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萬州區(qū)周家壩郵局投遞站 王貞虎
我們都知道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會加劇溫室效應,但你想過這對美麗的海洋也會造成影響嗎?科學家發(fā)現(xiàn)海水變得越來越“酸”,海洋生物正深受其害!
人類活動使二氧化碳排放量與日俱增,造成的影響有我們常聽到的溫室效應加劇、氣候異常。其實除了對大氣系統(tǒng)的干擾外,這些增加的二氧化碳直接進入海洋,也會破壞整個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衡。
海洋酸化,指的是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溶解于海洋中,造成部分水域pH值下降的情形(pH值為酸堿的度量,數(shù)值越低表示越酸)。人類往大氣排放的二氧化碳中,約有30%~40%,會溶入地球表面的水體,包含河川、海洋、湖泊等。
2014年,由日本學者帶領的一項全球研究顯示,近二十年來,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的速率與海洋中酸度增加的速率有密切關系,證實海洋酸化極有可能是因為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加劇造成的。
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溶入水中,會和水作用形成碳酸,碳酸本身會分離成碳酸根和氫離子,這三者(碳酸、碳酸根、氫離子)的濃度在固定溫度下彼此達成平衡;碳酸根也會進一步與海洋中的鈣離子結合,成為部分生物如牡蠣、貝殼、珊瑚的骨骼材料。
然而,當大量的二氧化碳進入海洋,以往的這種平衡就被改變了。海水中的酸度增加,導致碳酸根離子和鈣離子結合的比例下降;一旦碳酸鈣無法形成,原本利用它們的生物就無法再正常利用它們而生長。
受到海洋酸化影響的生物種類非常廣泛。雖然水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可能有益于進行光合作用的藻類、海草,但是對其他生物來說,影響大多是負面的:比如酸化的環(huán)境,嚴重干擾牡蠣、貝殼、蝦、蟹,甚至珊瑚等形成內(nèi)骨骼或外殼的機制,使其生存率降低。從更長遠來看,這些受影響的生物多處于海洋食物鏈的最下層,如果因為海洋酸化而數(shù)量減少,許多靠它們維持生命的食物鏈上層生物族群一定會縮小,可以說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整個海洋生態(tài)系都會受到嚴重破壞。
過去兩個世紀以來,海洋的pH值已從8.2降至8.1,相當于提高了百分之三十的酸濃度。根據(jù)聯(lián)合國的報告,人類的活動不斷排放的二氧化碳,將伴隨海洋酸化的問題越演越烈,預計到2050年,海洋的pH值將降到7.8,等于比工業(yè)化時代前酸度整整提高了150%!
面對日益嚴重的海洋酸化,我們除了從根本上減少碳排放外,還可運用氣候工程、海洋工程技術來減緩、補救海洋酸化的程度,例如在特定酸化嚴重的區(qū)域施加鐵肥,利用增加的藻類來吸收二氧化碳,同時在政策或科學方面全社會采取必要的行動已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