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紅
(蘇州市老年病醫(yī)院,江蘇 蘇州 215000)
本研究為明確老年抑郁癥患者的人文關懷與心理護理干預效果,對一組老年抑郁癥患者應用常規(guī)護理,而對另一組患者加用人文關懷與心理護理,現(xiàn)報道兩組心理狀態(tài)以及生活質量變化如下。
本組老年抑郁癥患者共40例,按護理模式不同分成研究組、對照組,均20例,其收治時間: 2015年12月~2017年9月。研究組中男10例,女10例;年齡為61~80歲,平均年齡為(72.58±3.14)歲;病程是3~11個月,平均病程是(9.43±1.54)個月;對照組中男12例,女8例;年齡為61~81歲,平均年齡為(72.95±3.07)歲;病程是4~11個月,平均病程是(9.79±1.33)個月;2組患者病程、性別、年齡等基線資料的統(tǒng)計學對比結果提示其無差異(P>0.05)。
(1)納入標準:①年齡在60歲以上者;②患者存在情緒低落、悲觀、食欲不振等癥狀,符合抑郁癥臨床診斷標準;③可獨立完成問卷調查;
(2)排除標準:①合并意識、交流障礙;②合并原發(fā)性精神障礙、老年癡呆、嚴重急慢性疾病;③資料不完整;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包括飲食、用藥、作息以及日常生活等基礎指導,不強調特殊護理內容;研究組患者則在上述護理基礎上加用人文關懷與心理護理,具體如下:
人文關懷:從患者思維角度出發(fā),尊重患者人格,并積極與患者溝通,期間保持態(tài)度和藹、形象良好,并考慮患者年齡偏大,聽力下降,保證雙方距離、聲音適當;同時,為患者營造人性化就醫(yī)環(huán)境,保證環(huán)境舒適、安全、私密、溫馨,設置獨立心理疏導區(qū)域,并在病區(qū)走廊中安裝播放器,定期播放抑郁癥健康知識,包括知識講座、交流論壇、感恩寄語等;此外,將患者、家屬作為一個患病單元,統(tǒng)一進行人文關懷,幫助家屬了解自身在抑郁癥康復治療中扮演重要角色,并告知家屬患者內心的孤獨感、無助感,鼓勵其都與患者交流,多陪伴患者。
心理護理:挑選恰當時機與患者接觸、交流,爭取其好感與信任感,鼓勵患者主訴內心感受,并對患者表現(xiàn)出的疑惑,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詳細解釋,幫助患者打開心結,予以精神支持與鼓勵。同時,每周進行一次心理疏導,幫助患者發(fā)現(xiàn)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了解其自身社會功能,并每日組織定期組織老年人文娛活動,督促患者參與。
(1)參考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1],評估患者護理前、護理后的抑郁程度;評分越低,表示患者抑郁情緒越少,7分以下為無抑郁情緒,反之,評分越高,抑郁情緒越嚴重;
(2)參考世界衛(wèi)生組織生活質量測定量表(WHOQOLBREF)[2],評估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水平;WHOQOLBREF量表總分是100分,其評分高低與生活質量成正比;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例(n)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前,研究組與對照組的HAMD評分、生活質量評分之間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護理后,研究組的HAMD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HAMD評分與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HAMD評分與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s)
生活質量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18.26±3.15 10.43±1.56 43.83±5.16 90.42±1.43對照組 18.74±3.58 14.72±2.48 43.19±5.96 81.72±3.77 t 0.697 10.145 0.562 14.949 P 0.244 0.000 0.288 0.000組別 HAMD評分
近幾年來,人們生活方式、飲食結構均有較大變化,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成為老年人群高發(fā)病之一,也是誘發(fā)老年抑郁癥的重要因素。據(jù)報道[3],老年抑郁癥已經(jīng)成為威脅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大精神病之一,但目前醫(yī)療技術無法戰(zhàn)勝該頑疾,但抑郁癥長期存在,可延緩老年患者原發(fā)疾病的康復,影響其生活質量,嚴重時甚至產(chǎn)生自殺傾向[4]。
鑒于上,醫(yī)學工作者應高度重視老年抑郁癥患者的心理問題,通過相應護理干預調節(jié)其心理狀態(tài),改善心情[5]。人文關懷、心理護理作為現(xiàn)代化護理領域上新興的護理項目,秉承“一切以患者健康”為核心理念,從細節(jié)出發(fā),提供個性化、合理細致的護理服務,營造溫馨氛圍,尊重、關心患者想法,減輕患者痛苦,幫助其淡化對于原發(fā)病的心理負擔,滿足患者心理、社會需求。結果提示,研究組患者護理以后的HAMD評分低于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可見心理護理和人文關懷的應用,可明顯減輕患者抑郁程度,并提升其生活質量,凸顯了老年抑郁癥患者應用人文關懷與心理護理的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人文關懷與心理護理用于老年抑郁癥臨床護理中效果突出。
[1] 孫玉巖.人文關懷的"共情"護理模式對老年抑郁癥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10).1368-1371.
[2] 侯月穎,任光霞.人文關懷護理模式對糖尿病合并抑郁癥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4,21(3).477-478.
[3] 孫玉巖.人文關懷的"共情"護理模式對老年抑郁癥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10).1368-1371.
[4] 張 艷.人文關懷護理對老年病誘發(fā)的抑郁癥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15):100-102.
[5] 段珂玲,王 玉,吳欣慰.人文關懷模式護理對乳腺癌根治術后心理障礙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7,25(8):1162-1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