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得寶
摘 要:初中語文課堂要注重自主自悟,“自主”意味著個性解讀、獨特感悟和多元解讀;“自主”意味著問題的設置是饒有興趣的,一石激起千層浪;“自主”還意味著課堂的后續(xù)發(fā)展和探究是多元的、有價值的,有不少有意義的“生成點”和“延伸點”。語文教師應當在“自主”上多下功夫,以此打造生機盎然的高效課堂。
關鍵詞:初中語文;對話;自主力
初中語文課堂應當讓孩子們自主自悟,“自主”意味著個性解讀、獨特感悟和多元解讀;“自主”意味著孩子們的閱讀是真實靈動的,其聲音和需求能夠被聽到、被尊重;“自主”還意味著課堂的后續(xù)發(fā)展和探究是多元的、有價值的,有不少有意義的“生成點”和“延伸點”。語文教師應當在“自主”上多下功夫,以此打造生機盎然的高效課堂。
一、引入中含自主
都說,新課伊始,就應當給孩子放權,大幅度地解放學生的口、手、腦,對此,我深以為然。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總是突破固定模式,精心設計“自主自悟”的開頭,以此打開學生的“學習之門”,而“學生的學習大門打得越開,教師的教必然有更多的契機和切入點?!盵1]
比如,人教版八年級語文教材中選入的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的教學中,新課伊始,教師不是把控著課堂大權不放,而是讓孩子們自主匯報課前搜集的資料:
生1:我知道朱自清是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zhàn)士,是一位大名人。
生2: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蘇省揚州市人。
生3:他比較出名的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歐游雜記》等,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生4:對了,我想起去年我們學過他的散文名篇《春》。
生5:我還知道他的另外一些散文代表作品,如《匆匆》《荷塘月色》《綠》……
這樣的交流不僅僅在課初,也充盈在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細微處,自始至終,讓孩子們處在課堂的中央,處在學習的中心,以此向課文的更深處挺進,發(fā)現更美的風景。
二、對話中求自主
毋庸置疑,語文教學是對話教學,是一場學生與作品、與作家、與教師、與他人、與世界等廣泛意義上的多維對話。關鍵就在于這種多維對話,是否培育了孩子們的自主意識?是否在多重對話中有額外的增值?孩子們的思維是否在原有的基礎上被進一步拓寬和加深?對話中重新活出來的文化是否成就了師生最好的自己?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有一篇課文《孤獨之旅》,通讀全文之后,一教師拋出了這樣的問題:“這篇課文為什么取名為‘孤獨之旅,而不是‘放鴨之旅‘成長之旅,更不是‘無奈之旅‘恐慌之旅,或者‘驚喜之旅?”這樣的問題就像投進湖心中的一枚石子,大家議論紛紛,有的說杜小康是在孤獨中成長的,所以“孤獨之旅”比“成長之旅”更好;有的說文章中的世界由天空、蘆蕩、大水、狂風、暴雨、小船、鴨子、生病、寒冷、饑餓、憂傷、恐慌等所構成的荒無人煙的世界,不僅僅是“放鴨之旅”;還有的說孤獨是文章的主旋律,也是杜小康這趟放鴨之旅的底色,是他成長的主要原因;還有的學生通過此文的作者曹文軒所說的話證明取名為“孤獨之旅”是最合適的:有些孤獨,其實是我們成長過程中的一些無法回避的元素。我們要成長,就不得不與這些孤獨結伴而行。
如何營造自主自悟的對話氛圍?一是教師要善于提出深淺適度、切忌平庸、貴在精粹的問題,就像上文中那個“一石激起千層浪”的問題;二是教師要積極營造學生愿意對話的閱讀氛圍——能否最大限度地讓“獨特感悟和個性多元”有生長的土壤;三是教師要引領學生特別留意文字背后的“多重意蘊”,在文字的內涵和外延方面反復揣摩和推敲,或登高望遠,或由葉生枝,或舉一反三……如此,師生才有可能發(fā)現另一片鮮活的語言的天空、情感的天空和思想的天空。
三、延伸中有自主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把書讀厚,即學習的人給“書”加入了自己的生活、情感、觀點和疑問,或者說,學習的人參與了學習材料的建設與創(chuàng)造。[2]如果一個語文教師不想讓自己止步于淺薄和單薄,也不想讓學生止步于淺薄和單薄,就應該引領學生進一步探索,進一步整合和滲透,讓語文探索多一份自主和創(chuàng)意,以此觸摸到那些“藏著掖著”語言、思想和情感的“險峰”。
一教師在執(zhí)教人教版八年級課文《奇妙的克隆》時,通過中國古典名著《西游記》中的孫悟空把學生引入探索:孫悟空經常在緊要關頭從身上拔一根猴毛變成一大群和它一模一樣的猴子:外貌相同、動作神似、表情雷同,甚至內心的想法也“如出一轍”,那么你是否愿意克隆一個一模一樣的自己呢?其中一個同學“驕傲”地說:“我愿意!”其他同學馬上反對:“不能克隆,因為你還有一些缺點?!庇械恼f:“對,克隆一個好人固然好,可是克隆一個壞人就會貽害無窮?!庇械恼f:“可以克隆愛因斯坦和牛頓,但不能克隆希特勒?!薄谟懻撝?,學生逐漸領悟到:克隆一個好人和偉人固然好,但如果制造出不健康、畸形或短壽的人,豈不是對人權、倫理等的一種侵犯?豈不是對社會和人類的一種傷害?這樣的克隆不要也罷。
語文是素養(yǎng)性、綜合性和積淀性的課程,所以需要這樣的延伸和探究,需要這樣自主自悟的探索。初中語文教師如果不止步于課堂的單薄和蒼白,就應該引領學生多在“自主”上下功夫,以此打造搖曳生姿的高效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林茶居.在銀鷹文昌中學感悟“自主學習”[J].教師月刊,2013(3):22.
[2]傅道春.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