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軼楠
(陜西省山陽縣色河鋪鎮(zhèn)農業(yè)綜合服務站 陜西 山陽 726400)
大白菜根腫病是白菜重要病害,主要危害根部,屬真菌病害。為防治該病發(fā)生與危害,筆者進行了大白菜根腫病發(fā)生與防治效果試驗,現(xiàn)總結如后。
大白菜根腫病屬于真菌病害。病菌在土壤或種子里越冬,通過根部的表皮或傷口侵入植物體,如果種子帶菌則直接產生病株,借助雨水和田間作業(yè)進行傳播。在氣溫25℃左右、相對濕度50%以上、土壤缺鈣的條件下易發(fā)生此病。大白菜根腫病危害根部,病株的根部腫大并呈瘤狀,后期有的開裂,如果被細菌侵染則腐爛發(fā)臭。因受根部影響,葉片萎蔫。
2.1 試驗地概況。試驗地設置在陜西省山陽縣色河鋪鎮(zhèn)白菜地,試驗面積1 000 m2,試驗區(qū)域為秦嶺南部山地氣候,海拔620 m,生長中等,砂質壤土,為可灌溉的旱坪地。白菜地發(fā)生白菜根腫病,危害較重。
2.2.1 實行3年以上菜田輪作防治試驗。3年以上能種十字花科蔬菜如白菜、甘藍、蘿卜、花椰菜等,與白菜田連作做對比試驗,并調查防治效果。
2.2.2 土壤施用石灰防治試驗。土壤中缺鈣易發(fā)生白菜根腫病。試驗設置土壤施石灰100 kg/667 m2與對照(CK)未施石灰2個處理組做對比試驗,并調查防治效果。
2.2.3 藥劑拌種防治試驗。試驗設兩個處理,試驗組在播種前按種子量的0.4%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拌種,對照(CK)未用藥劑拌種,出苗后調查防治效果。
2.2.4 化學藥劑灌根防治試驗。發(fā)病初期,試驗設置40%五氯硝基苯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與對照(CK)清水3個處理組做對比試驗,每10 d灌1次,連續(xù)灌2次,灌后10 d調查防治效果。
3.1 實行3年以上菜田輪作防治效果。從表1可以看出,實行3年以上菜田輪作其病株率為10%;連作菜田病株為29%。可見輪作防治效果好。
表1 實行3年以上菜田輪作防治效果
3.2 土壤施石灰防治效果。從表2可以看出,在播種前土壤施石灰100 kg/667 m2,其病株率為11%,防治效果良好。
表2 土壤施石灰防治效果
3.3 藥劑拌種防治效果。從表3可知,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拌種后,其病株率為9%,防治效果明顯。
表3 藥劑拌種防治效果
3.4 化學藥劑灌根防治效果。從表4可知,發(fā)病初期,用50%五氯硝基苯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灌根后,其病株率分別為9%、8%,防治效果明顯。
表4 化學藥劑灌根防治效果比較
試驗結果表明,實行3年以上菜田輪作,其病株率為10%,防治效果好。土壤施鈣(100 kg/667 m2石灰)后,增加了土壤中的鈣含量,其病株率為11%,防治效果良好。在播種前,按種子重量的0.4%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拌種,出苗后的病株率為9%,防治效果明顯。發(fā)病初期,用40%五氯硝基苯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灌根后,其病株率分別為9%、8%,防治效果明顯。
[1]馬建平.大白菜病蟲害防治技術 [J].現(xiàn)代農村科技,2015(6): 27.
[2]楊彥平.大白菜三大病害防治技術 [J].現(xiàn)代農村科技,2017(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