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任務型教學倡導體驗、實踐、參與、交流和合作的學習方式,它要求教師利用教材組織話題、提供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設計能引導學生完成語言目標的任務或活動。本文將結(jié)合一節(jié)閱讀課的教學設計,談談任務型教學途徑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初中英語;閱讀教學
【作者簡介】陳燕,南京外國語學校。
一、教材分析
這節(jié)課是譯林版《牛津初中英語》9B 第一單元Moving to Mars。這一課是本單元第一課時,內(nèi)容是介紹火星生活。在上這一節(jié)課前筆者并沒有讓學生了解太多的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的知識,因為在初二時我們曾經(jīng)學過一篇介紹太陽系八大行星的文章,學生對于火星有一定的了解。筆者在導入話題時,通過一張在網(wǎng)絡上紅極一時的“蛋屋”的照片,引發(fā)學生思考這位年輕人為什么要造這樣一間房子,從而引導到我們今天要討論的話題上來,Moving to Mars.通過這樣的導入讓學生對這課的話題作好心理準備,也為了完成本單元的目標作了鋪墊。
二、學情分析
本節(jié)課的教學對象為初中三年級學生,智力發(fā)展趨于成熟。他們已經(jīng)完成了初中兩年半的學習,因此認知能力比初一剛進校時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漸漸形成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會對課文內(nèi)容提出自己的疑惑和勇于闡述見解,并且從課內(nèi)知識拓展到課外,通過多種渠道獲取學習資源。不過,本班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有些差距還相當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布置的任務要兼顧各個層次的學生,使他們都有所收獲。
三、教學目標
本課為閱讀課型,主要介紹有關火星生活的情境。通過閱讀使學生了解火星生活以及科學家在探索火星生活方面取得的已有成就。閱讀后,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現(xiàn)如今人類征服火星所面臨的困境,并通過生生互動討論出一些在未來移居到火星上的可行性方案。教師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用不同的形式來讓學生自己歸納,提高閱讀技能。由于關于火星生活的電影有很多,老師通過提問的方式激發(fā)學生腦海中對火星的固有知識,從而引起學生更好的共鳴,在最后的討論環(huán)節(jié)學生能夠暢所欲言。
四、教學策略
本節(jié)課的教學采用新課標所倡導的任務型教學途徑,設計一系列接近真實生活情境的任務,通過讓學生完成這些任務來提高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在閱讀中注意對學生閱讀技巧的指導。要求學生在閱讀時能夠用到略讀(skimming)和查讀(scanning)兩種技巧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文章細節(jié)。所教授的內(nèi)容對學生來說并沒有詞匯或理解方面的問題。因此我將本堂課的重點放在了啟發(fā)學生的思考上面。在閱讀前請學生通過頭腦風暴的形式思考人類在火星上生活可能會遇到的一些困難,然后通過閱讀文章找到科學家們已經(jīng)想到的解決方案。在閱讀中,通過師生間互動,討論現(xiàn)階段科學家所提出解決方案的優(yōu)劣。在閱讀后,設計了兩個活動。第一個活動是讓學生通過給班上一個休學的學生Clement描述火星生活的方式復述課文內(nèi)容。第二個活動是引導學生將注意力再次放到前面所討論的火星生活所面臨的問題上。對于這些問題,科學家已經(jīng)想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再通過生生互動的方式激勵學生積極思考,想出更好的辦法從而使得火星上的生活更加美好。
五、教學步驟
1. 閱讀前:導入:通過對圖片的討論導入本課話題 “Moving to Mars”。
頭腦風暴:“What difficulties do we have to overcome before moving to Mars?”
【設計意圖】用網(wǎng)絡上紅極一時的“蛋屋”照片引發(fā)學生的討論。因為擔負不起高昂的房租,一位在北京打工的年輕人在公司附近建了個外形類似雞蛋的小房子。被網(wǎng)友戲稱“蛋屋”。在展示“蛋屋”內(nèi)外的圖片后要求學生思考這樣幾個問題:1. 你認為住在這樣的房子里感覺如何?2. 為什么這位年輕人會選擇住在這樣的地方?通過這兩個問題的討論使學生意識到地球正變得越來越擁擠。從而引導學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有一天地球再也無法支撐我們?nèi)祟惖纳钤撛趺崔k?引出本課話題“Moving to Mars”.
2. 閱讀中:任務一:Which of those difficulties have already been solved by scientists? And what are the solutions?
任務二:Which of those solutions are not quite satisfying? Why?
任務三:What advantages does Mars have over Earth?
【設計意圖】在第一遍閱讀前,筆者要求學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去火星上生活我們?nèi)祟惪梢栽庥瞿男﹩栴}?對于這些問題,科學家們有沒有想到好的解決方法呢?帶著這個問題,學生瀏覽整篇文章解決任務一所提出的問題。然后進入第二遍閱讀,在這一階段筆者設計了一系列的學習任務,如填寫表格,判斷正誤等。在完成這些任務的同時,學生對這篇文章的細節(jié)有所了解。最后要求學生通過從這篇文章中所獲取的信息來比較火星相對于地球有什么優(yōu)勢。這樣在情感態(tài)度上,能夠激發(fā)起學生對探究火星生活的興趣。
3. 閱讀后:任務一:Tell Clement what life on Mars is like.
任務二:What 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living on Mars?二人一組討論火星生活的利弊,并合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為火星生活潛在的問題想出對策。
任務三:Tour Mars in 2100.
【設計意圖】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學生對火星生活的情境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筆者設計了一系列的任務,要求學生在完成這些任務時,能夠用到課文所學知識并且在此基礎上結(jié)合自己的思考有所創(chuàng)新并能夠生成自己的觀點。任務的設計遵循先易后難的原則。任務一,要求學生在學習本文后能夠跟他們的同學介紹火星生活的樣子。其中Clement原本是這個班上的一名學生,后去美國游學一年因此到了下面一個年級。于是,筆者設計這樣一個情境要求學生結(jié)合本節(jié)課所學內(nèi)容能夠給Clement描述未來火星生活的樣子。相比較純粹的復述課文,這樣的任務設計真實有趣,學生們的參與熱情都很高。在了解了火星生活的情境后,緊接著的第二個任務,要求學生兩兩互動,討論火星生活的利弊。學生們結(jié)合自己以前所學的關于火星的知識并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為火星生活潛在的問題想出對策。這一階段的討論是本節(jié)閱讀課的高潮部分。學生的回答精彩紛呈,遠遠超出了老師的預期。在這一任務后,筆者又設計了一個小組活動,也是本節(jié)課的另外一個高潮部分。要求學生四人一組,表演出2100年地球人到火星旅游的短劇。要求學生結(jié)合閱讀的材料中所提到的火星生活情境。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表演出地球人到火星生活可能碰到的問題和發(fā)生的有趣故事。
六、教學反思
1.學生參與面廣。由于本節(jié)課教學中設計的活動情境較為真實,話題有趣,因此學生們表現(xiàn)出了極大地參與熱情。幾乎全班每個同學都有至少一次表現(xiàn)的機會,就連平時課堂上最沉默的學生也有發(fā)言。學生在學習中并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學習。在完成一個個貼近生活實際的任務中,學生體會到了成功地快樂。在與同伴和老師的交流中,學生最大程度地使用了目標語言進行交際。
2.課堂氛圍比較輕松。本節(jié)課的教學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標所倡導的“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的理念。老師盡量嘗試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地使用目標語言的機會。對于學生在使用目標語言時所犯的語言知識方面的錯誤采取更寬容的態(tài)度。只要學生的表達連貫,思維活躍,老師都給予很高的評價。這樣學生就更愿意積極的參與到課堂中來,不用因為害怕犯錯誤而喪失語言表達的機會。因為整堂課的氛圍相對比較輕松,學生們在最后一個討論環(huán)節(jié)中的回答都可圈可點。展示了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及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3.課堂有較好的生成。在本次課最后的討論環(huán)節(jié),學生的回答遠遠超過了我的預設。因為在課堂上思維的碰撞,以及在閱讀時的深入討論,學生的思維被打開了。最后有源源不斷的好的想法在課堂上從學生的口中說出來。比如,有學生就提出來說,既然火星上的萬有引力比較的弱,我們不好在火星上踢足球,倒不如發(fā)明一種新式的足球,專門是球浮在半空中被人來踢。還有學生說,不用擔心火星人,因為我們在以前的課文里學到過一種特殊的有機體,這種有機體對人類無害但對火星人卻是致命的。如果火星人對地球人不友善,我們可以用這種有機體征服他們。還有學生提到,我們應該盡量努力去和火星人做朋友。這樣他們就可以教會我們一些在火星生存的技巧?!@些種種的回答都是我在備課時從未曾想到過得。作為老師的我,心生佩服的同時也暗自在心里為我的學生鼓掌。看到三年來他們的不斷進步,我覺得自己每天的辛苦也算是得到了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