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君意
或許我們都有這樣類似的童年:因?qū)ΜF(xiàn)實生活的不滿足而把希望和渴求寄托在書籍的世界里,尋找自己生活中所沒有的東西。我也曾和姚老師一樣,幼年時把書當作自己的朋友,幻想著讓各種多彩的童話來彌補內(nèi)心的空虛,掩蓋現(xiàn)實中的孤獨。我不知道這樣算不算是自欺欺人,但對于一個涉世未深的孩子來說,這也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吧。
孔子云:“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鄙贂r與當下,姚老師都是這樣一個人。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然而亦有不變的東西,它沉淀在心里,總有什么留住了它,想必那就是書的靈氣。幾十年來,她與書籍和“賢人”共度歲月,過去的箴言都刻在時光的里程碑上,珍藏在書里,由它們默默看守。
記得她曾在一堂課上告訴我們,米切爾的《飄》是讓她受益頗深的書:幼時第一次開卷翻閱,僅為書中的情節(jié)所震撼;在青澀的少年時代再次品讀,對主人公的命運有了一定深刻的感觸;待到成年之后,三顧長篇,才發(fā)現(xiàn)斯嘉麗所擁有的堅強、灑脫的精神正是我們?nèi)松枰摹S纱艘嗫梢?,閱歷的豐富確實是長年累月慢慢積累的過程。
這也是老師一貫的作風,拓展課外的閱讀,再結(jié)合她自己的實際經(jīng)歷,教育并感化我們這群處于青春期的懵懂學(xué)生。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寫的一篇《口哨》,那時老師初來我們班任教不久,彼此都不是特別熟悉,也是這一課讓我們更加了解對方。那節(jié)課,姚老師講得聲情并茂。從童孩時期的好奇、興趣,到少年潛意識的叛逆心理,一個富有文藝氣息的小女孩也熱愛上了吹口哨,直到一次在公眾場合下吹口哨丟了臉,從此再也不敢碰它。時過境遷,看到電視上的口哨表演,睹物生情,她想試著重新?lián)炱饓m封已久的少時愛好,卻發(fā)現(xiàn)自己早已吹不成調(diào)……讀到高潮,老師激動得有些嗚咽,同學(xué)們也身臨其境,心生感懷。之后她與我們交流彼此心事,以真正關(guān)愛少年的方式給少年們的創(chuàng)傷送上一點慰藉。
我知道,老師的這堂課不僅僅是為我們撫平傷口,更是想傳達給我們更深的意義。雖然我們一下子不能將它全部領(lǐng)悟,但內(nèi)心卻被震蕩著、感動著……我想,那是很朦朧的東西,也是很深刻的東西,歲月會讓我將它越品越有滋味。
那個學(xué)期,她向我們推薦了龍應(yīng)臺的《目送》和《孩子你慢慢來》兩本書,給了我們幾節(jié)課的時間共同談?wù)摳邢?。同學(xué)們各抒己見,在平實感人又帶有一些幽默色彩的文字中體會了學(xué)習語文的快樂。這兩本散文筆調(diào)的書,揭示的都是濃濃的親情,看罷令人莫名感動。它們或許無法媲美《復(fù)活》《傲慢與偏見》此類名著,卻是生命最純粹的展現(xiàn)。
這或許也是當初學(xué)習《口哨》一課時老師所要告訴我們的,文學(xué)之路必有坎坷艱險,但莫要不問滄桑人事,而是要懷著一顆“有情”的心。所謂“有情”,即善感;所謂“善感”,即體驗生活,沉醉流年。把這樣一顆心融進文學(xué)中,讓生命的火花燃燒于文字間,永不熄滅,溫暖人們的心田,這就是老師要我們和她一起擔負的文學(xué)使命。
在姚老師教我們的時候,我曾很好奇老師難道已看透一切,沒有什么困惑了嗎,否則平日里怎會如此自如地面對一切。隨后才知,她們這個年齡段的老師,也面臨著生活的種種困惑,并開始感懷人生的意義,且行且思,最終才能達到“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境界。
能成為姚老師的學(xué)生是極其幸運的。而未來的我,將背負著老師所給予的行囊,在文學(xué)路上走得更遠,去看落雁平沙海角天涯,去看人間三千景色江南北國。老師,我深深懂得,在煙霧縈繞的時光渡口,我在您的啟迪下有幸乘上文學(xué)的一葉扁舟,順著無盡的東流水自由漂流,那就一定不會回頭,也一定不會忘記,我們師生曾經(jīng)交集過的那段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