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旨在探討圖式理論在中學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筆者擬從聽前導入、聽中理解和聽后鞏固三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探索,設計聽力教學模式,以期提高教師英語聽力教學效果,培養(yǎng)學生聽力微技巧,進一步提高其英語聽力水平。
【關鍵詞】圖式理論;中學英語聽力;教學模式
【作者簡介】張淑婷(1990.07- ),女,漢族,福建漳州人,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六鰲中學,二級教師,研究生,研究方向:初中英語。
一、引言
聽力理解是初中學生英語學習中重要的一部分。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 版)》中,要求初中階段畢業(yè)學生英語聽力技能達到五級目標?;谡n程標準,2017年漳州市中考的聽力題型轉變?yōu)槁牼渥舆x圖片、根據對話問題選答案、聽對話或短文填寫表格,題量變少但分值增加。面對這一新挑戰(zhàn),教師需改變僅靠放錄音、做練習、對答案的簡單機械傳統(tǒng)教學模式,優(yōu)化初中英語聽力課堂教學。
二、圖式理論
圖式最早由康德(1781)提出,經皮亞杰和巴特利特等人研究,發(fā)展為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的圖式理論。1996年,美國學者Rumelhart對其進一步完善,將圖式稱之為長時記憶中的一組相互作用的認知結構,即先有的背景知識。
鑒于各學者研究,聽力模式中的圖式指聽者將已有的圖式在引導下構建新圖式。圖式可分為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形式圖式:(1)語言圖式是指學生掌握的有關語音、詞匯、語法、語用和語篇等方面的語言知識及運用能力;(2)內容圖式即主題圖式,指學生對聽力材料主題和內容范疇的熟悉程度,這對學生獲取新信息起到聯(lián)想、預測和幫助理解的作用;(3)形式圖式指學生關于材料的體裁和篇章結構方面的知識。
學生已儲存的圖式是做好聽力的重要前提。則教師應充當“引導者”,將學生已有圖式向新圖式(對聽力內容的正確理解)聯(lián)系起來。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多訓練學生語言基本功,讓學生多積累儲備內容圖式和形式圖式方面的知識,了解不同主題、體裁特點,這有助于其對聽力內容的整體把握,從而提高英語聽力理解能力。
三、基于圖式理論的聽力教學模式
聽力教學模式可分為聽前導入、聽中理解和聽后鞏固三個階段?;趫D式理論,筆者對聽力教學實踐進行探索,設計三個環(huán)節(jié)中的教學模式。
1.聽前環(huán)節(jié)的導入教學設計。在聽前環(huán)節(jié),教師要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學生主動投入到聽力訓練中,這有助于促進訓練效果。
(1)激活已有圖式。在聽前環(huán)節(jié),教師可通過激活學生相關背景知識,利用學生已有的相關圖式引導建立新圖式。如利用詞匯網,教師在給學生放錄音之前,幫助學生建立一個與主題密切相關的詞匯網,引出關鍵詞。如在仁愛八下U7 Food Festival課文聽力活動中,聽前可給出Food這個詞,構建出main course,dessert,drink,soup,staple等詞匯網,可讓學生進行補充。這不僅利于學生把握主題,還可對單詞分類,強化記憶,擴大詞匯量,增加學生新圖式積累。
(2)培養(yǎng)預測能力。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談論圖片信息、標題、瀏覽聽力問題,讓其預測、推斷聽力材料的內容??山柚问綀D式,幫助學生把握材料的主要結構和內容。如故事、對話可以利用6W+1H問題鏈,即:Who—Whom—When—Where—What—Why—How;說明文的圖式可為:Facts—Reasons—Problems—Solutions。
在聽前環(huán)節(jié),教師激活了學生已有圖式,學生可以縮小聽力范圍,使其更容易把握主題,并有助于緩解學生緊張心理。
2.聽中環(huán)節(jié)的聽力策略培養(yǎng)。在聽中理解環(huán)節(jié),教師不僅要將精聽與泛聽相結合,多渠道開展聽力訓練,還要注重對學生聽力微技能與策略的培養(yǎng)。
(1)記筆記。在聽中環(huán)節(jié),言語信息往往稍縱即逝。教師要指導學生在聽中采用一些簡單的符號、圖形、縮寫等,有選擇性地記錄下重要信息,例如數(shù)字、人名、國籍等。
(2)聯(lián)想、銜接推測。聯(lián)想指聽者把大腦中已存儲的圖式,如社會文化知識、生活常識等信息聯(lián)系起來。教師要指導學生利用之前學過的知識、個人生活經驗等,對聽力上下文進行聯(lián)想,這有利于學生可以更加快速、更準確地理解聽力內容。如聽到“What do you often do in your free time?”學生會聯(lián)想到reading,reciting poems等關于興趣愛好的詞,就能快速選出答案。
銜接推測指聽者利用已有圖式,推測說話者話語中真實的想法、目的和意圖。在聽中環(huán)節(jié),學生可根據聽力材料中的背景聲音、說話者所用的語音和語調等來推斷出說話者所處的場合、態(tài)度、想法和意圖。如聽到“but”、“however”等表示轉折的詞時,說明下面要說的內容與前面相反;如聽到“first/firstly”結構順序的詞,就要注意上下文會出現(xiàn)“second/secondly”、“third”、“then”等相關的順序詞。
(3)交互模式聽力策略。聽力理解模式中有三種:“自下而上”模式、“自上而下”模式和交互模式?!白韵露稀敝嘎犝邚腟ounds→words→Sentences進行精加工的過程;“自上而下”指聽者利用背景知識,通過預測、推測、驗證等手段來理解材料的過程。在聽力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交替使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聽力策略,根據學生自身不同聽力水平,幫助學生抓住聽力內容中的關鍵詞、進一步再認和辨別出較難聽懂的信息,從而逐步訓練學生聽力理解能力。同時,教師還可采用一篇多用原則,設計不種題型進行聽力訓練,如內容匹配、判斷正誤、信息圖表化、回答細節(jié)問題、短文填空等。
在聽中理解環(huán)節(jié),要以教師引導為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3.聽后環(huán)節(jié)的鞏固提升活動。聽后鞏固環(huán)節(jié)是為了促使學生加深對新構建圖式的印象,鞏固新圖式,其重要性不容忽視。教師可組織以下幾類活動:(1)鞏固復習聽力材料中的新信息,增加學生的詞匯量,為以后掃清障礙;(2)根據聽力內容,進行中外文化差異的交流;(3)模擬場景,通過復述、辯論、角色扮演等活動,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信息的理解,鍛煉學生口語表達能力,鞏固新知識,增加新圖式。如在完成聽短文“Holiday Restaurant Reservation”任務之后,可讓學生飾顧客和酒店工作人員,進行角色扮演,模擬打電話場景。
四、結語
聽力理解過程不是單個詞句的解碼過程,是學生將已有圖式與新信息交互作用的動態(tài)過程。在聽前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激活學生已儲存的圖式知識,引導學生建立與聽力材料之間的聯(lián)系;在聽中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在聽力過程中做筆記,對上下文進行預測、聯(lián)想和銜接推測,且運用聽力交互模式策略來捕捉聽力信息;在聽后環(huán)節(jié),教師要組織豐富的活動來鞏固學生新圖式,增加的學生圖式儲備。
參考文獻:
[1]Rumellhart,D.E.Understanding and Summarizing Brief Stories// Laberge,D.&J.Smuels.Basic; Processes in Reading.Hillsdale,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77.
[2]Underwood M.Teaching Listening[M].London:Longman,1989.
[3]周靜.淺論圖式理論在高中英語聽力中的應用[J].外語論壇, 2011,01(1):218.
[4]周華.圖式理論指導下的初中英語聽力教學[J].基礎英語教育, 2009,1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