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宇
摘 要:通過美學滲透,在課堂中讓英語學習鮮活起來,通過各種美學滲透途徑,實現(xiàn)感性學習,激發(fā)潛能,促進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關鍵詞:英語課堂;美學;英語學習
一、研究背景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概念的提出,對教學實踐提出了新的要求,英語課堂要促進學生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品格的發(fā)展。而目前,英語課堂有著濃厚的應試色彩,學生興致不高。作為英語文化的載體,英語語言的學習應該是一種熏陶,給人美的感受。高中英語的學習,即使是為了高考,也應能散發(fā)美的氣息,讓學生在浸染中體驗英語的美,提升人生境界,豐富人生體驗,健全人格。反過來,通過在美學中獲得人生智慧,釋放靈性,從而促進英語語言的學習。
二、理論基礎
黑格爾認為,審美具有令人解放的性質。美學承擔了實現(xiàn)人自身理性和感性、個性化與社會化、自律和自由的統(tǒng)一的任務;美學在消除工業(yè)化社會對人的異化過程中起到了某種救贖的作用,使分裂的人統(tǒng)一起來,使人成為自身的統(tǒng)一體。席勒堅信,審美可以彌合分裂的人性,使人成為真正的人。
杜威認為,應該結合藝術進行教育,聯(lián)系周圍環(huán)境和生活世界,不能單純地對學生進行灌輸,“教師的職責是平衡環(huán)境的各種因素”,應重視藝術與教育的契合點,即學生自我的經驗。藝術的經驗有豐富的內涵,有時候看到、聽到的一瞬間就能產生鮮活的印象。
三、課堂美學滲透之途徑
英語審美教育是指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學內容三者之間以審美感知作為媒介,相互循環(huán)產生愉悅享受的和諧狀態(tài)的活動,同時也是教師和學生作為創(chuàng)造主體在教學過程中尋求師生本質的感性顯現(xiàn)。
1.堅持經驗先導
杜威在《藝術即經驗》中提出,經驗是一個“活的生物”。人有經驗意識,并且會在自己的意識經驗中變動或者修改,創(chuàng)造新的契機對象和動機,最后在自身的創(chuàng)造經驗上加以審視和欣賞。課前導入可提供平臺,成為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學生能在此分享自己獨特的英語學習經驗并創(chuàng)造新的經驗。高一可采用表演戲劇和唱英語歌的方式,難度較小。高二可采用分享本周感興趣的新聞和報紙摘要,要求學生瀏覽全英文的網站,節(jié)選小段有趣的新聞。高三可采用背誦自己最喜歡的名篇名段的形式。
對于表演戲劇和唱英語歌,老師應引導學生盡量與新課話題和內容結合,并鼓勵小組同學都參與。對于新聞和報紙摘要,老師應提前給予適當指引。指引學生提前背誦,做成有趣的PPT,在臺上流利地背誦,并能給出自己的觀點。通過吸取真實的語料,學生能逐步提高語言的簡潔度和力度,語言表達更加地道。而名篇名段,更能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審美情趣。
2.精選課堂素材
行業(yè)文化的輸入,能激發(fā)學生使用英語的興趣,并能為學生今后的擇業(yè)提供導向,同時,學生在興趣中學習,內化行業(yè)詞匯和文化,反過來促進其應試的能力。
課例1,M5U4 Working The News中,作者設置一個電影《新聞編輯室》的輸入,讓學生小組組織一個找工作的interview的輸出,使學生在情境中掌握新聞媒體的相關詞匯,比如:photographer, editor,journalist,擴充詞匯:planner,graphics technological, producer, soundmixer, cameraman, supervisor 等,掌握文本中關于人的個性品質的形容詞的用法。
本課的課堂效果不錯,在真實的環(huán)境中學習,學生出乎意料地很快能摘到蘋果。小組活動后,馬上進行一個聽寫檢測,基本能聽寫成功。然后進行一個水平測試的詞匯練習,根據學生的反饋,也基本能填寫出來,并且拼寫正確。課后讓學生進行自我詞匯總結,將所遇到的關于新聞以及新聞人的基本素養(yǎng)的詞匯總結出來,積累到自己的詞匯本上。
課例2, M6U1 A history of Western Art 閱讀課:設計一個名畫拍賣會,讓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感受語言的魅力和不同風格的西方繪畫藝術。
課例3, M6U1 A history of Western Art 語法課:感受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講述海倫的故事,學生感受到海倫的頑強以及對生活的熱愛,讓學生續(xù)寫:If I had three days of light..., 在情感交融中,順利掌握虛擬語氣的用法。
課例4,詞匯演繹課。課前要求學生查閱核心詞匯,小組合作將核心詞匯的家族詞匯、經典詞串和例句在黑板上板書,并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將詞匯的使用情境演繹出來。學生用自己的經驗加工于冷冰冰的單詞,使得單詞有了鮮活的生命,在體驗中掌握
詞匯。
3.激發(fā)學習興趣
分層設置任務,如:表明任務難易程度,激發(fā)學生的挑戰(zhàn)意識。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基礎上,拔高,再拔高,利用分數(shù)表現(xiàn)層次,刺激學生。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伴隨有成就感和挑戰(zhàn)欲。好像打游戲一樣,一關一關,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升級,不斷給學生興奮感和滿足感。
小組PK和個人PK也特別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挑戰(zhàn)精神。幫助學生搭建腳手架的基礎上,使得學生有平臺施展自己,在對比中發(fā)現(xiàn)自己,成就自己。幫助學生創(chuàng)造真正的學習的幸福感,感受到課堂之美。
總之,英語課堂進行美學滲透,能使學生充分感受到英語的魅力,激發(fā)潛能,充分提高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同時,審美教學能促進培養(yǎng)學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統(tǒng)一以及形成良好的個人品格,樹立向上的人生價值觀。最后,審美的課堂使得學生具備審美意識和審美鑒賞力,由此更容易獲得審美享受。
參考文獻:
[1]張茜.杜威美學思想關照下大學英語審美教育實踐研究[D].武漢紡織大學,2016(5).
[2]鄭少穎.普通高中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與培養(yǎng)[J].中小學教材教學,2017(1):52-55.
[3]王薔.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英語閱讀教學:問題、原則、目標與路徑[J].英語學習,2017(2):19-23.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