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德育環(huán)境、德育方法、德育內容三個方面闡述了我國小學德育教育實效性低的原因,提出提高小學德育教育實效性的措施:加強社會、家庭和學校教育的統(tǒng)一;建立與小學生年齡符合的德育內容;提高教師對小學德育教育的重視;建立多元化的德育教育方法。
關鍵詞:小學德育;實效性;教育
我國長期以來的教學都是倡導素質教育,雖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還是暴露了很多問題,小學的德育教育實效性較低,而對于小學生來說,加強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會影響小學生以后成長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等,讓小學生從小樹立良好的道德教育,從而實現(xiàn)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所以,本文將會根據(jù)小學德育教學情況進行分析,探討如何提高小學德育教育的實效性。
一、 我國小學德育教育實效性低的原因
(一) 德育環(huán)境
針對我國小學生的思想品質教育情況,有這樣的說法,就像“5+2=0?”這個等式一樣。也是一種泡菜方式的理論,就是說人的性格建立多是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小學生的成長多數(shù)與學生受到的教育有關,他們會根據(jù)自己的見聞來建立自己對事物的認知。如果學生經過積極向上的教育之后,在接觸到社會活動,發(fā)現(xiàn)教育內容和實際發(fā)展存在很大差異,這種情況就會給學生造成一定的影響,讓學生形成“雙面人”的性格特征,從而影響小學生的進一步德育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家庭教育是相互成負效果的,這樣一來就會造成學校德育時效性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
(二) 德育方法
教學都是需要科學的方法來支持的,方法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目前我國的小學德育教育在方法使用上比較顯著的就是專制和簡單,而教育的形式比較落后,這些現(xiàn)象嚴重影響小學德育教育的實效性。在德育教學中,給小學生傳授一些知識是必要的,但是因為小學生處于這個年齡段,自身的思想意識還沒有建立完整,還需要進一步地進行理論完善和充實,所以,一味地進行知識灌輸是達不到想要的效果。
(三) 德育內容
目前,我國大部分小學德育教育內容都是比較成人化,完全不符合該年齡段的兒童思維,而且也沒有更好地將成人文化與兒童文化進行銜接?;旧纤械膬热荻际遣毁N近兒童的生活,而教師營造的德育教學環(huán)境也完全不符合兒童的生活情景,一旦走出課堂,兒童還是處于自己的文化世界里。教學內容和小學生的心理水平、年齡特點等完全不符合,這樣不僅會給小學生心里造成傷害,同時也會影響教育的時效性。還有就是德育內容完全與實際社會和生活現(xiàn)狀脫離,完全沒有教師借鑒的價值,最終還是造成“無效的勞動”等情況。另外,德育教學內容不夠全面,缺乏序列性和穩(wěn)定性,從而造成小學德育教育實效性低下。
二、 提高小學德育教育實效性的措施
(一) 加強社會、家庭和學校教育的統(tǒng)一
小學生的成長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的思想品德意識建立多會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所以,學校和家庭需要注意這個問題。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如果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不能協(xié)調好對小學生進行教育,都會影響小孩子建立完整的人格。對于小學德育教育來說,自然需要積極與社會、家庭相互聯(lián)系,教師需要與孩子的家長保持聯(lián)系,與家長一同對小孩子進行教育,培養(yǎng)一個有德有才的人才。教育期間家長需要積極配合學校,同時也需要結合社會現(xiàn)狀進行教育。這樣才能為小學生的德育教育提供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從而家庭、學校和社會統(tǒng)一來教育小學生,提高德育教育的實效性。
(二) 建立與小學生年齡符合的德育內容
小學德育教學內容需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基本的道德思想教育;(2)規(guī)范小學生的行為和習慣教育;(3)較高層次的道德理想教育,就是“信德”的教育;(4)公民和政治道德思想的教育。這些都是一個小學生需要具備的基本思想道德能力,也是比較符合小學生的心智和年齡特征的,同時與社會形態(tài)也是比較貼近的。德育教育的內容必須與小學生的實際生活接近,盡量選擇一些小學生了解的人物、熟悉的事物為題材,并結合時代特征,選擇一些特殊的社會現(xiàn)象和故事作為對象進行分析和教育,這樣才能提高小學德育教育的實效性。教師也需要注意小學生日常的行為表現(xiàn),針對特殊現(xiàn)象進行說教,這樣才能更好地規(guī)范小學生的行為習慣。
(三) 提高教師對小學德育教育的重視
目前在教育領域中,很多教師會因為一些利益導向而影響教育。所以,在小學德育教育中,教師要注意端正自己的教學態(tài)度,首先就是給孩子做一個良好的榜樣,重視小學生德育教育。小學生德育教育,不僅是專業(yè)老師的任務,所有的教師都有責任對小學生不規(guī)范的行為進行教育,所以全校的教師需要相互交流、合作,才能提高小學生德育教學效率。學校要加強小學生德育教育的宣傳,讓整個學校的教師重視小學生德育培養(yǎng),這樣教師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小學生德育教學中。
(四) 建立多元化的德育教育方法
傳統(tǒng)的德育教育方式比較單一,而且學生學習都是被動的,所以及時改變德育教學方法也是非常必要的。教師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設施,建立多種教學模式,讓學生建立“我想學、我要學”的思想意識;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班會、黑板報等方式加強德育思想的滲透,從而培養(yǎng)小學生的德育修養(yǎng)。另外,教師也可以利用理想激勵法、情感陶冶法等來提高小學生德育教育實效性。
對小學生進行德育培養(yǎng)是非常關鍵的階段,它對小學生以后的成長、人格的建立、價值觀的建立都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學校、家庭教育要有效統(tǒng)一,建立多種的教學方法,全面提高小學德育教育的實效性。
作者簡介:
林冬梅,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豐澤區(qū)見龍亭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