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妍紅
摘要:由于幼兒教育屬于啟蒙教育,在此階段的學生還不具備一定的人格特性,為了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人格,需要以愛為基點,讓幼兒感受關愛的同時,學會愛人,使幼兒具備健康向上的品格;為其創(chuàng)造情境,使其具備合作、進取和服務的品質(zhì);樹立榜樣,讓其在榜樣的作用下,培養(yǎng)幼兒健全的人格,文中就以這三個方面為論點,闡述針對幼兒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格教育的路徑。
關鍵詞:幼兒教育 人格教育 思想政治
愛是人類具備的特殊情感,在實際生活中,愛占據(jù)著重要的情感,在幼兒養(yǎng)成教育中能夠起到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作用。相關的教育學家曾經(jīng)指出,教育的過程就是以愛為基礎的文化傳遞的過程,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文化的熏陶來提升人的人格修養(yǎng),為其塑造健全的人格。成人與幼兒之間關系的建立也是在愛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只有通過愛與幼兒進行交流幼兒才能有所感受,為此,針對幼兒人格的教育,需要以愛為基礎。
(一)培養(yǎng)幼兒愛人的能力
著名的兒童教育學家陳鶴琴先生指出,針對兒童的教育需要從幼兒時期開始,從小培養(yǎng)幼兒的愛人精神,只有從小具備愛人的精神,在成長之后才能具備愛社會和愛國家的精神。要想使幼兒具備愛人的精神,就需要讓其先感受到關愛,使幼兒體驗到什么是愛,只有幼兒首先感受到愛,才能具備愛人的能力。為此,作為幼兒教育的工作人員必須具備足夠的愛人之心,去呵護、關愛和尊重每個孩子,只有投入足夠的感情才能細微的發(fā)現(xiàn)每個孩子的實際需要,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給予回應,孩子長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愛,必然會形成愛人的好習慣,在與其他孩子共處時也會表現(xiàn)出一定的關愛之情。
(二)給予學生尊重和關愛
給予孩子尊重的愛而不是施舍式的愛,在實際的教育工作中應該認真解讀孩子之間的個性差異,找出合適的交流方式,保證與孩子之間的正確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表達出對孩子的尊重和關愛,讓其真正感受到愛的精神,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擁有愛的能力。有精辟論中指出,健康的尊重是建立在來自與他人的當之無愧的基礎上的。對于幼兒教育工作而言,尊重的核心內(nèi)容就是將幼兒作為一個擁有獨立人格的個人,理解其與其他幼兒的個性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對幼兒興趣和情感需求的尊重。通過教育工作者的不斷努力,為幼兒營造出平等、公正、和諧的發(fā)展環(huán)境,這對于幼兒人格素養(yǎng)的塑造具有重要意義。
(三)樹立友愛互助的觀念
為了給幼兒樹立友愛互助的觀念,可以定期選定小班長和值日生,幫助教師整理活動區(qū)域或者給植物澆水,為小伙伴發(fā)放餐具等,使幼兒養(yǎng)成樂于助人的好習慣。除此之外,還可以不定期組織慰問福利院活動,讓幼兒學習到關愛他人的能力。在幼兒幫助他人或者服務他人的同時,教師應該適時給予獎勵,采用微笑和贊賞的眼神給予肯定,對幼兒的進步給予認可,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為學生樹立自信,向上的人格,當幼兒在生活或者學習的過程中獲得肯定之后,就會在今后的生活生養(yǎng)成幫助他人,樂善好施的良好品質(zhì),這為樹立積極向上的人格具有重大意義。
進行幼兒教育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尊重幼兒的獨立個性,對幼兒的想法予以支持和肯定;給予幼兒足夠的關愛,讓幼兒感受愛的同時,學會愛人,擁有愛的能力,培養(yǎng)幼兒豐富的情感;洞悉幼兒的個性,發(fā)現(xiàn)其中的閃光點,并在學習的過程中予以認可,進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個性發(fā)展的目的;對于幼兒存在的缺點問題,需要進行處罰時,要以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為原則,確保幼兒認識到錯誤,并能加以改正;適時給予幼兒肯定,使其具備樂觀向上的品格;為幼兒營造表達情感的機會,使其學會與人交流和溝通的能力。
兒童教育學家陳鶴琴指出,游戲是兒童的生命,利用游戲進行教育對增強教育效果具有重要意義,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可以適當引入游戲。幼兒在于教師交流和互通的過程以及在游戲中完成角色扮演的過程既是完成人格構建的過程。教學中可以引入角色扮演性游戲,讓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完成對社會分工的了解,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職業(yè),完成角色扮演,這樣不僅可以培養(yǎng)幼兒正確的服務觀念,還有利于自身個性的發(fā)展,對培養(yǎng)幼兒的優(yōu)秀品質(zhì)具有重大意義。為此,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可以將游戲作為基本教學方式,將角色扮演和創(chuàng)造性的游戲作為主要形式,使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了解社會分工以及各個崗位需要承擔的責任,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能力和服務能力。
為了使幼兒具備良好的服務品質(zhì)和進取精神,教師可以設計多種場景,激發(fā)幼兒的責任心和主動動腦的習慣,通過設立的場景,讓幼兒以小組的形式完成游戲,使幼兒的能力和個性得以體現(xiàn),這有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另外,教師還可以將實際發(fā)生的事件帶入課堂,讓學生對具體事件的看法進行交流和討論,培養(yǎng)幼兒自主思考的能力。
因為兒童善于模仿,我們就可以利用模仿來教育兒童。對于兒童,做父母,做教師的責任,便是教育他們,使之成為健康活潑、有豐富知識、有政治覺悟和良好體魄的現(xiàn)代中國兒童,現(xiàn)代中國人。成人是幼兒一面鏡子,父母、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幼兒有著深刻的影響。父母、教師首先要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形象感染孩子,以身作則,在道德、品質(zhì)、行為、習慣、語言、態(tài)度、作風、儀表等方面,都要成為幼兒的表率和楷模,使幼兒從中得到感染和啟迪,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所以成人應與孩子之間相互學習,共同遵守規(guī)則。
針對家長在以身作則方面存在的問題,為家長開設專題教育講座,幫助家長認識自我,認識自己在孩子教育上的問題上。經(jīng)性開腱家教經(jīng)驗交流會,分享家教成果。我們組織幼兒到公共綠地撿煙頭、紙屑,為公共綠地澆水、拔草,讓幼兒在體驗勞動快樂的情感中培養(yǎng)健康的道德意識。帶幼兒參觀軍營、奶牛場、郵局、電廠、街道,了解軍人、工人、農(nóng)民的生活、勞動,了解社會公共規(guī)則,讓幼兒從成人那里體驗到勤勞、勇敢、自信、不怕困難的精神,在成人榜樣的熏陶中學習遵守公共規(guī)則,尊重成人勞動,在潛移默化巾培養(yǎng)幼兒的道德意識,獲得良好的社會行為。
[1]童茜.人格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4,(06).
[2]劉歡,田亞軍.淺析人格教育及其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J].傳承,2012,(06).
(作者單位:東師附小益田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