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桂榮 萬晟杰 肖本木
菊薯,又名雪蓮果,口感甜脆,可生食也可熟食,既有營養(yǎng)價值又有藥用價值,近幾年越來越受到更多消費者的歡迎,市場前景日益廣闊。由于菊薯適宜生長在海拔900~3000米的環(huán)境中,所以發(fā)展空間受到了很大限制,但這也給高山地區(qū)農民發(fā)展菊薯種植、大幅度提高種植業(yè)收入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一、選擇耕地
首先要選擇海拔高度(1000~2300米)適宜菊薯生長的耕地;其次要選擇土質肥沃疏松,土層厚度在50厘米以上,避風向陽,排水方便,有灌溉水源,前茬為非菊薯作物的平地或緩坡地作為栽培地。
二、整地起壟
整地前,每畝均勻撒施腐熟的牛糞、豬糞、羊糞等畜糞2000千克,或腐熟的鴨糞、雞糞、鵝糞等禽糞1000千克,或腐熟油菜餅140千克,或腐熟大豆餅70千克,再加氯化鉀50千克做底肥;然后翻耕犁耙,取好耕地排水的圍溝和腰溝,按1米的寬度包溝起壟,壟高20~25厘米;再用寬0.8米的地膜覆蓋壟面,四周用細土壓嚴地膜,以備移栽定植。
三、育苗
3月下旬至4月上旬,當氣溫穩(wěn)定回升到15℃以上時,每畝選擇表面光潔、無霉變、無斑點的菊薯塊根80千克做種,用濃度0.03%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消毒3~5分鐘;再將做種的菊薯塊根平放于事先準備好的育苗苗床上,用細沙或細沙土覆蓋好,并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澆透覆蓋的細沙或細沙土,但不可讓苗床漬水;然后覆蓋塑料薄膜拱棚進行保溫保濕育苗。一般每畝栽培地需育苗苗床面積5~6米2。育苗期間,每個晴天中午通風透氣1~3小時,使苗床內的環(huán)境溫度盡量控制在20~30℃;13~15天后菊薯種塊開始萌芽出苗,當苗高6~14厘米時即可陸續(xù)切塊移栽定植。
四、定植
菊薯的定植期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定植前先用直徑10厘米的打孔器在壟上打好定植穴,給每個定植穴施入0.2~0.3千克草木灰,將苗高6~14厘米的菊薯種塊按每小塊40~80克的標準進行切割,要保證每小塊上留有1~2根苗;菊薯種塊切割后用草木灰沾滿切口消毒,以防止病菌感染。然后每一小塊定植在一個定植穴內,注意適當深栽,以免后期膨大的塊根裸露在土外。之后用細土埋好種塊,露出小苗植株,并用細土封嚴小苗植株四周地膜口。最后澆足苗水。
五、查苗補缺
定植后20天內要對菊薯栽培地巡查1~2次,如發(fā)現(xiàn)缺苗要及時用定植后苗床多余的幼苗補栽,如有地下害蟲為害要及時滅殺。后期如果發(fā)現(xiàn)缺苗,可用植株分枝和地下種塊萌生的植株進行扦插補栽。
六、田間管理
1. 培土除草
只要封嚴壟面地膜定植口和地膜四周,地膜破損處及時用細土封蓋嚴密,壟面一般不會有雜草長出。壟溝長出的雜草可分別在苗高30厘米和50厘米時,結合培土除草2次,培土的目的是穩(wěn)固植株,且不讓后期膨大的塊根裸露在土外。培土高度為10~15厘米。
2. 排灌
菊薯生長前期需水量較少,生長中后期隨著塊根的膨大,需水量就會大幅度增加。如土壤干燥,要及時灌水抗旱,值得注意的是,菊薯對灌溉水的質量要求較高,不能有工業(yè)和醫(yī)療污染,否則很容易爛根;平時要保持溝渠暢通,以便雨季及時排除積水,防止積水影響菊薯的生長。
3. 植株調整
為控制莖葉過旺生長,控制養(yǎng)分無效消耗,營造通風、透光的生長環(huán)境,當植株生長到60~80厘米高時進行植株調整,每穴保留2~3根生長健壯的植株,多余的植株全部割去。當植株高度生長到140~160厘米時,將基部50厘米以下的葉片全部剪除。
4. 病蟲害防治
菊薯的病蟲害很少。前期偶有莖腐病發(fā)生,可用霜脲·錳鋅或惡霜嘧銅菌酯、甲霜·惡霉靈、福美雙等農藥配制的藥液重點給植株基部噴霧防治,每隔5~7天噴霧1次,共噴2~3次。對蚜蟲、紅蜘蛛、菜青蟲等害蟲,可用高效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聯(lián)苯菊酯、 阿維菌素、毒死蜱、三唑磷等農藥配制的藥液交替噴霧防治。
七、采收
菊薯塊根長成后需要經歷一個后熟期,塊根的肉質轉成橙黃色后其糖分含量才達到一定高度。10月中下旬,菊薯塊根雖已基本成形,但不宜采挖,因為這時的塊根汁多、脆嫩,過早采挖收容易引起塊根開裂,影響商品性狀。進入11月中下旬,菊薯植株頂部的花朵開始凋謝,葉片開始黃化,莖稈開始枯萎,表明塊根已真正成熟,此時待栽培地土壤自然干燥、塊根表面水分自然散失,再陸續(xù)采挖菊薯的地下塊根上市。
采挖前,先把植株15~20厘米以上部分全部砍割,保留15~20厘米高的基樁;采挖時,先挖開基樁周邊土壤,再挖取塊根,連同基樁一同提起塊根后再分離塊根,以保持塊根的完整性,盡量不要將其弄傷。然后將塊根放在太陽下曬2~3小時,以曬干塊根表面的水分,利于儲運。值得注意的是,塊根在食用前,不可用水洗掉表面泥土,否則表皮會氧化變成褐色,影響外觀。
上市前,菊薯按大小、形狀、光滑度、殘損度分級包裝。菊薯的塊根耐儲運,在通透性較好的地方可儲藏1個月;如果放在地窖里進行沙藏,保質期在4個月以上。
由于菊薯的地下塊根耐寒性較強,長江流域可以在地里越冬,故可在11月中下旬至翌年3月中旬根據(jù)市場需求隨時采挖出售。一般每穴塊根產量3~4千克,高產時可達5~6千克;畝產量在3000~4000千克,高產可達5000千克以上。另外,菊薯塊根收獲后,其莖稈可以作為優(yōu)質飼料,葉片和花朵可以提前采收曬干泡茶飲用。
八、留種
菊薯的地下塊根采挖后,選擇個頭大、形狀好、表面光滑、無破損,而且整株高產、無病害的塊根留種。留種用的塊根采收后要連基樁一起放置在陰涼、通風、透氣的地方進行沙藏,每間隔25~30天給沙面噴灑1次0.1%的高錳酸鉀溶液消毒,以防止病菌侵染,來年開春即可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