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增潔 張玉彬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因此,日常的作文教學應從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興趣入手來組織作文教學,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作文的動力,有興趣就有作文的潛力,學生有了寫作文的興趣就不會對寫作文產生恐懼心理。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興趣呢?
首先是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愉悅的作文情境,激發(fā)學生想要表達的欲望,變被動作文為主動作文。如,用語言來描述情境、用圖畫來再現(xiàn)情境、用實物來模擬情境、聯(lián)系實際生活情境等。在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中,學生的情緒就會是高漲的,思維就會是活躍的,因而學生就能輕松地入境生情,融情于境,自然而然地就想到要用文辭來表達自己此時此刻的情感。
其次是教師要引導學生放開手腳,大膽寫作,隨意表達。依據(jù)《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睘榇耍處熞膭顚W生隨時把自己所見所思記下來,寫下來,串聯(lián)起來,日積月累,聚沙成塔。在一次作文訓練中,教師可寫下許多不同內容的作文題目,讓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作文題目去寫,或者針對同一內容作文,教師可幫助學生提供多個題目,讓學生去選擇有話的題目去寫。如,在寫暢想上海2010年世博會和學生身邊的新農村建設的作文中,可給學生提供這樣一些題目:《世博在我心中》《情系世博》《相約世博,歡聚上?!贰段疑磉叺男罗r村》《我為環(huán)境治理作貢獻》等,這樣做既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題目的多樣性和訓練的趣味性,又為學生提供了盡情施展?jié)撃?、顯露個性的機會。
對生活的體驗是作文的源泉,要寫好作文,必須聯(lián)系實際生活,仔細觀察實際生活,理解感悟生活的意義。教師要積極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在觀察中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如,有位語文教師帶學生走出教室觀察生活,大家興高采烈,看滿山都是紅橘掛滿枝頭,學生在游記中寫下“金秋碩果累累,萬山紅遍,是豐收的季節(jié),看到農民豐收的喜悅,古代詩人也不會光是悲嘆秋風掃落葉了”。在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觀察能力方面,引導學生不僅要觀察事物的表面現(xiàn)象,而且要透過現(xiàn)象觀察事物的本質。生活是學生學會觀察的廣闊天地,是作文的源頭。小學生生活空間比較狹窄,對事物缺乏觀察的機會和意識,因此,要積極引導小學生多接觸社會,多參與各種實踐。讓學生熱愛生活,關心生活,留心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真、善、美。
指導小學生寫好作文,重要的是引導小學生積累好寫作的素材。只有廣泛地重視生活積累和語言積累,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
1.關注生活的積累。
要積累生活,教師就要開放作文課堂,把學生帶出教室,帶進大自然,帶進社會,引導和鼓勵學生體察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開放作文課堂,會極大地豐富學生生活,拓寬學生視野,開闊學生胸懷,這不僅是作文訓練的需要,更是生活的需要,是促進學生發(fā)展的需要,因為這些積累對學生的一生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2.重視語言的積累。
指導學生豐富語言的積累,就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自主積累的意識、能力與習慣。因此,在教學上,要堅決摒棄瑣碎的內容分析,重視朗讀和背誦,把工夫花在指導學生讀原文上,真正指導學生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學習語文和做其他任何事情一樣,必須遵循它的自身規(guī)律。語言積累的過程有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要讓學生在大量的語言實踐中,理解、鑒賞、記憶、運用,從而豐富語言積累。拓展課堂內外,拓展語言積累。語文閱讀課上,不但可以讀現(xiàn)代的書、報、雜志還可以讀一些古典名著和唐詩、宋詞,不僅可以讀名家名篇也可以品讀同齡人的優(yōu)秀習作??傊e極引導學生的語言積累興趣,巧妙激發(fā)學生的語言積累欲望,讓學生被積累的對象所吸引,產生對閱讀、背誦的需求和欲望。積累有了內驅力,就可達到豐富語言積累的目的,讓學生的語言倉庫中有較豐富的語言儲備。
實踐證明,作文教學只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興趣,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培養(yǎng)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那么學生的作文能力就一定會逐步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