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杜超 王玉剛 王永政 張治衛(wèi)
〔山東天鵝棉業(yè)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研發(fā)中心,山東濟南250032〕
4MZ-3C型采棉機側壁焊合,底部連接采棉機車體基架,頂部連接駕駛室托盤,承載著整車操控系統(tǒng)及駕駛人員的生命安全。鑒于側壁焊合可靠因素的重要性,筆者基于ANSYSWorkbench對側壁焊合剛度強度及模態(tài)特性進行試制前的有限元分析,希望借此指導優(yōu)化結構設計,縮短產品的研發(fā)周期。
(一)有限元基本理論
有限元法結合彈性力學的幾何方程、物理方程、平衡方程、邊界條件,加之以基于變分法的“化整為零,集零為整”數值方法,以及借助于計算機的強大計算能力,在數天甚至于數小時內即可完成上千階矩陣方程的求解工作,大大降低了工程人員分析復雜結構性能的工作量。
(二)創(chuàng)建StaticStructural分析項目,并對EngineeringData進行設置,參數如圖1所示(結構鋼材采用Q345-A)。
自SolidWorks導入三維模型,并進行網格劃分。結合筆者計算機性能及工程實際需要,Element size取值為5mm,Nodes規(guī)??刂圃?00萬以下。
(三)邊界條件及外力狀況
A~E為作用的外力,已涵括加速動荷慣量沖擊。F為自身重力。G為固定邊界:底座和前突出部鋼板固定。
(四)方案結果
TotalDeformation:模型最高點懸臂處最大變形量2.9mm。90%的部位變形量控制在1mm以下,符合圖紙中對角線變形量不超過4mm的要求。
EquivalentStress:在底部前端個別突兀點出現應力集中情況,可以通過增大倒圓角的辦法消除。99%的部分處于90Mpa以下,遠小于Q345-A的屈服強度。
(五)小結
考慮到外力施加時已經包括動荷沖擊在內的各種極限情況,側壁焊合在剛度強度方面滿足實際工況需求。
(一)模態(tài)分析基本理論
在無阻尼系統(tǒng)中,結構振動方程如下。
式中:
[M]——質量矩陣;
[K]——剛度矩陣;
{X}——節(jié)點位移向量。
設無阻尼自由振動的解為:
式中:
{φi}——第i階模態(tài)形狀的特征向量;
ωi——第i階自然振動頻率;
t——時間。
(二)結構低階模態(tài)解析
1.周邊結構共振因素。
出于篇幅考量,此處直接給出模態(tài)特性計算結果。
側壁焊合前6階固有頻率依次為:397Hz、713Hz、782Hz、863Hz、970Hz、971Hz。
駕駛室托盤前6階固有頻率依次為:19Hz、23Hz、30Hz、36Hz、41Hz、51Hz。
車體基架前6階固有頻率依次為:9Hz、13Hz、17Hz、21Hz、22Hz、26Hz。
比較三組數據發(fā)現,側壁焊合的前6階固有頻率遠高于其余兩者,表明在實際工況下結構共振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
2.外界激勵因素。
路面不平度引起的激勵,一般路面為1Hz~3Hz;車輛自身調校不良引起的激勵,如液壓系統(tǒng)、轉向系統(tǒng),一般處于11Hz以內;發(fā)動機的激勵,頻率f=,其中發(fā)動機轉速n?[850,2100]r/min,氣缸數M=6,則f?[42.5,105]Hz。以此觀之,采棉機在正常工作時,側壁焊合的低階固有振動頻率遠大于發(fā)動機的激勵頻率,不會引起共振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