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陽原縣畜牧水產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河北 陽原 075800)
壩上長尾雞生長于冀西北的壩上地區(qū),作為河北省地方品種收錄于中國家禽品種志。其主要品種特征是尾羽較長,公雞有2~3根大翹尾,大約長45 cm,最長的可達60 cm,成年公雞1.75 kg,成年母雞1.25 kg,6~7月齡達到性成熟[1]。中草藥富含氨基酸、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作為添加劑在禽類生態(tài)養(yǎng)殖及疫病防治上應用越來越多。本試驗通過研究自擬中草藥配方對壩上長尾雞免疫器官指數和免疫球蛋白的影響,來進一步確定中藥制劑的免疫保護作用。
壩上長尾雞由河北北方學院實驗牧場提供。中草藥制劑由黃芩、黃連、黃柏、穿心蓮、苦參、金銀花、秦皮、大青葉、木香、甘草、厚樸、黃芪、茯苓等中藥進行合理組方,粉碎,配制而成。免疫球蛋白G、A、M試劑盒,均購自上海復星長征醫(yī)學科學有限公司。
選擇60日齡體重基本一致的壩上長尾雞100只隨機分為5組,每組20只,分別編號。對照組不感染大腸桿菌、試驗Ⅰ
組、試驗Ⅱ組、試驗Ⅲ組、試驗Ⅳ組每只雞腹腔注射大腸桿菌液0.3 mL,約含菌2.4×108CFU。自感染第1天起,對照組和試驗Ⅳ組不給藥,試驗Ⅰ組、試驗Ⅱ組、試驗Ⅲ組、試驗Ⅳ組每天每只雞分別按2 g、1.5 g、1 g、0 g的中藥制劑給藥。在試驗感染后第2天和第8天,分別測定各組的胸腺和法氏囊指數以及IgG、IgA、IgM的含量。
表1結果顯示,用藥第2天,試驗Ⅰ組法氏囊指數與試驗Ⅲ和試驗Ⅳ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用藥后第8天試驗Ⅰ組壩上長尾雞法氏囊指數與試驗Ⅳ組比較差異極顯著(P<0.01);隨著用藥劑量的增加,法氏囊指數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用藥第2天,試驗Ⅰ組胸腺指數與試驗Ⅳ組比較差異極顯著(P<0.01),與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試驗Ⅱ組較試驗Ⅲ組顯著(P<0.05),試驗Ⅱ組較試驗Ⅳ組差異極顯著(P<0.01),試驗Ⅲ組較試驗Ⅳ組差異顯著(P<0.05)。用藥后第8天試驗Ⅰ組和試驗Ⅱ組壩上長尾雞胸腺指數與試驗Ⅳ組比較差異極顯著(P<0.05)。由此說明試驗Ⅰ組的劑量優(yōu)于其他組,同時也證明該中藥制劑能夠提高壩上長尾雞的免疫功能。
表1 免疫器官指數測定結果 g/kg
注:同行肩標相同字母的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相鄰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相隔字母表示差異極顯著(P<0.01)。
由表2可知,用藥后第2天,IgG和IgA含量差異不顯著(P>0.05)。用藥后第8天,試驗Ⅳ組IgG含量和對照差異極顯著(P<0.01),和試驗Ⅰ組差異顯著(P<0.05),IgA含量試驗Ⅳ組和對照組、試驗Ⅰ組、試驗Ⅱ組均差異顯著(P<0.05),和試驗Ⅲ組差異不顯著(P>0.05),感染第2天和8天試驗Ⅳ組IgM的含量較高與其他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
表2 壩上長尾雞IgG、IgA、IgM的測定結果 g/L
注:縱列相同字母的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相鄰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相隔字母表示差異極顯著(P<0.01)。
法氏囊和胸腺屬于免疫器官,其指數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免疫力的強弱。中藥通過其所含的活性成分發(fā)揮效力,而活性成分較復雜,包括生物堿、有機酸、甙類等。本試驗中的中藥制劑主要含有黃芪、茯苓等,使得壩上長尾雞法氏囊和胸腺指數都提高,且有隨著添加劑量的增加,免疫性能提高的趨勢。這與安松蘭等在小鼠上研究結果[2],王志祥等在肉雞上的研究結果[3]基本一致。
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的主要功用是機體受抗原刺激后產生免疫應答,生成抗原-抗體復合物,從而阻斷病原體對機體的入侵,降低甚至消除病原體的致病作用。據報道,甘草中的甘草酸[4]和茯苓中的茯苓多糖[5]具有非特異性免疫調節(jié)作用,增強淋巴細胞的活性,降低IgA和IgG含量,改善肝功能。邱全瑛發(fā)現小檗堿對小鼠IgM的生成有明顯抑制作用,可以降低腹腔M吞噬中性粒的作用,說明黃柏有較強的免疫抑制作用[6]。本試驗表明陽性對照組IgA、IgG和IgM明顯增高,而經過處理后的試驗組IgA、IgG和IgM得到恢復或接近正常。這說明該中藥抑制劑能顯著降低IgA、IgG和gM含量的作用,從而提高機體非特異性細胞免疫功能。以添加劑量每只雞2 g/d效果最好。
[1] 吳占福, 劉立文, 劉海斌, 等. 壩上長尾雞快、慢羽系繁育及配套應用技術方案初探[J]. 黑龍江畜牧獸醫(yī), 2016, 41(8): 85-87.
[2] 安松蘭, 張善玉, 樸惠順. 1年生黃芪中黃芪多糖對小鼠免疫器官指數的影響[J]. 延邊大學醫(yī)學學報, 2007, 30(1): 20-22.
[3] 王志祥, 呂美, 戚鑫, 等. 黃芪提取物對肉仔雞生長、免疫器官發(fā)育及抗氧化功能的影響[J]. 中國畜牧雜志, 2006, 42(17): 30-31.
[4] 劉麗萍, 任翠愛, 趙宏艷. 甘草酸的免疫調節(jié)作用研究進展[J].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10, 16(6): 272-276.
[5] 余建國, 姜正前, 嚴晗光, 等. 茯苓多糖對雛雞細胞免疫活性的影響及其抗腫瘤作用[J]. 中國獸醫(yī)科學, 2004, 34(11): 70-73.
[6] 邱全瑛, 譚允育, 趙巖松, 等. 黃柏和小檗堿對小鼠免疫功能的影響[J]. 中國病理生理雜志, 1996, 1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