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聽力教學是英文教學的一大難點。傳統(tǒng)的聽力教學中存在諸多的問題。部分教學手段已經(jīng)不能適應當下對學生聽力水平的要求。本文通過對聽力教學現(xiàn)狀的探討,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為求實現(xiàn)有效聽力教學。
關鍵詞:聽力教學;多項能力整合訓練;思考
眾所周知,一門語言的教學可以分為聽,說,讀,寫這四個組成部分。在這一組的組成中,通常人們把“聽”放在最前,可見,聽在語言教學中的基礎性地位。據(jù)統(tǒng)計人們在語言的交際過程中,45%的時間用于聽,30%的時間用于說,16%和9%的時間用于讀和寫。筆者曾有過一次這樣的經(jīng)歷。和一位美國朋友的孩子交談,這個五歲的男孩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在交談的過程中,孩子提及到了一次尿床的尷尬經(jīng)歷。在講述自己經(jīng)歷的過程中,男孩不斷地提及到一個詞“piss”,于是乎,筆者就問那個男孩“How to spell piss?”。那個男孩的回答是“Sorry,I dont know.”由此可見,對于一門語言“聽”這一技能的掌握在一定程度上,不受限于年齡和學歷。只要有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都有可能實現(xiàn)。聽力,又是理解的基礎。
接下來,我和大家談談在一線教學過程中,遭遇到的聽力教學的問題。
第一,城鄉(xiāng)差異明顯。從入學的新生來看,來自城市的學生聽力水平整體上要高于來自鄉(xiāng)下的學生。我認為主要是由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第一,城鄉(xiāng)兩地在教學硬件上存在諸多的差異?,F(xiàn)在很多的農(nóng)村學校依然用錄音機放卡帶的方式進行聽力教學,而城市的學校則基本上都采用教室內(nèi)電腦播音的方式進行聽力教學,無疑兩者在清晰度上有很大的差別。第二,在課堂教學中,由于學生基礎以及教學進度等各方面的綜合影響,城鄉(xiāng)兩地教師在課堂上英語的使用率存在較大程度的差異。這兩個方面綜合作用的結果帶來了學生聽力水平上的明顯差異,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第二,高中班級主要以大班教學為主,每個班級大約50~60個人,人數(shù)多,水平差異大,有時候有些同學已經(jīng)完全明白了,而還有一部分同學未能完全明白,甚至完全不明白,這樣就不能實現(xiàn)預期的效果。
第三,聽力材料不能做到貼近學生這個年齡段的特點,滿足這個年齡段對于時尚和娛樂等此類問題的興趣,常常出現(xiàn)一些類似的場景對話,尤其在初中的聽力材料中,學生反映,有的聽力內(nèi)容只要看題目就知道是哪個答案,根本不需要去聽。這一切,無疑降低了聽力訓練自身的挑戰(zhàn)性并且扼殺了學生進行聽力練習的積極性。
第四,有的老師忽略了對學生的科學聽力指導。很多老師都認為教學任務重,每個單元的內(nèi)容都安排得滿滿當當?shù)模緮D不出時間上聽力課,而且聽力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常常會將材料發(fā)給學生,讓學生課后自聽自練。即使有些自覺的學生,課后完成了聽力練習,也會遇到有些生詞聽不懂,無論聽多少遍都聽不懂的現(xiàn)象。有時候?qū)W生對一些文化背景知識缺乏必要的了解,并不能完全掌握聽力材料。僅僅根據(jù)答案的核對訂正是不能夠提高聽力水平的。久而久之,就會對聽力練習產(chǎn)生厭煩情緒,不利于下一個階段學習的開展。
第五,聽力的題型比較單一。福建省的高考聽力還停留在選擇題階段,并且,聽力題只有三個選擇項,曾有學生鬧過這樣的笑話,明明只有三個選項,他(她)卻選了D。這樣的題使學生存在僥幸心理,覺得只要通過猜的方式也有可能得分。于是我們的學生習慣了選擇題題型,曾有兩次的聯(lián)考中出現(xiàn)根據(jù)所聽的句子填單詞的題型,得分率只有40%。而湖南、廣東等省早就在高考中采用了聽寫結合的題型,全方位的考核學生的實際能力。就福州而言,中考的英語科中,已經(jīng)采用了聽寫結合題型,高考中反而沒有,這不是一種能力要求的倒退嗎?
從學生角度上來說,我認為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很少開口讀英語。學生出于種種原因總是很少開口讀英語,總擔心自己的發(fā)音不準等問題會遭到他人的嘲笑。讀得太少導致對單詞的發(fā)音不太熟悉,常常有學生遇到這樣的問題,總覺得這個單詞的讀音很熟悉但就是想不起來。因為學生總是通過視覺訓練去記憶單詞,用聽覺記憶單詞的很少,所以對單詞的發(fā)音不熟悉。如果一個單詞放在面前,他們可能一下子就能反映出單詞的意思,而聽到這個單詞的讀音就不一定反應那么快了。
第二,學生也的確存在自身發(fā)音不準,重讀位置不準確,導致辨音能力較差,造成聽力的困難。
第三,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詞匯量要求頗高,學生也學了不少單詞,但是詞匯的鞏固率不高,很多時候,不只是不記得前一本書學過的單詞,甚至是前一個單元學過的單詞都很難完全回憶起來。
第四,缺乏必要的聽力技巧,學生在聽力時常常有一個誤區(qū)。他們總是認為要把聽力材料的每一個單詞都聽懂了,才能完成聽力的練習。殊不知,對于一個中學生而言,想要把一份聽力材料一字不落的聽下來,并不容易。更何況,一次要完成那么多篇的聽力材料,不是英語專業(yè)的同學很難做到。
第五,對于文化背景知識的欠缺?!陡=ㄊ∑胀ǜ咧行抡n程英語學科教學實施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了文化意識的目標:“文化意識包括文化知識,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這四個方面是密不可分”。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文化知識背景對于英語學習的重要性。
我認為應該從以下方面入手,多角度全方位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
第一,在初高中的銜接教學中,加入音標的學習以夯實學生的基本能力?,F(xiàn)在的中考,沒有了辨音題型,我覺得給學生學習音標的積極性方面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很多學生不認識音標,遇到生詞不會拼讀,重讀位置不準確,影響了后期聽力的訓練。所以我常常在每一屆新生入學時,花兩三節(jié)的時間進行音標的教學。其實,有小學的拼音基礎,學生學習音標并不困難。
第二,加強聽力技巧的訓練??梢圆捎寐犌邦A猜的方式。所謂的聽前預猜是指“從所給的文字材料中找出微觀背景知識,建立信息框架,縮小信息結構范圍,幫助學生弄清所聽文章的類型,從而激活學生的相關背景知識”??梢愿鶕?jù)選項判斷聽力方向,從而有目的,有重點的去聽,提高命中率。抓主題句,關鍵句和信號詞。學生聽力能力的差異很多時候體現(xiàn)在能不能從語句中抓住所聽材料的中心,分辨內(nèi)容的主次,是否能夠抓住關鍵詞。所謂關鍵詞是指在文中反復出現(xiàn)的實義詞。而信號詞可分為表示轉(zhuǎn)折的but,while,yet,however等;表示順序的first,second,then,finally等。
第三,同時我覺得科學的聽力教學應該是以傳授技能為主,以聽為中心,并結合說,讀,寫,其教學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聽力訓練,增強語言的感知能力,進而提高聽力理解能力。我曾經(jīng)聽過本組的蔣云珍老師的一堂公開課,云珍老師的這一堂課課型定位為聽力理解課,我覺得她的構思非常新穎,很有借鑒意義。我印象比較深刻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云珍老師出于對聽力材料過難這一問題的考慮,為了降低聽力的難度,將原本的選擇題改為兩道題進行分別考查。她先設計了一個填空題,讓學生根據(jù)所聽到的材料將缺失的單詞填空。這樣又增加了對單詞拼寫的考核,成功地將“寫”這一技能要求運用到了聽力訓練中來,實現(xiàn)了聽與寫的相結合。第二題,她就聽力材料給出了兩個問題,讓學生根據(jù)填寫的內(nèi)容回答以下問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的理解。對于聽力材料的整合應用,老師可謂是各出奇招。曾有幸聆聽過福州名師駱小山老師的一堂講座,在講座中,她提及到了課程整合,提到了她自己在一次聽和寫相結合的整合實例。人教版必修4第二單元寫的是袁隆平的事跡,當時前后幾個單元都有人物的介紹,于是小山老師充分利用了課后的聽力。她在看了課后的聽力材料之后認為,該篇聽力材料的成篇布局很合理,很符合我們高考對于人物寫作的要求,于是她設計了三道題目,第一,就是常規(guī)題,聽完材料之后,回答幾個問題,本題型考查對材料的理解;第二,逐句聽力,之后按照聽的順序?qū)⒄麄€句子的大意寫下了,為了降低難度,老師給了個別提示性的詞匯。當然學生的層次和水平都存在較大的差異,適合福州三中學生的方法不等于適合我們的學生,我只是認為這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思路,她為我們的聽力教學提供了很好的借鑒;第三,這是整個整合過程中最出彩的部分,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寫的原文,梳理一下,分析人物描寫的幾個步驟,并畫出自己認為可以參考的好短語和句子,并對自己所畫出的句子進行同義改寫。最后小山老師布置了一篇人物寫作的作文作為家庭作業(yè),這樣學生做起來得心應手并不覺得寫作很難。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成功的聽力教學案例,值得我們大家學習。聽力訓練的最終目的也是了提高學生的整體語言能力。聽,說,讀,寫這四部分的能力相輔相成,不可分割。
教師只有在教學中充分地整合資源,將聽力訓練和各個單項能力訓練相結合,激發(fā)學生學習聽力的興趣,才能做到充分提高學生的水平。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三)[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2003,26(8):3-15.
[2]葛文山,郭慧,劉桂巖.高中英語聽力教學常見問題分析——從一次高中英語聽力教學評優(yōu)觀摩課說起[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5(3).
作者簡介:
林葳,福建省長樂市,長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