025.0 kg/hm2、2083.5 kg/hm2和1951.5 kg/hm2,分別比對照中棉所35增產1.8%、4.7%和3.5%;2007年生產試驗,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產量分別為5991 kg/hm2、2686.15 kg/hm2和2497.5 kg/hm2,分別比對照中棉所35增產10.2%、13.5%和15.1%。為了該品種的推廣應用,促進棉花產業(yè)化發(fā)展,因此,作者提出該品種在南疆植棉區(qū)機采棉模式下高產栽培技術規(guī)程,以期為種植大戶、兵團農場、相關科研人員提供參考。
1 播前準備
1.1 選地、整地
土地要選擇無枯萎病、黃萎病的棉田,或輕病田,要求集中連片,以便于機械收獲。土壤肥力中等以上(土壤含有機質10g/kg、堿解氮60 mg/kg、有效磷35 mg/kg、速效鉀160 mg/kg、總鹽含量小于0.3%),土地平整,耕作層深厚,質地疏松,排灌條件良好(有滴灌設備)。播前整地時采用人工與機械清田,盡量把廢薄膜、殘稈收干凈[2]。播前整地質量要求達到“平、碎、墑、松、齊、凈”六字標準,做到上虛下實,以利播種。
1.2 土壤封閉、施基肥
選用專用除草劑進行土壤封閉,防除棉田雜草??蛇x用33% 二甲戊靈EC(施田補)2700 mL/hm2 或 48% 的氟樂靈乳油 1500 mL/hm2,在整地時邊噴邊耙地,施入土層3~4 cm。機械盡量采取復式作業(yè),結合整地深施尿素225 kg/hm2 、磷酸二銨450 kg/hm2、硫酸鉀150 kg/hm2、有機肥30~45 t/hm2作為基肥。
2 播種
2.1 種子質量
要求純度≥98%,凈度≥95%,含水率≤12%,發(fā)芽率≥90%。包衣處理的種子殘酸量≤0.15% ,破碎率<3%,包衣均勻度≥95%。
2.2 播種時間
當春季3~5 cm地溫連續(xù)超過12℃時即可適墑播種,南疆最佳播種期在4月5~15日,最遲為4月底。
2.3 播種方式
宜選用先進的機械式或氣吸式精量播種機膜上播種,達到每穴一?;颉耙欢弧苯惶娴哪J?,播種機手要預先培訓,嚴格執(zhí)行精量播種質量要求,做到播行直、接行準、下籽勻,播種深淺要控制在2.0~2.5 cm,采用寬膜(膜寬2.05m)機采棉模式配置:行距76 cm,株距6 cm,一膜兩管種6行。一般用種量在27.0 kg/hm2。播種密度21.0~24.0萬株/hm2 ,實收株數(shù)19.5~21萬株/hm2。種行膜面覆土厚度1.0~1.5 cm。膜面平展,膜邊壓緊覆土嚴密且要直,每隔 5~10 m再加壓土防風,沙性地要扎草把或滴水防風,保證采光面積要大,播行要直、接行要準,播種機速度控制在3 km/h以內,播種后要及時查膜,將穴孔封嚴,及時對漏播的地段進行人工補種,確保一播全苗,出苗率達85%左右。
3 田間管理
3.1 苗期管理
當棉苗出30%~50%,子葉轉綠后,及時放出部分壓在膜下的棉苗,并覆土封孔[3]。苗期要用內吸性殺蟲劑重點防治棉薊馬,藥液內加縮節(jié)胺7.5 g/hm2化調。
3.2 蕾期管理
3.2.1 化學調控
根據(jù)棉花長勢合理進行化學調控,在6~7葉期可用縮節(jié)胺22.5 g/hm2進行化調,并加磷酸二氫鉀1500 g/hm2,硼肥750 g/hm2、兌水450 kg/hm2進行葉面噴灑,以促蕾穩(wěn)長。
3.2.2 適時滴水
一般在6月初滴頭水,滴施清水300 m3/hm2左右;蕾期第二次滴水600 m3/hm2,同時隨水施肥,施尿素75 kg/hm2,磷酸二氫鉀22.5 kg/hm2或使用滴灌專用肥。
3.2.3 病蟲害防治
新陸中38號為非抗蟲棉,而且蕾期有蚜蟲和紅蜘蛛為害,要注意及時防治,可用 10%吡蟲啉 300~450 g/hm2(1∶600 倍液)噴霧,也可采用滴心、涂莖等點片施藥方法;對紅蜘蛛可選專用殺螨劑如噠螨靈等進行防治,盡量在頭水前將紅蜘蛛的發(fā)生控制在點片階段。采取鏟埂滅蛹、黑光燈誘殺、種植誘集帶等措施防治棉鈴蟲,也可用生物農藥Bt-蘇云金桿菌防治。盡量不要在棉田大面積使用廣譜性殺蟲劑,以保護和利用天敵,達到“以益蟲控害蟲”的目的。
3.3 花鈴期管理
3.3.1 滴水施肥
花鈴期水肥管理措施是決定棉花產量和品質的關鍵,要科學合理地灌水、施肥,做到以水調肥、促控結合才能奪得優(yōu)質高產?;ㄢ徠谝话愕嗡?~8次,每次滴水450 m3/hm2左右,滴水間隔7~10d,高溫時可適當縮短,以保持田間始終濕潤。初花期隨滴水施尿素 120~150 kg/hm2,磷酸二氫鉀75 kg/hm2,或滴灌專用肥210 kg/hm2;盛花期結合灌水施尿素150~210 kg/hm2,磷酸二氫鉀75 kg/hm2,或施滴灌專用肥240 kg/hm2。
3.3.2 化學調控
花鈴期于初花期(頭水前)視長勢用縮節(jié)胺 30~45 g/hm2,兌水450 kg/hm2噴霧。于盛花期(二水前)用縮節(jié)胺45~60 g/hm2,兌水450 kg/hm2噴霧。在打頂后 7~10 d,待上部果枝伸出展開達3~5 cm后,重控一次,用縮節(jié)胺 75~120 g/hm2,兌水450 kg/hm2噴霧。
3.3.3 打頂及地膜回收
打頂要早,遵循“枝到不等時,時到不等枝”的原則[2]。一般在7月5日左右或者果枝達8~9臺時打頂,摘去頂部1葉1心,7月10日前打頂完畢。通過水肥及化學調控,盡量將株高控制在80 cm左右。根據(jù)棉苗長勢在滴頭水至二水時揭去邊行地膜,進入初花期后在寬行封行滴水開始揭去中間行地膜,殘膜回收率要達90% 以上。
3.3.4 防早衰和防貪青晚熟
如到7月中旬棉花小行仍未封,棉葉面呈暗綠色,葉片最大寬度小于10 cm ,紅莖比>70%,則有發(fā)生早衰的可能。要及時采取預防措施:①增加灌水,同時增施氮肥;②噴施葉面肥,以氮肥為主,微肥為輔,并加入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如到7月中旬大行已封,8月初頂部仍不見花,葉色濃綠,棉田郁蔽,莖稈青綠,贅芽叢生,則為貪青晚熟。要采取以下措施:延長滴水間隔天數(shù),減少灌水量,及時整枝和化控,提早停水,以促進棉鈴提早吐絮。
3.3.5 病蟲害防治
花鈴期要繼續(xù)做好棉鈴蟲、紅蜘蛛和棉蚜的防治工作,根據(jù)調查和病蟲情報,及時防治。棉鈴蟲防治可采用生物農藥(如Bt制劑),或對天敵傷害較小的農藥(如賽丹、拉維因等)[3];紅蜘蛛的防治可采用三氯殺螨醇、好克螨等;棉蚜的防治可采用吡蟲啉、啶蟲脒等。
3.4 吐絮期管理
一般在9月初停水,停水后及時收凈滴灌帶并保存好。新陸中 38 號吐絮集中,易采摘。一般在9月上旬當上部棉鈴齡期大多超過45 d,平均氣溫穩(wěn)定在20℃左右,預報連續(xù)3~5d晴天時,進行催熟脫葉,可選用 54% 脫吐隆 200~250 g/hm2加乙烯利1200 mL/hm2加助劑等在中午噴施。因田間棉花群體大,為保證催熟效果,應使用吊噴的噴藥機,上、中、下均勻噴施[4]。如脫葉效果不好,則要二次噴施脫葉劑。
4 機械采收
棉株脫葉率達到94%以上,吐絮率達96%以上時,使用水平摘錠式采棉機進行機械采摘,采凈率要達到95%以上,損耗率要低于5%,籽棉水分和雜質率均小于12%,且無殘膜、“三絲”混雜。在采棉機采收過程中要全程監(jiān)控,確保操作正常。
參考文獻
[1] 胡英梅. 棉花新陸中38號高產栽培技術[J]. 農村科技, 2015(6):.12-13.
[2] 姚源松,王登元,劉蓮芳. 新疆棉花高產優(yōu)質高效理論與實踐 [M] .烏魯木齊:新疆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3] 于新國,林明.新疆細絨棉優(yōu)質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yè)技術,2010(3):9-10.
[4] 龍銀根,夏金海.雜交棉管理技術[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08(22):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