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英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與發(fā)展,為小學語文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要將之前培養(yǎng)學生對字、詞、句的掌握能力的教學目標轉變?yōu)閷W生的道德、審美以及三觀方面的培養(yǎng)。正所謂“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而在任何學科教育教學過程中,都應該遵循“德育為先”的原則。本文從小學語文教學的角度出發(fā),對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進行了相關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滲透;德育
小學屬于義務教育階段,同時也是學生們的思想啟蒙階段。在這個階段的學生們年齡尚小,但其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已經開始形成,故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滲透德育對于學生們今后乃至其一生的發(fā)展都會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特別是在我國教育全面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滲透德育不僅僅是為了適應新課程標準中的教學要求,同時在為社會、為國家培養(yǎng)更多優(yōu)秀、合格的人才方面也起著非常深遠的意義。要想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加強對學生們的思想道德教育,就必須將德育滲透到教學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去,讓學生們在無形之中接受德育,并且以此來不斷培養(yǎng)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下面編者將小學語文教學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并對在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如何滲透德育進行了一一介紹。
一、課堂環(huán)節(jié)
對于小學生而言,課堂是其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也是整個小學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如何把握好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對學生們進行德育的關鍵所在。首先,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對教材有充分的認識,在進行生字、生詞的教學過程中不僅僅可以精確的解釋其涵義,還要具備對課堂內容的延伸、擴展水平,讓學生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又能感受到祖國文化的強大魅力。其次,小學語文中的課文大多以故事性較強的記敘文為主,故教師們要善于從中挖掘有利素材,進而給學生們樹立起榜樣作用。通過教材中優(yōu)秀的人物事跡來提高學生們對世界以及事物的認識,讓學生在學習榜樣的同時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
二、識字環(huán)節(jié)
我國漢字文化博大精深,每一個漢字的形成在其背后都蘊藏著一定的內涵。傳統(tǒng)的識字教學中,大多都是教師用筆在黑板上一筆一劃的寫,學生在下面一筆一劃的學,除少數(shù)教師偶爾采取形聲教學法之外,大部分教師依然是讓學生們死記硬背即通過多讀、多寫的方式來加強記憶等,這樣一來,很容易對學生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造成打擊,并降低了其學習的積極性。因此,要想將德育完美的與識字教學進行形結合就必須對現(xiàn)有的識字教學法進行改進,即通過對漢字結構以及外形的特點進行教學。例如在教授學生們“人”字的時候,首先可以通過其外形特點來提高學生的認識與理解,然后再向學生們解釋做“人”不能好高騖遠,必須用兩只腳腳踏實地才能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再比如教授學生們“工”字的時候,可以先寫出兩橫告訴學生們上面的一橫代表“天”,下面的一橫代表“地”,在中間加一豎就成了工人的“工”,因此工人是頂天立地的,因為我國是工農聯(lián)盟的社會主義國家等,這樣在教學的同時還可以加強學生們的階級意識。在識字教學中能夠做到這些就能實現(xiàn)德育在識字教學中的完美滲透。
三、寫作環(huán)節(jié)
寫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們在寫作中不僅可以鞏固自身所學知識還可以使自己對事物的認識以及態(tài)度盡情的抒發(fā),這種抒發(fā)是一種真實情感的宣泄,學生們的高尚品格也可以在抒發(fā)的過程中得到不斷的提高。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應挑選合適的題材如愛國、團結、孝順等等,引導學生們在寫作的時候將內心中積極的正能量抒發(fā)出來,并對班中其他學生產生一種渲染的影響作用。其次,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作品中發(fā)現(xiàn)問題,對于那些在思想認識方面與其他同學有偏差的學生要找出其根源,并采取針對性的應對措施進行應對,爭取保證每一個學生都有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態(tài)度。最后,教師們在寫作教學時要注重貼近實際、貼近生活,可以從學生們生活中的點滴著手,也可以帶學生們多參加一些課外實踐活動來激發(fā)學生們的寫作靈感??傊?,在寫作教學中,不僅僅要學生們抒發(fā)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以及我國民族的自豪感,同時鼓勵學生們善于觀察生活細節(jié),敢于說實話并且大膽創(chuàng)作,以此來不斷健全自身的人格并提高社會責任感。
四、課外閱讀環(huán)節(jié)
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過程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課外閱讀環(huán)節(jié)。學生們在具備一定的詞匯積累之后,必定會主動的尋找一些課外讀物進行閱讀來滿足自身的需求,作為教師在這個時候應該起到至關重要的引導作用。首先,教師應該根據(jù)班中不同學生的喜好特點來推薦一些適合其身心健康并可以推動其學習發(fā)展的課外讀物,例如《格林童話》、《自古英雄出少年》等等,這些讀物不僅故事精彩、易懂,還包含深刻的內涵。其次,教師們可以采取“分享”式閱讀法,即每天選一到兩個學生分享一個自己在課外閱讀中所學到的小故事,并簡單闡釋其中所蘊含的道理。長此以往,不僅可以帶動其他同學一起閱讀,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們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積累詞匯。除此之外,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學生們的視野也變得更為開闊,其精神世界得到不斷豐富,進而使自己的思想覺悟也得到了逐漸的提升。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核心素養(yǎng)提出的背景下,德育在教育中應該處以首要以及中心的地位。將德育滲透到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去,可以實現(xiàn)德育與教育的完美結合,讓學生的知識能力得到不斷提高的同時,也能得到思想品格以及情操的提升。當然,將德育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方式有很多種,本文中所提到的只是冰山一角,還有很多更好的方法需要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不斷去發(fā)現(xiàn)、去創(chuàng)造。
參考文獻:
[1]王玉香.關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5(3):187-188.
[2]羅大敏.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21):117-117.
[3]幺文.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考試周刊,2015(45):5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