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雪芳 林爍 章希婭 王文
癌癥已經(jīng)成為影響我國居民健康的重要疾病。據(jù)統(tǒng)計,2012年我國居民疾病死亡原因之首即為惡性腫瘤,其在城市居民死因中占比26.81%,在農村居民死因中占比22.96%[1]。癌癥患者得知病情后,通常心理上會發(fā)生一系列變化,而焦慮和抑郁情緒尤為突出,這種負面情緒將對癌癥患者的心身狀況產(chǎn)生不良影響[2]。情緒釋放療法(Emotional Freedom Techniques,EFT)是以中醫(yī)經(jīng)絡理論為基礎,通過敲擊相關穴位,配合與神經(jīng)語言學技術相關的有助于緩解創(chuàng)傷感受的動作,能夠快速、有效地釋放心理壓力、陰影以及負面情緒的一種治療方法[3]。本研究對我院老年科住院的癌癥患者應用情緒釋放療法,探討其對癌癥患者焦慮及抑郁情緒的影響。
1.1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1~12月我院老年病房收治的86例癌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入院先后順序進行電腦隨機派位,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43例。干預組男33例,女10例,平均年齡(69.3±6.8)歲,肺癌11例,肝癌9例,結直腸癌8例,胃癌8例,前列腺癌4例,其他3例;對照組男35例,女8例,平均年齡(67.8±7.2)歲,肺癌9例,肝癌10例,結直腸癌7例,胃癌9例,前列腺癌5例,其他3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癌癥類型等一般資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確診為癌癥患者;②語言及認知功能正常,能理解并正常溝通;③獲得患者及家屬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對自身患癌不知情者;②合并心、腦、腎等重要臟器嚴重疾病者;③同時有精神疾病者;④全身多處轉移患者。
1.2方法
1.2.1 實施前準備 邀請一名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和一名中醫(yī)康復理療師對參與本研究的全體人員培訓相關知識,內容包括情緒釋放療法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中醫(yī)經(jīng)絡原理及主要穴位位置和敲擊操作要點等,培訓時間為期2天,每天4h。建立微信群,以便組員間開展相關工作、探討并及時解決問題。
1.2.2 實施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和護理;干預組在常規(guī)治療和護理的基礎上實施為期4周的情緒釋放療法,每天上午和睡前各做一次,每次持續(xù)20~30min,前三天完全由研究人員指導完成,其余時間上午由研究人員指導,睡前由患者自我完成,研究人員對患者執(zhí)行情況進行每日跟蹤;中途出院的患者在征得患者本人同意的情況下經(jīng)院內操作培訓合格后進行院外操作,研究人員每周兩次電話隨訪和督促。
情緒釋放療法[4]操作過程:①向患者講解情緒釋放療法操作及配合要領,分發(fā)并講解穴位圖。②情緒對焦:讓患者取舒適體位,閉上雙眼,盡力回想內心深處最傷心痛苦、難以接受的經(jīng)歷和事件,比如罹患癌癥、疾病并發(fā)癥和愈后、家人和經(jīng)濟負擔等。③評估情緒:讓患者主觀評估負面情緒,以0到10分為分度,0分為無負面情緒,10分為負面情緒達到忍耐極限,指導其指出負性情緒所在位置。④建立固定提示語句式:“我雖然存在XX問題,但我依然深深地愛并接受我自己!”讓患者右手輕握拳,拳眼朝上輕敲神藏穴(左鎖骨中線第2肋間),并念3遍固定提示語。⑤輕敲各穴位:患者并攏食指和中指,用兩指頭依次輕敲攢竹(眉毛內側邊緣凹陷處)、瞳子髎(眼眶外側緣處)、承泣(眼球與下眼眶上緣之間)、人中(鼻唇溝的中點)、承漿(頦唇溝的正中
凹陷處)、俞府(鎖骨下前正中線旁開2指處)、大包(右腋中線第6肋間處)、百會穴(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叉處)等穴位,每個穴位輕敲七八下,敲打各穴位時要反復念:“我雖然存在XX問題,但我依然深深地愛并接受我自己!”如此進行3到5輪敲擊,注意敲擊的同時要保持對焦情緒。⑥再次評估負面情緒,若評分在3分以上則進行鞏固加強:患者頭部固定,完成一系列動作:閉眼—睜眼—眼睛往右下方看—眼睛往左下方看—眼球順時針轉一圈—眼球逆時針轉一圈—哼唱自己喜歡且歡快的歌曲15s—從1數(shù)到5—再哼唱自己喜歡且歡快的歌曲15s。操作中患者若有不適癥狀則立即停止操作進行休息,待緩解后再完成。
1.2.3 評價工具 采用經(jīng)國內學者翻譯的W.K.Zung的焦慮自評量表(SAS)[5]和抑郁自評量表(SDS)[6],在干預前和干預4周后分別對兩組患者進行焦慮和抑郁程度的評估。SAS量表和SDS量表均包含20個條目,每個條目分4個評分等級,將每個題目得分相加為粗分,粗分再乘1.25即為標準分,分值越高說明焦慮或抑郁程度越嚴重。SAS量表標準分小于50分為無焦慮,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及以上為重度焦慮;SDS量表標準分小于53分為無抑郁,53~59分為輕度抑郁,60~69分為中度抑郁,70分及以上為重度抑郁。本研究中共發(fā)放問卷86份,3例患者因病情變化中途退出研究,總共回收有效問卷83份,其中對照組42份、干預組41份進入統(tǒng)計學分析。
1.2.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描述,應用配對t檢驗和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焦慮評分的比較對照組和干預組患者在干預前測得的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經(jīng)過4周的情緒釋放療法干預后干預組的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對照組干預前后SAS評分無明顯變化(P>0.05),干預組干預4周后評分與干預前比較有明顯降低(P<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和干預4周后SAS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和干預4周后SAS評分比較(分,±s)
組別 干預前 干預4周后 t P對照組(n=42) 62.20±4.81 62.81±4.59 -2.106 0.041干預組(n=41) 62.39±5.16 50.98±6.98 17.228 0.000 t-0.117 9.143 P 0.907 0.000
2.2兩組患者抑郁評分的比較對照組和干預組患者在干預前測得的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4周后干預組的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對照組干預前后SDS評分相比無明顯變化(P>0.05),干預組干預后評分比干預前明顯降低(P<0.01)。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和干預4周后SDS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和干預4周后SDS評分比較(分,±s)
組別 干預前 干預4周后 t P對照組(n=42) 62.12±5.67 62.55±5.45 -1.664 0.104干預組(n=41) 62.32±5.62 51.61±6.69 11.346 0.000 t-0.160 8.178 P 0.874 0.000
有研究表明[7],患者心理狀況的負性變化與癌腫的發(fā)生及進展聯(lián)系密切,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會降低患者的免疫功能,使其出現(xiàn)惡性腫瘤的概率升高;而一旦患者罹患惡性腫瘤,機體平衡狀態(tài)被破壞,反過來又再使患者出現(xiàn)負性心理,加快惡性腫瘤的進展,因此焦慮、抑郁等負性心理同癌癥的發(fā)展密切相關,互為因果。本研究結果與其相符,研究中觀察到癌癥患者在入院后普遍存在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其SAS評分與SDS評分大部分達到中度,不僅對患者身體健康帶來不良影響,也嚴重削弱其直面疾病的勇氣和積極生活的心態(tài)。作為醫(yī)務工作者,在努力治療癌癥患者疾病的同時,關注癌癥患者心理,幫助其樹立積極應對疾病和重建健康的心態(tài)也同樣重要。
情緒釋放療法是源自美國的一種結合了我國傳統(tǒng)中醫(yī)學說和西方現(xiàn)代心理學治療理論的一種情感創(chuàng)傷療愈方法。情緒釋放療法理論認為[3],通過穴位敲擊可以調節(jié)人體內失衡的能量場;使用固定句式的提示語言及動作可以動搖存儲在顱內的不良記憶和經(jīng)歷,加快并暢通神經(jīng)傳遞的速度;使用正面、積極的心理暗示,達到迅速釋放負性情緒的目的。它具有簡單方便、患者容易掌握、可自行操作、安全無創(chuàng)、符合中國文化等優(yōu)點。情緒釋放療法在國外心理治療領域中用于治療患者焦慮、抑郁、心理創(chuàng)傷等情緒中取得了滿意的療效[8~10],但國內的相關文獻還不是太多,將其與護理學結合,應用于臨床護理工作中的報道更是少見。
本研究將情緒釋放療法應用于極易產(chǎn)生負面情緒的癌癥患者中,結果顯示,情緒釋放療法能顯著降低癌癥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使其盡快脫離影響身心健康的負性情緒,有助于產(chǎn)生積極正面應對疾病的心態(tài),為癌癥患者心理護理上提供了一種新的可參考性方法。因其操作簡單易學且較安全,患者或陪護人員通過學習后可自行在家操作,有較強的實用性。因本病區(qū)為老年病房,參與研究的大部分為年齡大于60歲的老年癌癥患者,其對年輕癌癥患者是否也存在同等作用還有待考證;另本研究結果顯示的是干預4周后的成果,時間相對較短,其長期效果如何也有待進一步探討。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 2013年中國衛(wèi)生統(tǒng)計提要[S]. 2013:25-26
2 陶炯,葉明志,易歡瓊,等.癌癥患者的心身狀況及心理干預[J].中山大學學報(醫(yī)學科學版),2005,5:582-586
3 閆少校. 情緒釋放技術在心理治療中的應用 [A].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精神疾病專業(yè)委員會.第十二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精神疾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精神疾病專業(yè)委員會,2013:6
4 張茵,趙雅莉,徐蕾,等.情緒釋放療法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響 [J].中華護理雜志,2017,52(10):1207-1210
5 吳文源.焦慮自評量表[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9,增刊:235-238
6 舒良.自評抑郁量表[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9,增刊:194-196
7 陳慧芳,丁衛(wèi)亞,鄭倩倩.心理干預對于晚期癌癥患者生存質量、焦慮抑郁和社會支持的影響[J].實用預防醫(yī)學,2014,21(4):447-449
8 Garry A. Flint,Willem Lammers,Deborah G. Mitnick. Emotional Freedom Techniques[J]. Journal of Aggression, Maltreatment&[J].Trauma,2005,12(1-2):71
9 Patterson Susan Librizzi. The effect of emotional freedom technique on stress and anxiety in nursing students: A pilot study[J]. Nurse education today,2016:40
10 Martha M. Salas,Audrey J. B rooks,Jack E. Rowe. The Immediate Effect of a Brief Energy P sychology Intervention(Emotional Freedom Techniques) on Specific Phobias: A Pilot Study[J]. Explore: The Journal of Science and H ealing,2011,7(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