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夢寒
在中國古代,許多大畫家都不是只會畫畫,他們首先是文人,然后才是畫家。像大家熟悉的蘇軾、王維,就不僅是文學家,同時也是畫家、書法家,他們不但寫得好、畫得好,對繪畫理論也頗有研究和創(chuàng)新。這樣學養(yǎng)深厚又多才多藝的大家在近現(xiàn)代也有,比如,集散文家、美術(shù)教育家、音樂教育家、書法家和翻譯家于一身的畫家豐子愷。
豐子愷本名豐潤,字子愷,生于光緒二十四年,也就是1898年,浙江崇德石門灣人。豐子愷16歲時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遇到了影響他一生的兩位導師:一位是后來的弘一法師,填寫《送別》那首歌歌詞的音樂教育家、美術(shù)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李叔同;另一位是文學家、語文學家、出版家和翻譯家夏丏尊。在這樣的名師引導下,豐子愷從師范學校畢業(yè)后便決心致力于美育啟蒙,組織發(fā)起了“中華美育會”,又與同學一道創(chuàng)辦了中國第一所藝術(shù)師范學校——上海??茙煼秾W校。
清末民初,西方的文化、藝術(shù)、科技乃至哲學思想潮水般涌入中國,吸引了眾多學子渴望通過留洋去放眼看世界。日本是當時最受歡迎的留學地,李叔同就是在日本學習的西洋繪畫。豐子愷在師范學校就讀期間接受了李叔同的音樂和美術(shù)教育,學習了木炭寫生技法和西洋繪畫理論。在當時,中國畫主要還是工筆和水墨兩種畫法,塑造和表現(xiàn)物象還依賴于傳統(tǒng)的線條。豐子愷對線條形式進行改革,自創(chuàng)了簡潔爽利的直線條。
1921年,豐子愷東渡日本做短期訪學,因為囊中羞澀,他不能像官派留學生那樣專門研修某一學科,他又興趣廣泛,只好走馬觀花,盡可能多地接觸一些西方和東洋的藝術(shù)。也正是在日本,他見到了日本畫家竹夢久二的簡筆漫畫作品。竹夢久二用西方的構(gòu)圖技巧畫出東洋的趣味,給了豐子愷很大啟發(fā),讓他找到了自己未來的美術(shù)發(fā)展方向。
1924年,朱自清和俞平伯合辦的刊物《我們的七月》發(fā)表了豐子愷的第一張漫畫《人散后,一鉤新月天如水》,引起了《文學周報》的主編鄭振鐸的注意,于是在1925年開始在《文學周報》上連續(xù)刊載豐子愷的作品。鄭振鐸給欄目取名為《子愷漫畫》?!蹲訍鹇嫛芬驗楫嬶L清新簡潔、富于生趣而風靡一時,甚至被作為報紙廣告以提高銷量,“漫畫”一詞也在中國流行開來。因為豐子愷有在日本游學的經(jīng)歷,“漫畫”因此被認為是從日本傳來的。實際上,對“漫畫”的最早記載是在宋代洪邁編著的《容齋隨筆》中,所以說,漫畫是從中國傳到日本,又被豐子愷從日本帶了回來。
豐子愷的漫畫和他的文章一樣清雅質(zhì)樸,看起來簡單有趣又內(nèi)涵深刻,耐人尋味,可謂獨樹一幟。他在畫中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大都是生活場景,溫情脈脈,飽含孩童般的天真和善意。他只用寥寥幾筆,就勾畫出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對背景環(huán)境的刻畫就更加簡潔概括,但人物與景色能夠相互呼應和襯托,使畫面意境雋永,讓觀者怦然心動,就像他評價竹夢久二的畫那樣,是“無聲的詩”。
雖然豐子愷的畫在構(gòu)圖上更接近西方繪畫,但詩書畫印的相映成趣體現(xiàn)了濃郁的中國韻味。因為有著深厚的文學底蘊,他題畫的詩詞往往詼諧幽默,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他畫一個男孩子用長竹竿打棗,一個女孩子兜起衣襟接著,題:“西風梨棗山園,兒童偷把長竿,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處閑看?!弊x了詩再看畫,不禁讓人會心一笑。他畫山間小屋,題曰:“白云無事常來往,莫怪山人不送迎?!鼻嗌桨自凭G樹紅花,一派悠然。他畫公園垂釣,題:“香餌自香魚不食,釣竿只好立蜻蜓?!庇未簣D題:“春日游,杏花吹滿頭?!边@些都別有一番風趣。朱自清說:“我們都愛你的漫畫,像一首帶核兒的小詩,像橄欖,老覺著那味兒?!?/p>
豐子愷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漫畫作品,是中國漫畫事業(yè)的先行者,被譽為“現(xiàn)代中國最像藝術(shù)家的藝術(shù)家”。他也是新文化運動的啟蒙者,出版的著作多達180多部,不僅著有美術(shù)和音樂理論研究書籍,還編撰了面向普通大眾的普及類藝術(shù)書刊。
俄裔美國作家安·蘭德在《源泉》里有一句話:“像個大人一樣生存,像個孩子一樣生活。”豐子愷的人生如同他的作品一樣,始終保持著孩童一般的真情、真趣,無論身處順境還是逆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