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琛琛
摘? ? 要: 青詞是道教齋醮時獻給上天的奏章祝文。青詞文體濫觴于盛唐時期,在晚唐五代時期受杜光庭的影響發(fā)生了轉(zhuǎn)變,變革于兩宋時期,在明嘉靖時期,青詞因統(tǒng)治者個人的喜好一度成為官員們加官進爵的工具,青詞文體也因此發(fā)生了破體的現(xiàn)象。本文從青詞文體演變及其演變的緣由兩方面對青詞文體進行了剖析與研究。
關鍵詞: 青詞? ? 文體演變? ? 緣由
青詞,又名清詞、青辭、綠章,是道教齋醮時獻給上天的奏章祝文。作為一種應用文體,青詞的發(fā)展與宗教信仰和政治舉措緊密相連。青詞文體濫觴于盛唐時期,在晚唐五代時期受杜光庭的影響發(fā)生了轉(zhuǎn)變,變革于兩宋時期,在明嘉靖時期,青詞因統(tǒng)治者個人的喜好一度成為官員們加官進爵的工具,青詞文體也因此發(fā)生了破體的現(xiàn)象。
一、青詞文體的演變過程
(一)青詞文體濫觴于盛唐
青詞文體的生成受其載體形制和名稱影響,唐李肇《翰林志》記載:“凡太清宮道觀薦告詞文,用青藤紙朱字,謂之青詞?!薄扒嗵偌垺奔词乔嘣~文體的載體,也是青詞名稱的由來。青詞文體的產(chǎn)生也與祝文等祭祀文書有關,王涇《大唐郊祀錄》卷九“其申告薦之文曰青詞”云:“開元二十九年,初置太清宮。有司草儀用祝策以行事。天寶四載四月甲辰,詔以非事生之禮,遂停用祝版,而改青詞于青紙,上因名之。自此以來為恒式矣?!边@條史料頁也證實了青詞的由來,亦可知在天寶四年四月后,青紙代替了祝版,青詞代替了祝策,成為太清宮祭祀的專用文體。
《全唐文》中僅收錄了四篇以“青詞”為名的文章,分別是封敖的《太清宮祈雪青詞》、《祈雨青詞》,張元晏的《下元金箓道場青詞》,以及吳融的《上元青詞》,均是代皇帝言,專用于太清宮祭祀?,F(xiàn)以封敖《祈雨青詞》為例,分析唐代青詞文體的特點。
“維年月日,嗣皇帝臣稽首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闕元元天皇大帝。臣猥奉顧托,獲臨宇宙。四海之寧晏,萬物之生成,必系厥躬,敢忘其道。是用虔恭大業(yè),寅畏上元。勵無怠無荒之憂勤,期一風一雨之調(diào)順。茍或愆候,常多愧心。今三伏之時,五稼方茂。稍渴膏潤,未為愆陽。而憂勞所牽,念慮已及。恭持丹懇,上瀆元功。冀宏清凈之源,溥施沾濡之澤。粢盛必遂,煩燠可消。將展敬于精誠,俟降靈于霶霈。謹遣吏部侍郎韋湛啟告以聞。謹詞。”
在程式上,這一時期的青詞文首表明祭祀的時間、祭祀者的身份及祭祀的對象,正文中則包含所祈求的具體內(nèi)容,末云“謹詞”,幾篇青詞程式完全一致,依此可見青詞已有了較為固定的格式。
唐代楊鉅《翰林學士院舊規(guī)》也記載有明確的道門青詞示例:“維某年月歲次某月朔某日辰,嗣皇帝臣【署】謹差某銜威儀某大師賜紫某處奉依科儀修建某道場幾日。謹稽首,上啟虛無自然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三清眾圣、十極靈仙、天地水三官、五岳眾官、三十六部眾經(jīng)、三界官屬、宮中大法師、一切眾靈,臣聞云云,尾云謹詞。”唐代翰林學士院是專為皇帝起草文書的機構(gòu),在舊規(guī)中的“道門青詞例”印證了青詞在唐代已經(jīng)正式成為一種為官方所用的文體,其程式已基本固定。
在內(nèi)容上,盛唐時期的青詞主要以祈愿為主,例如祈雨祈雪,文辭中可見祭祀者的虔誠。而晚唐時期,朝廷動蕩不安的局勢使得皇帝的訴求發(fā)生了改變,祈禱的愿望從風調(diào)雨順轉(zhuǎn)變?yōu)閲野捕ǎ@就直接影響了青詞的內(nèi)容。張元晏的《下元金箓道場青詞》和吳融的《上元青詞》都受當時的政局影響,在文辭中表達了對于停止干戈、恢復社稷安定的渴望。
(二)青詞文體變革于兩宋
唐末五代時期的杜光庭的齋醮詞創(chuàng)作,對于青詞的發(fā)展而言,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杜光庭存于《廣成集》中的二百余通齋醮詞,內(nèi)容豐富,不再僅局限于太清宮祭祀,還涉及到了社會現(xiàn)實的各個方面,既不失其宗教性質(zhì),又頗具文學色彩,文辭誠摯動人??梢哉f,杜光庭在齋醮詞上的突破性創(chuàng)作,對青詞在兩宋時期的大盛有著直接的促進作用。
青詞在兩宋時期的繁榮從創(chuàng)作數(shù)量上便可見一斑,收錄在《全宋文》的青詞共計1283篇,其中北宋青詞595篇,南宋青詞688篇,遠超于唐代的青詞數(shù)量。宋代青詞雖仍以皇家青詞為主,但也有一部分的民間青詞,可見這一時期的青詞作為應用文體,其使用的范圍相較于前朝更為廣闊。而在青詞創(chuàng)作者中,不乏蘇軾、蘇轍、歐陽修、王安石這樣的文學大家,青詞逐漸走進了文學領域,成為宗教與文學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
試以蘇軾的《集禧觀開啟祈雨道場青詞》和《鳳翔醮土火星青詞》為例,分析宋代皇家青詞與民間青詞在內(nèi)容和程式上的區(qū)別。
皇家青詞《集禧觀開啟祈雨道場青詞》:“洞淵龍王,水府圣眾。饑饉之患,民流者期年;吁嗟之求,詞窮于是日。乃眷陰靈之宅,實為云雨之司。涵濡之功,俄頃而辦。罔吝天澤,以答民瞻?!?/p>
民間青詞《鳳翔醮土火星青詞》:“嗚呼!天之保佑下民罔不至,所資以生罔不蕃。育民既不知德,天亦維不倦。乃朝夕戕取,以厚厥躬。天既不我咎,乃不恭畏于神祇,不修敕厥心,驕淫矜夸,以干上帝威命。帝用不赦,丕降罪疾于下,則惟雨旸,常以訖我黍、稷、禾、菽、麻、麥,我民用蕩析隕越。天亦終哀矜,其忍翦棄其命罔孑遺。今秦民既不獲于秋,乃十旬弗雨,曰:‘其尚克有夏。走于山川鬼神,亦罔不至。既不獲,乃曰:‘維熒惑鎮(zhèn)星次于井,秦民其亦應受多罪。茲用即于齋宮為壇位,以與百姓請命。嗚呼!其庶幾哀之。俾克有夏,亦克蓺厥秋。民今其栗栗,朝不謀夕?!?/p>
在程式上,受杜光庭齋醮詞影響,宋代青詞大多省略了原本位于文首的祭祀時間、祭祀者身份及祭祀對象,文末的程式用語“謹詞”也不再出現(xiàn),呈現(xiàn)形式更加自由。蘇軾的皇家祈雨青詞采用的是對仗工整的駢文,以四字句為主,莊重典雅,而其民間祈雨青詞則為散文,通篇句式不一,言辭懇切,通達民情。
在內(nèi)容上,宋代青詞更為“親民”,祈雨則歸罪于己身,而盡訴百姓之苦,將民眾的心聲傳遞給上神。宋代青詞除了為應對自然災害所作的青詞外,還包括生日青詞、節(jié)日青詞、典禮青詞、懺罪青詞、保安青詞、為病設醮青詞等等,應用于皇家和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內(nèi)容極為豐富。用于懺過的青詞更是被冠以“心詞”,創(chuàng)作者在青詞中向神明剖析自己內(nèi)心最真實的想法,以抒發(fā)創(chuàng)作者個人的情感與思考。
(三)青詞文體破體于明嘉靖時期
明洪武年間,明太祖朱元璋曾下詔廢止青詞,但當癡迷于道教齋醮活動的明世宗朱厚熜繼位后,青詞一時間受到了政壇文人的高度重視和爭相創(chuàng)作,皆因凡能寫得一手好青詞的朝臣都受到了皇帝的重用,加官進爵,掌握實權(quán),都依賴于這一紙文書。
青詞創(chuàng)作因此成為了官員們快速晉升的一條捷徑,其創(chuàng)作目的也就不再單純,相比于虔誠的祈禱,青詞內(nèi)容符合皇帝的心意在官員們看來更為重要,因而這一時期的青詞創(chuàng)作中可見阿諛奉承之語?!睹魇贰ぴ瑹槀鳌分杏涊d,袁煒才思敏捷,世宗曾在夜間予他一片紙,命他即刻撰寫青詞,袁煒舉筆立成。世宗所蓄養(yǎng)的一只愛貓死去,命令儒臣撰寫青詞用以設醮,袁煒所寫的青詞中有“化獅作龍”之語,使皇帝十分歡喜愉悅。袁煒以奇巧的青詞向皇帝獻媚,諸如此類的事情還有很多,因此頗受世宗看重,趕忙不迭地任用他,對他的賞賜也十分頻繁,旁人不能與之相比。袁煒和李春芳、嚴訥、郭樸皆因青詞稱旨而進入內(nèi)閣,被世人稱為“青詞宰相”,不免有些嘲諷的意味在其中。
在這一時期,既有沿襲了宋代語言程式特點的青詞,例如陸深的《應制擬撰追薦皇妣獻皇后青詞》,又有突破了原有駢散文體限制的青詞?!度f歷野獲編》記載有“嘉靖青詞”,“世廟居西內(nèi)事齋醮,一時詞臣,以青詞得寵眷者甚眾。而最工巧最稱上意者,無如袁文榮、董尚書,然皆諛妄不典之言。如世所傳對聯(lián)云:‘洛水玄龜初獻瑞,陰數(shù)九,陽數(shù)九,九九八十一數(shù),數(shù)通乎道,道合元始天尊,一誠有感。岐山丹鳳兩呈祥,雄鳴六,雌嗚六,六六三十六聲,聲聞于天,天生嘉靖皇帝,萬壽無疆。此袁所撰,最為時所膾炙,他文可知矣?!鼻嘣~不再僅有駢散文體的形式,對聯(lián)也成為了青詞的呈現(xiàn)方式之一。
聯(lián)系到清代龔自珍創(chuàng)作的《已亥雜詩》,“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暗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這首膾炙人口的詩歌本是他在路過鎮(zhèn)江時,見賽玉皇及風神、雷神者,禱祠萬數(shù),遇一道士乞撰青詞所即興撰寫的一首青詞,這也是詩體青詞的代表作品??梢娭辽購拿骷尉笗r期開始,青詞文體就已經(jīng)發(fā)生了破體的現(xiàn)象。
二、青詞文體演變緣由考
由唐至明,青詞文體經(jīng)歷了由形成到變革而后轉(zhuǎn)向破體的變化過程,無論是在程式、語言還是內(nèi)容方面,都由單一固定變得更加豐富飽滿,考其演變的緣由,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青詞文體功能的擴大
應用文書的基本屬性和特定的社會功能決定其程式特點,青詞文體原本僅用于太清宮的齋醮儀式,為皇家服務,主要用于祈禱雨雪和國家安定。在五代杜光庭齋醮詞創(chuàng)作的影響下,唐以后的青詞創(chuàng)作不再只局限于皇家祭祀,也走向了民間,青詞文體的功能也從為皇家祈福擴大到社會各階層的祈福與懺過。
青詞文體功能的擴大對文體本身提出了要求,青詞需要能夠更好地被應用于人們的社會生活,這就使得青詞程式不再呆板固定,以適應人們的創(chuàng)作需求。青詞文體所包含的內(nèi)容也因此更加豐富,創(chuàng)作者在青詞中也注入了更多的情感。例如南宋真德秀的青詞,其涉及的內(nèi)容范圍廣泛,既有像《求晴設醮青詞》一類以求晴求雨為目的的禳災青詞,也有像《西山再醮青詞》、《辛卯生日設醮青詞》一類的生日祈福祁安類青詞。在青詞中,真徳秀也虔誠地表達了自己向上天所祈求的愿望,“世途方梗,愿早開寧謐之期;年事浸衰,冀粗獲康強之吉。教子知承家之學,生孫無乏祀之憂。仰紫極以投誠,蘄鴻慈而從欲。至仁涵貸,曲全螻蟻之生;晚節(jié)保持,益勉駑駘之力”,除了祈禱身體強健、家庭順遂之外,還祈禱世道安定清明。青詞的創(chuàng)作基于社會現(xiàn)實,更加世俗化、民間化。
(二)創(chuàng)作主體的影響
青詞的創(chuàng)作主體對青詞文體的發(fā)展流變起著推動作用,尤其是在兩宋時期,青詞作者群體的思想和實踐直接影響了青詞文體的變革。這些青詞作者大多是文臣,為朝廷撰寫青詞是其職責所在,而其中不乏文學大家和當時文壇上的領袖人物,如蘇軾、蘇轍、歐陽修、王安石、宋祁、真德秀、周必大等等,兼具政治家與文學家的身份使得他們的青詞作品質(zhì)量極高。
青詞創(chuàng)作主體的創(chuàng)作觀念影響著青詞文體的發(fā)展。青詞作者群體大多持有諸體雜糅的大文學和雜文學觀念,對于文的各種體裁的區(qū)別就相當模糊,以創(chuàng)作文學的方式創(chuàng)作青詞,他們在語言、程式、表達方式等多方面追求個性化、多變性,改善了青詞文體因規(guī)范化和程式化帶來的沉滯呆板等弊端。例如,在唐代,青詞必須以駢文的形式呈現(xiàn),但在宋代,受歐陽修所提倡的古文運動影響,青詞作者也逐漸開始采用散體創(chuàng)作青詞,尤其是民間青詞,作者的思想和情感通過這種方式得到了更好的表達,青詞文體也因此產(chǎn)生重大的變革。
(三)統(tǒng)治者個人的影響
青詞文體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與統(tǒng)治者個人的影響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唐玄宗的一道敕令就直接促使了青詞文體的生成,據(jù)《通典》記載,玄宗四載四月,敕曰:“比太清宮行事官,皆具冕服,爰及奏樂,未易舊名,并告獻之時,仍陳冊祝,既非事生之禮,皆從降神之儀。且真俗殊倫,幽明異數(shù),理有非便,亦在從宜。自今以后,每太清宮行禮官,宜改用朝服,兼停祝版,改為清詞于紙上。其告獻辭,及所奏樂章,朕當別自修撰。仍令所司具儀注聞奏?!边@里的“清詞”即是青詞,正是唐玄宗個人對太清宮祭祀的重視,對祭祀禮儀的重置,才使得青詞代替了祝文,成為了專為太清宮祭祀使用的祝禱文書。
而明世宗對于青詞的個人偏好,致使朝臣爭相創(chuàng)作青詞以屈意媚上,求得升遷。嚴訥便是因撰寫的青詞稱旨,而被破格授予了翰林學士的官職。但僅為奉承皇帝而創(chuàng)作的青詞不免帶著功利的性質(zhì),便失去了向神明禱告的那一份虔誠之心,其內(nèi)容多是華而不實。這也導致了對聯(lián)式及詩體青詞的出現(xiàn),使得青詞文體發(fā)生了于這一時期發(fā)生了破體的現(xiàn)象。
總之,青詞文體自唐代生成以來,歷經(jīng)宋元明,在其文體功能擴大、創(chuàng)作主體及統(tǒng)治者個人的影響下,其文體在程式、語言、內(nèi)容、表達方式等方面都發(fā)生了較大的轉(zhuǎn)變,呈現(xiàn)出了程式由固定向自由轉(zhuǎn)變、內(nèi)容更加豐富世俗化、表達方式由駢體向駢散結(jié)合轉(zhuǎn)變的發(fā)展趨勢。青詞文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在這一方面也值得學者進行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李肇.翰苑群書[M].北京:中華書局,1991:2.
[2]王涇.大唐開元禮[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74.
[3]董誥.全唐文[M].北京:中華書局,1983:7506-7507.
[4]蘇軾.蘇東坡全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
[5]沈德符.萬歷野獲編[M].北京:中華書局,1989.
[6]曾棗莊、劉琳.全宋文[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第314冊):380.
[7]杜佑.通典[M].北京:中華書局,1984: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