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輝
摘 要 每一位聲樂愛好者都樂于享受優(yōu)美動聽的歌聲,也曾嘗試自己去模仿發(fā)出類似的歌聲。然而,有很多聲樂愛好者,總是不滿意自己當下的聲音狀態(tài),總覺得與自己腦海中的天籟差之甚遠,因而,迷茫,不知所措,對聲樂演唱失去信心。本人作為一名基層聲樂教育者,結(jié)合自身的教育經(jīng)驗,談一談聲樂演唱學習經(jīng)驗,闡述自己在聲樂演唱過程中的身體狀態(tài),與眾多聲樂愛好者一起分享,期待能有所感悟。
關鍵詞 歌曲中 身體 狀態(tài)及協(xié)調(diào)
中圖分類號:J616.1文獻標識碼:A
著名歌唱家戴玉強曾經(jīng)在“戴你唱歌”大型聲樂慕課教學中說過:聲樂學習很簡單,就八個字:打開喉嚨,氣息歌唱。歌唱中,每個人都會遇到不同的問題,這些眼花繚亂的問題,一定有規(guī)律可循。
1肩——要松弛,不要緊張
吸氣時,歌唱者的肩部要自然、松弛、放下,這樣既有利于將氣息吸入腹部丹田,也可使發(fā)聲器官處于自然、松弛、放下的狀態(tài),有利于正確的發(fā)聲。肩部的緊張會導致渾身肌體的僵硬,以致聲音不自然,聽起來不舒服。
2胸——要“微含”,不要挺起
歌唱活動來自于人類下意識的活動,在放松的狀態(tài)下進行,歌唱呼吸時,歌唱者的胸部要“微含”,從而使胸部處于最自然、最松弛的狀態(tài)。這樣既有利于將氣息吸入腹部丹田,也可以使發(fā)聲器官自然、松弛,有利于自由自在地發(fā)聲。反之,歌唱呼吸時,如果歌唱者的胸部挺起(特別是用力挺起),必然造成“胸式呼吸”。同時,也會引起發(fā)聲器官的緊張,從而影響正常發(fā)聲。特別是初學者如果過分的用力,養(yǎng)成不良歌唱習慣,會長期影響歌唱發(fā)聲。
3背——要“微曲”,不要挺直
人的胸與背本來就是前后相連的,所以胸要“微含”與背要“微曲”(不要“挺胸”與不要“挺背”),本來就是一個動作的兩個方面。所以,背要“微曲”不要挺直的機理與胸要“微含”不要挺起是一樣的道理。
4頸——要“微縮”,不要梗直
歌唱呼吸時,歌唱者的頸部要“微縮”,可以使頸部處于最自然、最松弛的狀態(tài),這是說歌唱者的頸部要充分放松,從而感到頸的后部稍有縮短,而不是挺直(梗直)狀態(tài)。
5精神——要振奮,不要緊張
歌唱者的心理要處于積極、興奮、活躍的狀態(tài);而不是處于緊張、擔心、害怕、恐懼等消極狀態(tài)。
當歌唱者的心理處于積極、振奮狀態(tài)時,歌唱者的呼吸機能可以被激活。吸氣變得通暢且易深入腹部丹田。同時,發(fā)聲機能也被激活,從而全面提高歌唱者的發(fā)聲效率。反之,當歌唱者的心理處于緊張、擔心、害怕等消極狀態(tài)時,不僅會感到“提心吊膽”,也會感到因氣息上提而無法深入,形成“胸式呼吸”。
6腹部——要向外,不要向內(nèi)
當氣息吸入腹部丹田之后,歌唱者要保持腹部輕微向外膨出的狀態(tài),不要向內(nèi)推擠。歌唱者吸氣之后,保持腹部輕微的向外膨出狀態(tài),“在樂句進行中,總把胃和小腹往外推,不是往里推”。這樣,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減少氣息的流失,另一方面也可以減緩氣息對發(fā)聲器官的推擠。
7呼吸——要“生活化”,不要過分“控制”
呼吸是人類維持生存的一種本能。人要生存就需要不斷地進行氧氣和二氧化碳氣體的代謝活動。這種代謝活動一刻也不能中斷。而在歌唱活動中,過分地人為控制氣息會與人生存最基本的生理代謝需要產(chǎn)生尖銳的矛盾。
8呼吸——要“按需而入”,不要堆積氣息
要根據(jù)樂句的速度、長短而吸氣、呼氣,既不要過度吸氣,也不要過多地剩余氣息。過度吸氣或大吸一口氣,會導致“胸式呼吸”,還會因為口、喉、咽腔的過分打開和過多氣息的反彈,而造成起唱(起音)的困難,同時,也會加快氣息的流失速度。
9要“在氣上唱,不要用氣唱”
歌唱者吸氣之后,要在保持腹部輕微向外膨出的狀態(tài)時,把聲音“放在”、“擱在”或“騎在”氣息上唱,而不是用氣息去推、擠、頂著聲帶發(fā)聲。這樣可以避免舌根會后縮,下頜緊張,頸大肌緊張等等問題。
10用氣——要節(jié)制,不要浪費
節(jié)制用氣的最佳方法:一方面要注意保持“腹部要向外,不要向內(nèi)”,這樣可以有效地減少氣息的流失。另一方面,要對整個樂句中的每一個字所消耗的氣息有所節(jié)制,因此,科學的咬字也是節(jié)制氣息快速流失的一個有效手段。
聲樂藝術是一門技術性和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要做到認識自己的發(fā)聲器官,了解發(fā)聲原理,感受發(fā)聲效果,調(diào)整發(fā)聲狀態(tài)。僅憑理論知識和文學資料去進行學習是非常困難的,它主要是通過正確的發(fā)聲訓練和不斷的歌曲演唱來逐步完成的。每位歌唱者必須通過發(fā)聲練習的途徑,掌握科學的歌唱發(fā)聲的基本方法,使歌聲美妙動人。
下面,我談一談演唱技巧。
技巧1:體會胸腔共鳴:微微張開嘴巴,放松喉頭,閉合聲門(聲帶),象金魚吐泡一樣輕輕地發(fā)聲?;蛘叩偷偷暮叱?,體會胸腔的震動;清晨自然發(fā)聲練習。(勤練中低音)
技巧2:降低喉頭的位置:喉部放松、放松、再放松,然后做好深呼吸;感受生活中下意識的活動,如打哈欠、喝水、聞花香等。
技巧3:打牙關:所謂打牙關,就是打開上下大牙齒(槽牙),給口腔共鳴留出空間,用手去摸摸耳根前大牙的位置,看看是否打開了。然后發(fā)出一些元音,如“a”,感覺感覺自己聲音的變化;看清自己舌頭的狀態(tài),學會喝氣,給發(fā)聲留下足夠的位置空間。先從低音開始練,最好不要從“U”母音開始練高音。
技巧4:提顴肌:微笑著說話,嘴角微微向上翹,同時感覺鼻翼張開了,試試看,聲音是不是更清亮了;露出上牙,眼睛睜大,保持好這個狀態(tài)。
技巧5:挺軟腭:打一個哈欠,順便長嘯一聲(注意周圍有沒有人哦)。三大輔助練習缺一不可。(輕聲、假唱、哼鳴)自然音域練好了,再練非自然音域。(高或低音)
聲樂演唱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綜合提升的過程,除了演唱方法的掌握,還需要對所演唱的作品有足夠的理解把握,并以情帶聲,從而打動自己,并打動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