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金丹,黃 艷,顧沐恩,方臻臻,馬 喆,趙 琛,殷之光*
(1.上海中醫(yī)藥大學,上海 201203;2.上海市針灸經絡研究所,上海 200030)
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明確強調:健康壽命比壽命更重要,最終目的是提高人口的健康壽命[1-3]。本課題組以往開展了有關針灸延緩衰老的臨床研究,結果顯示,艾灸可明顯改善老年人衰老相關癥狀,增強老年人外周血單個核細胞Bcl-2、PKC 表達[4],并從衰老相關基因篩選、衰老信號傳導通路調控等方面研究艾灸抗衰老的調控機制[5]。但衰老的發(fā)生發(fā)展是機體功能狀態(tài)的時空漸變,隨時間的漸進性,衰老的進程由密變疏逐步弱化而衰退[6]。因此,現階段關于抗衰老的研究熱點已從方法與手段過渡到時序方案。本研究基于自然衰老大鼠模型,通過檢測大鼠血清MDA含量變化,觀察不同時序艾灸腎俞穴延緩衰老效應,并探索長期艾灸腎俞穴的安全性,為進一步闡明衰老的發(fā)病機制及不同時機艾灸延緩衰老的作用提供理論依據。
1.1 動物 選用12月齡,體質量(600±20)g,雄性清潔級SD大鼠40只(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動物實驗中心);溫度22~27 ℃,相對濕度為50%~70%。所有大鼠自由飲水進食,進行適應性飼養(yǎng),1周后如無不良反應,飲食飲水正常,則可納入正式實驗。
1.2 試劑與儀器 特制細艾條(南陽漢醫(yī)艾絨有限責任公司)。TBA試劑盒(南京建成生物研究所);ELISA試劑盒(上海源葉生物有限公司)。
1.3 分組與治療
1.3.1 分組 40只大鼠隨機分為4組,分別為24月齡對照組、艾灸1組、艾灸2組、18月齡對照組,每組10只。
1.3.2 治療 18月齡對照組(n = 10):飼養(yǎng)至18月齡,不進行治療。24月齡對照組(n = 10):飼養(yǎng)至24月齡,不進行治療。艾灸1組(n = 10):從大鼠12月齡開始艾灸腎俞穴(穴位定位參照李忠仁主編《實驗針灸學》,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3),采用直徑5 mm小艾條點燃后在距離穴位2 cm處施灸,兩側腎俞交替操作,1次/d,20 min/次,直至18月齡,再飼養(yǎng)至24月齡。艾灸2組(n = 10):從大鼠18月齡開始艾灸腎俞穴,采用直徑5 mm小艾條點燃后在距離穴位2 cm處施灸,兩側腎俞交替操作,1次/d,20 min/次,直至24月齡。
1.4 標本采集 18月齡對照組大鼠于飼養(yǎng)至18月齡時處死取材,其余4組均在24月齡時處死取材。實驗結束后,大鼠24 h禁食、不禁水。2%戊巴比妥鈉50 mg/kg行腹腔注射,待大鼠麻醉后,取腹主動脈血4~5 mL,離心制備血清待檢。
1.5 指標檢測 采用TBA方法檢測各組大鼠血清MDA含量變化。采用ELISA方法檢測各組大鼠血清丙氨酸轉氨酶(ALT)、天冬氨酸轉氨酶(AST)以及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含量變化。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服從正態(tài)分布,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不服從正態(tài)分布,則以中位數(四分位間距)M(Q)表示。數據方差齊時,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最小顯著差法(LSD);方差不齊時采用Games-Howell比較組間差異。數據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組間比較采用Kruskal-Wallis H 檢驗,兩兩比較則采用Mann-Whitney U檢驗。檢驗水準為α = 0.05。
2.1 最終納入實驗各組大鼠數量 18月齡對照組大鼠沒有出現死亡情況,24月齡對照組大鼠死亡2只、艾灸1組大鼠死亡2只,艾灸2組死亡2只,故最終納入實驗的為18月齡對照組(n = 10)、24月齡對照組(n = 8)、艾灸1組(n = 8)、艾灸2組(n = 8)。2.2 大鼠血清MDA含量的比較 見表1。
表1 大鼠血清MDA含量比較() nmol/mL
表1 大鼠血清MDA含量比較() nmol/mL
注:與18月齡對照組比較,## P<0.01;與24月齡對照組比較,△△ P<0.01
組 別 n MDA 18月齡對照組 10 2.09±0.85 24月齡對照組 8 4.36±0.55##艾灸1組 8 2.46±0.77△△艾灸2組 8 2.12±0.67△△
2.3 各組大鼠血清AST、ALT水平比較 見表2。
表2 各組大鼠血清ALT、AST水平比較 U/L
2.4 各組大鼠血清CRE、BUN水平比較 見表3。
表3 各組大鼠血清CRE、BUN水平比較(x±s)
腎俞穴出自《靈樞·背腧》,別名少陰俞,與腎相應,屬足太陽膀胱經。腎俞穴是腎中精氣輸注的部位,中醫(yī)認為,通過刺激腎俞穴能夠益精補腎、培補腎元,又可以緩解腰肌勞損[7-8]。現代醫(yī)學研究[9-10]認為,刺激腎俞穴可以通過抗氧化、提高免疫力、改善神經內分泌等途徑達到延緩衰老的目的。
抗衰老治療已經廣泛并運用在人體衰老的進程中,研究[11-12]認為,對于不同時間艾灸干預的對衰老的干預效應不同,針灸在不同時間窗的介入對機體產生的生物學效應存在差異。本研究中,艾灸1組從大鼠12月齡開始艾灸,灸至18月齡,灸時半年,即從大鼠壯年期開始灸至初老期;艾灸2組從大鼠18月齡灸至24月齡,灸時也為半年,即從大鼠初老期灸至衰老期,比較艾灸介入時間的不同。結果顯示,衰老大鼠血清MDA水平升高,而2組艾灸組對MDA的影響效應相當,可以推測,對于氧化應激所致衰老,艾灸1組與艾灸2組的時間對其影響并無明顯差別。而對BUN的調節(jié),艾灸2組的調節(jié)作用更明顯,這也可能與艾灸1組介入時間較早,其效應未能持續(xù)至24月齡有關。
MDA的水平高低可以直接反應出機體氧自由基水平,以及過氧化反應的強度和速率,是反映因過氧化導致機體組織和細胞損傷程度的重要指標[13]。因此MDA作為氧化應激系統的重要指標被廣泛研究[14]。本實驗結果顯示,衰老大鼠血清MDA水平隨著組織的衰老而逐漸升高,艾灸腎俞穴可以通過降低自然衰老大鼠腎血清MDA水平,產生抗衰老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各組大鼠血清MDA的表達:與18月齡對照組比較,24月齡對照組大鼠血清MDA含量明顯升高,與24月齡對照組比較,艾灸1組、艾灸2組血清MDA水平均有明顯降低(P<0.01),但不同介入時間比較,艾灸1組與艾灸2組并無統計學意義。
本研究結果表明,與18月齡對照組比較,24月齡對照組大鼠血清ALT、BUN含量明顯升高,而艾灸后艾灸1組、艾灸2組血清ALT及AST表達與24月齡對照組比較無差異,艾灸2組大鼠血清BUN水平降低。提示了本研究所采用的艾灸療程與劑量,對自然衰老大鼠肝功能無損害,并且對其腎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這也與祖國醫(yī)學理論中的“治未病”概念相符合[15]。
參考文獻:
[1]KHANSS, SINGER BD, VAUGHAN DE. Molecular and physiological manifestations and measurement of aging in humans[J]. Aging Cell, 2017, 16(4):624-633.
[2]郭金華.中國老齡化的全球定位和中國老齡化研究的問題與出路[J].學術研究, 2016(2):61-67.
[3]劉志甫.農村養(yǎng)老與醫(yī)療保障:中國老齡化問題的重心[J].求索, 2016(8):22-26.
[4]崔云華,施茵,國蘭琴,等.艾灸對老年人衰老癥狀及外周血單個核細胞細胞周期的影響[J].遼寧中醫(yī)雜志, 2008,35(5):758-760.
[5]譚琳鎣,趙天平,國蘭琴,等.溫和灸對自然衰老模型大鼠肝組織Rb、P53、Bcl-2、PKC表達的影響[J].環(huán)球中醫(yī)藥,2011, 4(6):406-412.
[6]葛亮,王樺,曾爾亢,等.衰老相關基因研究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4, 34(22):6529-6532.
[7]張貴濤,何新芳.神闕灸與養(yǎng)生[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6, 32(4):739-741.
[8]楊杰,張玲莉,陳炳霖,等.艾灸腎俞穴對男子散打運動員血清睪酮和免疫球蛋白的影響[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4, 38(5):61-64,78.
[9]國蘭琴,陳漢平,吳煥淦,等.腎俞穴延緩衰老的應用與研究[J].遼寧中醫(yī)雜志, 2007, 34(6):732-734.
[10] LEI F, SHEN W-B, CUI Y-H, et al. Effect of moxibustion at Shenshu(BL 23)on the ethology,corticosterone and glucocorticoid receptor in aging rats[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16,14(4):250-256.
[11] 劉陽,王蓓蕾,高潔,等.不同時間艾灸預處理對大鼠運動疲勞緩解作用的實驗研究 [J]. 湖南中醫(yī)雜志, 2016,32(1):162-163.
[12]宋艷,嵇波,汪德生,等.不同時機針刺對模擬失重大鼠腎功能和腎臟氧自由基代謝的影響[J].中國針灸, 2014,34(11):1106-1110.
[13]郭曉農,王兵,張念姣.黨參多糖對D -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的影響[J].中國獸醫(yī)醫(yī)藥雜志, 2014, 33(3):45-47.
[14]周次利,吳璐一,竇傳字,等.艾灸生成物對大鼠腦神經系統形態(tài)學的影響[J].上海針灸雜志, 2014, 33(6):495-498.
[15]熊娟,徐笑紅.衰老過程中端粒、線粒體及干細胞功能的相關性[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 2017, 38(8):1082-1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