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貴明 周意超 劉 琴 張晶晶 李 明 湯石玉
(1.玉溪師范學院資源環(huán)境學院,云南 玉溪 653100;2.江西理工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江西 贛州 341000;3.廣東大尖山鉛鋅多金屬礦,廣東 河源 517100)
我國鉛鋅礦產資源豐富,分布廣,鉛、鋅儲量均位居世界第二位[1]。我國的鉛鋅成礦帶主要分布在揚子地臺周緣地區(qū)、三江地區(qū)及其西延部分、岡底斯地區(qū)、秦嶺—祁連山地區(qū)、內蒙古狼山—渣爾泰地區(qū)、大興安嶺區(qū)帶以及南嶺等地區(qū)[2-4]。根據(jù)鉛鋅礦物可浮性和浮游速度的差異,鉛鋅礦選礦流程可以分為優(yōu)先浮選流程、混合浮選流程以及聯(lián)合流程3大類[5-8]。本研究對廣東大尖山某鉛鋅礦石進行了工藝流程探索試驗,可為類似礦石的選別提供一定的借鑒。
礦石化學多元素分析結果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礦石Pb、Zn、Ag具有一定的回收價值,F(xiàn)e品位僅9.89%,S品位為7.8%。
對礦石鉛、鋅進行物相分析,鉛物相分析結果見表2,鋅物相分析結果見表3。
表1 礦石化學多元素分析結果Table 1 Chemical multielement analysisresults of the ore %
注:Ag含量的單位為g/t。
表2 礦石鉛物相分析結果Table 2 Lead phase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ore %
表3 礦石鋅物相分析結果Table 3 Zinc phase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ore %
從表2、表3可以看出,礦石中鉛、鋅均主要以硫化礦的形式存在,硫化鉛和硫化鋅分別占總鉛和總鋅的95.71%和95.84%,只含有少量的氧化礦,氧化鉛和氧化鋅分布率分別為4.29%和4.16%。
混合浮選流程與優(yōu)先浮選流程的探索性試驗對比結果說明,采用優(yōu)先浮選流程時,鉛鋅可以得到較好的分離,同時尾礦中的鉛鋅含量較低,能獲得較好的選別指標。因此,本研究選取優(yōu)先浮選流程進行試驗。優(yōu)先浮選條件試驗流程見圖1。
圖1 條件試驗流程Fig.1 Flow chart of conditioning tests
在鉛粗選礦漿pH調整劑CaO用量為2 000 g/t、抑制劑ZnSO4用量為500 g/t,鋅粗選活化劑CuSO4用量為300 g/t時,選鉛和選鋅捕收劑丁黃藥用量均為40 g/t,磨礦細度分別為-0.074 mm占70%、75%、80%、85%、90%條件下進行浮選試驗,結果見表4。
表4 不同磨礦細度試驗結果Table 4 Results of different grinding fineness
從表4可以看出:隨著磨礦細度的增加,鉛粗精礦鉛指標和鋅粗精礦鋅指標均先提高后降低;磨礦細度為-0.074 mm占80%時,粗選指標最佳,此時鉛粗精礦鉛品位為24.97%、回收率為60.40%、含銀321 g/t,鋅粗精礦鋅品位為25.73%、回收率為77.66%,且此時鉛鋅互含也較低。綜合考慮,確定磨礦細度為-0.074 mm占80%。
在鉛粗選礦漿pH調整劑CaO用量為2 000 g/t、抑制劑ZnSO4用量為500 g/t,鋅粗選活化劑CuSO4用量為300 g/t時,分別選取乙硫氮、丁黃藥、丁胺黑藥、Z-200和苯胺黑藥為選鉛和選鋅捕收劑,用量均為40 g/t進行試驗,結果見表5。
從表5看出,苯胺黑藥為捕收劑時,鉛粗精礦鉛品位最高,為29.34%,鉛回收率為55.61%,鋅粗精礦鋅品位最高,為29.35%,鋅回收率為87.59%;乙硫氮為捕收劑時,鉛粗精礦鉛品位為26.13%,僅次于苯胺黑藥為捕收劑時指標,而且鉛回收率最高,為67.81%,但是鉛精礦中夾雜鋅也較為嚴重,含鋅8.92%,鋅粗精礦鋅品位為25.73%,鋅回收率最高,為90.04%,但鋅精礦中夾雜鉛較為嚴重,含鉛8.92%;丁黃藥為捕收劑時,鉛粗精礦鉛品位為24.97%,鉛回收率為60.40%,鋅含量最低,為1.44%,鋅夾雜最低,鋅粗精礦鋅品位為25.73%,回收率為77.66%;丁胺黑藥為捕收劑時,鉛粗精礦鉛品位為18.44%,鉛精礦中夾雜鋅較低,含鋅4.89%;Z-200為捕收劑時,選別指標較差。綜合考慮:選取丁胺黑藥和丁黃藥的組合藥劑作為選鉛的捕收劑,用量比為1∶1,即用量均為20 g/t;選取丁黃藥作為選鋅捕收劑,用量為40 g/t。
在鉛粗選ZnSO4用量為500 g/t、丁胺黑藥+丁黃藥用量為20+20 g/t,鋅粗選CuSO4用量為300 g/t,丁黃藥用量為40 g/t條件下,采用CaO作為調整劑,在選鉛時添加量分別為1 000、1 500、2 000、2 500、 3 000 g/t,選鋅時添加適量CaO將礦漿pH分別對應調整為7~8,8~9,9~10,10~11,11~12之間,試驗結果見表6。
表5 捕收劑種類試驗結果Table 5 Results of collector types
表6 調整劑用量試驗結果Table 6 Results of adjustor dosage
從表6可以看出,CaO用量為2 000 g/t時,鉛粗精礦鉛品位最高,達18.83%,同時其夾雜的鋅含量最低,為5.03%,含銀達357.20 g/t,亦是最高值,鋅粗精礦鋅品位和回收率隨pH升高先升高后降低,鋅粗精礦中夾雜銀品位較低,可知銀已大部分富集到鉛精礦中。綜上所述,選取CaO用量為2 000 g/t,選鋅時用CaO將礦漿pH調整為9~10。
在鉛粗選CaO用量為2 000 g/t,丁胺黑藥+丁黃藥用量為20+20 g/t,硫酸鋅用量分別為450、600、750、900和1 050 g/t,鋅粗選CuSO4用量為300 g/t,丁黃藥用量為40 g/t條件下進行試驗,結果見表7。
表7 硫酸鋅用量試驗結果Table 7 Results of zinc sulfate dosage
從表7可以看出,隨著硫酸鋅用量的增加,鉛粗精礦鋅品位總體趨勢是先增加后逐步降低的,鋅粗精礦鋅品位和回收率均逐漸提高后小幅降低,鋅粗精礦銀品位先降低后小幅增加,硫酸鋅用量為900 g/t時,鋅粗精礦鋅品位和回收率均最高且銀品位最低。綜上所述,確定硫酸鋅用量900 g/t。
在鉛粗選CaO用量為2 000 g/t、丁胺黑藥+丁黃藥用量為20+20 g/t、硫酸鋅用量為900 g/t,鋅粗選丁黃藥用量為40 g/t,鋅活化劑CuSO4用量分別為400、600、800、1 000和1200 g/t條件下,考察CuSO4用量對鋅粗精礦指標的影響,結果見表8。
表8 CuSO4用量對鋅粗精礦指標的影響Table 8 Influence of copper sulfate dosageon zinc rough concentrate index
從表8可以看出,隨著硫酸銅用量的增加,鋅粗精礦鋅品位和回收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在硫酸銅用量為600 g/t時鋅粗精礦鋅指標最佳,且銀品位為99.54 g/t,相對較低。綜合考慮,確定硫酸銅用量為600 g/t。
在條件試驗的基礎上,確定的閉路試驗流程見圖2,結果見表9。
由表9可知,礦石經(jīng)閉路試驗可獲得鉛精礦鉛品位60.29%、鉛回收率92.02%、含銀826.13 g/t、銀回收率72.75%、含鋅3.64%,鋅精礦鋅品位48.32%、鋅回收率92.30%、含鉛0.95%的良好指標。
對閉路試驗獲得的鉛精礦、鋅精礦進行了產品質量分析,鉛精礦多元素分析結果見表10,鋅精礦多元素分析結果見表11。
從表10、11可以看出:鉛精礦鉛品位達60.29%,符合國家三級鉛精礦產品標準;鋅精礦鋅品位48.32%,符合國家六級鋅精礦產品標準。
(1)廣東大尖山某鉛鋅多金屬礦石只有Pb、Zn、Ag具有一定的回收價值,其余元素含量偏低,難以回收利用。鉛、鋅均主要是以硫化礦的形式存在,硫化鉛和硫化鋅分別占總鉛和總鋅的95.71%和95.84%,只含有少量的氧化礦,氧化鉛和氧化鋅分布率分別為4.29%和4.16%。
(2)在原礦鉛品位2.10%、鋅品位3.85%的情況下,礦石磨細至-74 μm占80%,以CaO為礦漿pH調整劑、硫酸鋅為抑制劑、丁胺黑藥+丁黃藥為捕收劑,經(jīng)1粗3精4掃鉛浮選,鉛浮選尾礦以CaO為礦漿pH調整劑、CuSO4為活化劑、丁黃藥為捕收劑,經(jīng)1粗3精4掃鋅浮選,獲得了鉛精礦鉛品位60.29%、鉛回收率92.02%、含銀826.13 g/t、銀回收率72.75%、含鋅3.64%,鋅精礦鋅品位48.32%、鋅回收率92.30%、含鉛0.95%的指標。鉛精礦達到國家三級產品標準,鋅精礦達到國家六級鋅產品標準。
圖2 閉路試驗流程Fig.2 Flow chart of close-circult表9 閉路試驗結果Table 9 Results of close-circult
產 品產 率/%品 位Pb/%Zn/%Ag/(g/t)回收率/%PbZnAg鉛精礦3.0760.293.64826.1392.022.6572.75鋅精礦7.160.9548.3261.713.3492.3019.19尾 礦89.770.100.215.664.645.058.06原 礦100.002.103.8535.85100.00100.00100.00
表10 鉛精礦多元素分析Table 10 Multielement analysis of lead concentrate %
注:Ag含量的單位為g/t。
表11 鋅精礦多元素分析Table 11 Multielement analysis of zinc concentrate %
注:Ag含量的單位為g/t。
[1] 尚衍波,陳經(jīng)華,何發(fā)鈺.中國鉛鋅選礦技術新進展[J].世界有色金屬,2016(3):11-18.
Shang Yanbo,Chen Jinghua,He Fayu.The new progress of China's lead-zinc mineral processing technology[J].World Nonferrous Metals,2016(3):11-18.
[2] 黃和平,羅仙平,翁存建,等.四川會東某鉛鋅礦石選礦工藝優(yōu)化研究[J].金屬礦山,2017(7):101-105.
Huang Heping,Luo Xianping,Weng Cunjian,et al.Technological optimization on mineral processing of a lead-zinc sulphide ore in Huidong County,Sichuan Province[J].Metal Mine,2017(7):101-105.
[3] 左 海.江西某銀鉛鋅多金屬硫化礦石選礦工藝優(yōu)化[J].金屬礦山,2017(5):84-88.
Zuo Hai.Process optimization for a polymetallic silver-lead-zinc sulfide ore in Jiangxi[J].Metal Mine,2017(5):84-88.
[4] 田樹國,崔立鳳.含金、銀低品位鉛鋅硫化礦綜合回收試驗研究[J].有色金屬:選礦部分,2017(1):35-39.
Tian Shuguo,Cui Lifeng.Experimental study on comprehensive recovery of low grade lead zinc sulfide ores containing gold and silver[J].Nonferrous Metals:Mineral Processing Section,2017(1):35-39.
[5] 劉建華,劉述忠.福建某難選銅鉛鋅多金屬礦石浮選研究[J].有色金屬:選礦部分,2017(4):11-16.
Liu Jianhua,Liu Shuzhong.Flotation of refractory Cu-Pb-Zn polymetallic ore in Fujian[J].Nonferrous Metals:Mineral Processing Section,2017(4):11-16.
[6] 宋 強,謝 賢,童 雄.滇西某含銻鉛鋅硫化礦石浮選試驗[J].金屬礦山,2017(5):79-83.
Song Qiang,Xie Xian,Tong Xiong.Experiment on flotation of lead zinc sulfide ore containing antimony in Western Yunnan[J].Metal Mine,2017(5):79-83.
[7] 胡 俊,鄒積貞,康繼紅,等.印尼某含碳鉛鋅礦石鉛鋅分離試驗研究[J].黃金,2016,37(3):59-63.
Hu Jun,Zou Jizhen,Kang Jihong,et al.Separation of lead and zinc in a certain carbon lead-zinc ore in Indonesia[J].Gold,2016,37(3):59-63.
[8] 甘 恒,陳建華.云南某含金銀鉛鋅尾礦再選試驗[J].金屬礦山,2017(5):193-196.
Gan Heng,Chen Jianhua.Experiment on reselection of a Au-Ag-Pb-Zn tailings from Yunnan Province[J].Metal Mine,2017(5):193-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