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呂克
由美國著名導演韋斯·安德森創(chuàng)作的定格動畫《犬之島》20日在中國上映,這是安德森作品首次在中國院線正式與觀眾見面,之前他獲得奧斯卡獎的代表作《布達佩斯大飯店》曾在北京、上海電影節(jié)展映,一票難求。如今這位在國際影壇炙手可熱的導演,走出了小眾影迷欣賞圈。然而面對更廣大的普通觀眾,他那些獨具風格的美學偏好,強迫癥式的構(gòu)圖,復古的色彩和音樂,卻還需市場相當長的時間來消化和接受。
政治隱喻
《犬之島》講述了一個“男孩與狗”的溫情故事,背景設(shè)定在未來一個虛構(gòu)的日本城市里。突然爆發(fā)的“犬流感”,令所有的狗都被驅(qū)逐到廢棄的垃圾島上。勇敢的男孩為尋找愛犬,獨自駕機降落在“犬之島”上,在“首領(lǐng)”等五條狗的幫助下,最終戰(zhàn)勝了策劃陰謀的市長,用解毒血清拯救了犬類和人類。
雖然披著“動畫”形式的外套,這部作品卻并非是給孩子看的低幼故事。安德森在片中加入了很多政治隱喻,可以看做是美國人寫的一部關(guān)于日本文化和政治生態(tài)的寓言?!度畭u》里有大量日式文化符號:壽司、浮世繪、太鼓、俳句……但更深層次的,是導演對日本近代重大事件的影射和對政治格局的批判。市長小林靠家族世襲上位,他與管家的權(quán)力爭奪、民主選舉背后的黑手,都顯示出天皇治下的積弊。一個勇敢的美國交換生引發(fā)了所謂“為了狗狗”的學生抗議運動,
讓人不禁聯(lián)想起曾受西方左翼思潮影響的日本青年。此外片中還出現(xiàn)疑似廣島原子彈襲擊紀念館的建筑,男孩墜落在犬之島上升起的蘑菇云,以及與長崎相似的虛構(gòu)城市。對于安德森的設(shè)計,也有影評人認為,他在以一種西方人的“文化挪用”心態(tài)堆砌日本元素,最后世界還靠白人拯救,難免有些刻板的痕跡。
口碑撐不起票房
《犬之島》在年初成為柏林電影節(jié)有史以來首部開幕動畫。首映以來,外界口碑對其一直不錯,除斬獲柏林最佳導演獎,《犬之島》還獲得“爛番茄”網(wǎng)站上92%的新鮮度,在更嚴肅的Metacritic網(wǎng)站上獲得82分的超高分,超過斯皮爾伯格的《頭號玩家》,位列同檔期第一。在豆瓣評分網(wǎng)上,《犬之島》也有8.5的高分。
不過與口碑相反的是,《犬之島》在票房上勉強讓人滿意。自電影3月23日北美上映一個月來票房僅2000萬美元左右,遠不及同檔好萊塢主流大片,也不如導演自己《布達佩斯大飯店》5910萬美元的票房。雖然許多大牌明星均加盟《犬之島》配音——如“老白”布萊恩·科蘭斯頓、《三塊廣告牌》影后弗朗西斯·麥克多蒙德、愛德華·諾頓,斯嘉麗·約翰遜等,但無論主題、手法還是品味,都與娛樂大眾的口味保持著距離。
雖然安德森在中國國內(nèi)也擁有大量影迷,但真正轉(zhuǎn)化成的票房并不樂觀,上映4天票房僅為2649萬元人民幣,排片率只有8.7%。很多觀眾沖著“動畫片”的名頭帶著孩子走進影院,準備欣賞一部合家歡電影,卻在導演“非主流”的敘事方式和難以理解的龐雜人文背景下,感到片子“枯燥”“憋悶”。
吃力難討好的“定格動畫”
因其和特效大片相差甚遠的“簡陋”布景和“不太流暢”的畫面,讓不少人以為《犬之島》是一部小成本電影,這或許是對導演最大的冤枉?!度畭u》是一部“定格動畫”,也就是用木偶、手工模型等擺好場景之后,用相機拍下一張張照片,再拼接成流暢的畫面。如今,因為人工成本太高,全世界一年也難得見到一兩部。著名奇幻導演蒂姆·伯頓的《圣誕夜驚魂》《僵尸新娘》可以說是定格動畫的巔峰之作,《小雞快跑》《無敵掌門狗》《瑪麗與馬克思》也算是近些年的精品。中國人較為熟悉的皮影動畫《東郭先生和狼》、木偶動畫《孔雀公主》《神筆馬良》《阿凡提的故事》等都是使用定格動畫拍攝方式。
不過現(xiàn)在即便是定格動畫,也有許多在制作時使用電腦特效軟件輔助,如前些年的《魔弦傳說》。而安德森在《犬之島》中則堅決不使用電腦特效,哪怕像水流、爆炸、煙霧等難以具象的物體,他都會用棉花、塑膠等“前電腦”時代方式完成。
《犬之島》是安德森第二次創(chuàng)作定格動畫,相比2010年獲奧斯卡提名的《了不起的狐貍爸爸》,這次他構(gòu)建的世界更宏大,場景更多元,角色和道具也更豐富。《犬之島》中共有240套布景,1097個木偶,需要37個動畫師和技術(shù)人員來精細操作。電影總長101分鐘的慢工細活,共花費445天制作。即便是片中不到一分鐘的切壽司過程,幾名動畫師也花了8個月的時間。最后在銀幕上的人物口型都與配音完美貼合,一塊塊無機的木頭黏土被注入了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