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丹
到巴塘要經(jīng)過海子山埡口。海子山因“海子”而得名,據(jù)說海子山大大小小的海子有1000多個,而其中最為線飄一族所喜愛的便是姊妹海子。
從海子山埡口下來,騎不多久就可以看見大小相仿的兩個海子靜靜地躺在半山坳里,背依白雪皚皚的雪峰,川藏公路像一根綬帶從她們旁邊穿過。從高處看去,兩個海子相互依偎著,在極藍天空的映照下呈現(xiàn)出與天空一樣的藍色,安靜極了,波瀾不興,就如兩個在睡夢中的少女,端莊而圣潔,這便是姊妹海子了。
自古文人多情。那一天,當清漣站在半山腰的觀景臺俯看姊妹海子的時候,眼睛里透出沉醉、柔和而又深情的光,他久久不語,或許,是在心里編織美麗的詩篇?
離開觀景臺,我們從姊妹海子的身邊輕輕滑過,不敢發(fā)出一點聲音,生怕把姊妹倆從沉睡中驚醒,擾了她們的美夢。
到巴塘時,已經(jīng)是下午六七點鐘。
這一天我們騎了180多公里,是整個川藏線騎行距離最長的一天。
巴塘是個很有愛的小縣城,在主干道的停車位前竟然立有一個牌子,上面寫著“外來旅游車輛專用,嚴禁本地車輛停放”。我相信,這在全國所有地方是絕無僅有的。
提前一天到達的老田父子早已幫我們安排好了住宿,他就像店主人一樣熱情地接待了我們,跑上跑下幫著往房間里搬馱包,忙得不亦樂乎。
吃過晚飯,老田說走,我?guī)銈兲易尤ィ?/p>
老黃問,什么咸子淡子的?
老田說,弦子就是那種拉著琴弦邊唱邊跳的舞,跳起來跟鍋莊差不多,可好看了,又熱鬧又有趣!
大家一想,左右是無事,不如隨老田去看個熱鬧,長長見識,高興的話也跟著跳一跳,說不定對身體的恢復還有好處呢。于是跟著老田往廣場走。
老遠就見廣場上人頭攢動,傳來悠揚的琴聲。到跟前,只見廣場中央一群人正翩翩起舞,這些人圍成兩個同心圓,內(nèi)圈三四十人都穿著絢麗的民族服飾,女的是黑紅色相間的十字花紋毛裙,男子著藏袍、穿馬靴,無論男女都長袖及地,像京劇里飄舞的水袖;外面一圈人則穿著日常起居的衣服,有當?shù)夭孛?,也有外來游客,男女老少混在一起,長者年可七旬有余,幼者只有五六歲光景。老田一到就加入到舞者的隊列,還拉我們也進去。我們對這舞蹈的規(guī)則毫不了解,不好摻合進去壞了人家的隊形,擾了人家的興致,就站在一旁看。
樂聲燈影下,人們邊唱邊跳,由左至右沿順時針方向繞行而舞。最引人注目的是內(nèi)圈三個年過六旬的老者,懷抱胡琴,一邊拉琴,一邊舞蹈,琴聲時而舒緩,時而促急。顯然那拉琴的老者又兼著領舞,人們踏著琴聲的節(jié)奏,跟著他的步伐,身體時而前傾,時而后仰,雙臂始終展開,長袖上下飛舞。伴著身體的動作,男人則抬腿,踢腿,跺腳,一抬一踢之際膝蓋微微顫動,跺腳之時幾十只馬靴震得地面咚咚響;女人不跺腳,把最精妙的功夫都用在律動的長袖上,那一纏、一繞、一托、一撩、一蓋間,竟透出萬種風情。
驟然間,琴聲變得高亢、急促,舞姿也由柔和舒展而至粗獷熱烈。人們的舞步開始加快,歌聲也更加激越,圓圈聚攏復散開,散開復聚攏,一聚一散間,女的唱一句,男的對一句,發(fā)出喲嗬之聲。我聽不懂藏語,不知道他們唱的是什么,但從他們那嬉戲調(diào)侃的表情上看,必定是詼諧幽默、極富生活氣息的吧。
看了一陣,清漣和老黃禁不住腳癢,也加入到舞者的行列。
我這人向來笨手笨腳,不諳音律,不懂節(jié)奏,只好一個人在周圍晃悠。
不遠處有個雕塑,我緩步走到跟前細瞧,從造型上大致可以猜到雕刻的是跳弦子舞的場景。雕塑的座基上寫著“弦子故鄉(xiāng)”幾個字,我這才知道巴塘與弦子的關系。
弦子,藏族人稱“諧”,是藏族特有的一種胡琴,一般用牦牛角或圓木做琴筒,用羊皮蒙琴面,用枝條做拉弓,馬尾做弓弦和琴弦,琴頭則以龍頭或?qū)毸斪餮b飾,以意寓吉祥。除了材質(zhì)的特殊外,琴身還畫有藏式彩繪或雕以藏式花紋,十分精美。這種胡琴音質(zhì)純正,音色厚重深沉,適合于行進間、跳動時拉奏。弦子舞是在弦子的伴奏下,集歌、舞、樂為一體的綜合性藏族歌舞。由于弦子舞與弦子之間這種密不可分的關系,人們于是習慣性地把弦子舞簡稱為“弦子”。
藏民族是個性情奔放、能歌善舞的民族。在這里,唱歌跳舞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會說話的就會唱歌,會走路的就會跳舞——他們以歌聲和舞蹈來抒發(fā)感情,表達內(nèi)心的悲喜憂愁。
巴塘是弦子的故鄉(xiāng),巴塘人對弦子的熱愛已經(jīng)融化到他們的血液,無論是年邁的老人,還是四五歲的孩童,只要一聽到弦子聲就會忘情地結隊歡舞。
“扎西德勒”意為“吉祥如意”,是藏族人民最美好的祝福語,也是川藏線上最常用、最溫情、給人最多感動的詞匯。
走進每一個藏民家庭,不管你是否住宿,純樸的藏民都會真誠地對你說一聲:扎西德勒!溫暖的話語,憨厚的笑容,消除了你全身的疲乏。聽到這聲祝福,出發(fā)之前受到的所有警戒、提示都被拋諸腦后,隔閡、提防瞬間消弭,彼此間的距離一下子拉近了。
騎行途中,當你踩車踩得腿軟,爬坡爬得崩潰的時候,擦肩而過的騎友抬起胳膊,向你打出勝利的手勢喊一聲:扎西德勒,加油!頓時,一股暖流涌上心頭。盡管素不相識,盡管他的臉部被頭巾遮著,看不見面容和表情,但從這一句“扎西德勒”里,你讀懂了他的情誼,體會到他的善意、鼓勵與赤誠。
在村莊,在路邊,不管是五六歲的稚童,還是十來歲的學生,當你從他們身邊經(jīng)過的時候,他們也都會揮著手,跳起身子,追著你高聲喊,扎西德勒!與大人不同,孩子們習慣把“勒”發(fā)成“內(nèi)”的音,而且把尾音拖得很長。
在毛埡大草原,我把車停在路邊拍一張帳篷的照片。這時帳篷旁一個看上去只有三四歲的小男孩,蹣跚著腳步,搖搖晃晃急促地向我走過來。他的小臉黑黑的,衣服上撲滿泥土和草屑,鼻涕掛在嘴角。我好奇地望著他,從口袋里摸出幾顆小糖果,準備等他到我跟前時送給他。路邊有一條小溝,我以為他過不來了,沒想到他麻利地滾到溝里,不見了人影,不一會兒又從溝的這邊探出頭來,手腳并用從溝里爬出。他走路還是搖搖晃晃的,不過速度比我想象的快。他來到我跟前,我以為他會伸手向我要糖果,但他沒有,只是用很稚嫩的童聲對我說了一句,扎西德勒。
這個小不點,從帳篷那邊跌跌撞撞地走過來,只為跟我說這樣一句話。
我是一個情感很內(nèi)斂的人,但那一刻,我鼻子一酸,眼淚幾乎要奪眶而出。
(宋丹,男,湖北省作家協(xié)會、武漢作家協(xié)會會員,騎行者。發(fā)表、出版文學作品數(shù)十萬字)
從理塘西城門出來,川藏公路沿彎曲的無量河谷向遠處延伸,四周是一片遼闊的大草原。
與過去在內(nèi)蒙等地看到的平坦如砥、一馬平川的草原不同,這里的大草原,雖然也是廣闊的,但草場和山巒同在,這樣就有了起伏,有了變化,于是看上去便多了幾份嫵媚。這就如寫文章,平鋪直敘的文字總是讓人感到枯燥乏味的,而謀篇布局巧妙、跌宕起伏的文章則引人入勝,使人產(chǎn)生閱讀的美感和快樂。
七月正是草原的黃金季節(jié),如海的草原郁郁蔥蔥,盛開的野花姹紫嫣紅,打一個滾就是一身花香。夏日湛藍的天空白云朵朵,時而在山巔堆積,時而在長空流徙,如雪蓮簇擁,似哈達飄飛。清晨,牧民的炊煙裊裊升上天空,與草地上淡淡的薄霧混在一起,猶如幻境。
這便是曾被《中國地理雜志》評為中國最美的六大草原之一的毛埡大草原。據(jù)說,理塘就是因為毛埡大草原而得名,因為“理塘”在藏語里的意思是“平坦如銅鏡的草壩子”。
離路邊不遠的草場上有一頂白色的帳篷,帳篷前停著一輛摩托車,一只牧羊犬在帳篷周邊晃悠。清漣說,走,我們過去看看,醉心于民俗的他,總是不肯放棄每一次體驗生活的機會。
我們推車走到帳篷前,牧羊犬警惕地注視著我們,喉嚨里發(fā)出低沉的呼呼聲,卻并不狂吠。我們正在那里游移不定,生怕再往前走會激怒了牧羊犬,這時從帳篷里走出一個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他走到牧羊犬的跟前,摸一摸犬的脖子,又輕輕拍一下它的腦袋,牧羊犬便乖乖地溜到別處玩耍去了。我們趕忙上前與那男子打招呼,雙手合十躬身說道,扎西德勒!
那男子也躬下身子,雙手攤開于胸前,說道,鮮花盛開的地方,快樂的蜂蝶飛舞;喜鵲歡唱的時候,有遠方的朋友到來。扎西德勒!
男子把我們延請進帳篷里。在我們的印象里,帳篷是流動的,因而是簡易的、單調(diào)的、不事奢華的。而眼前這頂帳篷里面的華麗和色彩的斑斕讓我們很感意外:只見地面鋪著地毯,壁上掛著唐卡,各式家具雕著藏式彩繪。男子讓我們在帳篷正中的條桌前坐下,又忙著給我們制作酥油茶。
清漣說,您別忙,我們就隨便看看。
男子說,遇到干渴的時候,堿水都是甜的。你們騎車辛苦了,哪能不喝口茶呢?
說話間,香噴噴的酥油茶已端上條桌。
喝著茶,清漣問,我看您這帳篷跟我們尋常所見的不同,質(zhì)地柔軟而有韌性,是用什么做的呢?
男子答,是用牦牛毛編織的呢。
清漣說,哦,那挺貴的吧?
男子說,不貴。牦牛毛是自家的,帳篷也是自己編的。
小一休感到好奇,就起身上前去摸,說,嗯,真的是毛做的呢,好柔和。
清漣又問,那么說,你們家養(yǎng)了不少牦牛啰?
男子說,不多,也就百十來頭吧,另外還有幾百只羊。
清漣于是嘖嘖贊嘆。后來他告訴我,這家牧民怎么也有百萬資產(chǎn),你看他待人謙和的樣子,他不說我們還真瞧不出來呢。
小一休不知牛羊價值幾何,只是好奇地問,那你家牛羊呢,怎么一只也沒看見???
男子說,牛羊都在后面草場上吃草呢!
“沒人照看嗎?”小一休又問。
“不用照看。牛羊喜歡群居,不會走失的。”
“你們家那么多牛羊,你怎么認得出來哪是自家的,哪是別人家的,不至于弄混呢?”
小一休到底是孩童心性,問的問題總是幼稚而好笑。這種問題叫別人怎么回答呢?
沒想到男子聽了哈哈一笑,反問道,那你見過那么多的人,怎么都能認得呢,怎么不會搞混呢?
小一休說,人的面相各不相同,怎么能跟牛羊比呢?
男子說,每個地方的大雁,叫聲不一樣;每個地方的騾子,走法不相同。其實牛羊和人是一樣的,慈悲的佛,賦予了所有生命不同的靈性和模樣,只要跟他們呆久了,就會辨認出每頭牛、每只羊其實長相、性格、聲音、脾氣各異。他們各自還都有自己的名字,我認識他們,他們也認識我,怎么會弄混呢?
男子的話在我們聽來像天方夜譚,覺得不可思議。我們知道馬和狗是有靈性的動物,有性格,有脾氣,人們會給他們起名字,卻從來沒有想過那漫山遍野的牛羊也會有性格、有脾氣,有名字,能與人溝通、與人交流。這需要多么細致的觀察、多么深厚的愛意才能夠做得到?。?/p>
我們看那男子,他的眼里泛著一種柔和、平靜的光。
男子要出去放牧了。他滿懷歉意地跟我們說對不起,沒有招待好我們。他跟我們揮揮手,騎上摩托,帶上牧羊犬,向草原深處飛馳而去。
告別男子,我們繼續(xù)沿著無量河前行。清澈的無量河不時有水鳥掠過。鳥在水面上輕點一下,或者扇動著翅膀撲棱棱地在水面踩出一串漣漪,然后展翅飛向遼遠的天空。穿行在毛埡大草原,看著這些鳥兒,一首很熟悉的詩突然從我的腦海里閃現(xiàn)出來:
云間白色的仙鶴啊,
請把翅膀借給我,
我不會往很遠的地方飛,
我到理塘轉(zhuǎn)轉(zhuǎn)就回來。
詩的作者是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對于倉央嘉措的詩,每人理解各不相同,有說是情詩的,有說是道歌的,即便是當今,也會被一些人視作不理解,更不論倉央嘉措所處的時代和他獨特的身份了,于是,倉央嘉措陷入兩難之中?!笆篱g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因為矛盾,因為不圓滿,倒使倉央嘉措的詩作產(chǎn)生了一種殘缺的美。
倉央嘉措圓寂后,為了尋找他的轉(zhuǎn)世靈童,活佛和官員們依照慣例認真查找了他的遺物,以求得尋訪線索。最后,他們在倉央嘉措的詩歌中,發(fā)現(xiàn)了這首暗示性很強的詩,按照這首詩歌的意思,六世達賴很可能在理塘轉(zhuǎn)世。他們來到理塘,通過多方面驗證,找到了六世達賴的轉(zhuǎn)世靈童,這就是后來的七世達賴格桑嘉措。
總編鑒賞
宋丹的游記,敞亮、本真,毫無遮蓋感,內(nèi)容看似信手拈來,實則剪裁、布局精巧得當;語言時而密不容針,時而寬可走馬;故事恰似行云流水,鋪陳猶有清風撲面,整個文本,宛若渾然天成的一幅唐卡,給人不經(jīng)意間的視覺沖擊和心靈震撼,而歷史向度和現(xiàn)實維度的巧妙黏融,以及邊行邊吟、情景合一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更是讓作家目光所及和心靈所悟的“現(xiàn)場”凸現(xiàn)得淋漓盡致,可謂是在場主義游記散文的范本。
本期選用的三篇佳作,從不同的側(cè)面,反映了青藏高原上牧民幸福生活和獨具特色的風俗,有“盛開的野花姹紫嫣紅,打一個滾就是一身花香”的絕美景致和滲流其間的一派溫馨;有三歲的小不點兒,手腳并用,越過小溝,從帳篷那邊跌跌撞撞地走過來,只為跟“我”說句扎西德勒的濃情暖意,也有巴塘夜色中“跳弦子”流淌出的歡歌笑語??傊?,來自那遙遠而神秘大地上的,無論是一個平靜、柔和的眼神,還是一句溫情、善良的祝福,我們都可以從文中聆聽到作家的一片赤誠之愛和眷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