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英
近年來,隨著國內外對學校自我評價的重視,如何科學有效地實施學校自我評價便成為備受關注的焦點問題,即如何在實施自我評價時建立一套評價制度,以保證學校自我評價的有效落位。
學校自我評價亦稱學校內部評價,是指學?;谧陨戆l(fā)展需要,以發(fā)展性評價理念為指導,在學校內部建立起來的學校各個評價主體共同遵守的規(guī)程和準則。其結構系統(tǒng)包括:規(guī)章系統(tǒng)、操作系統(tǒng)、組織管理系統(tǒng)和質量管理系統(tǒng)。在實施過程中,北京市很多中小學校都建立了自我評價的組織實施程序,制定了相關的制度,如評價前的培訓、實施中的監(jiān)控、結果反饋、報告反饋、學校改進等。
制定規(guī)章系統(tǒng)
學校自我評價制度,一般包括實施前的培訓、具體實施要求、結果分析、結果使用幾個方面。
評價前培訓。在評價前要做好相關人員的培訓工作,由校長對全體教職工進行培訓,德育副校長對學生進行培訓,班主任對家長進行培訓,使師生明確評價的目的意義及評價的具體操作方法。評價實施。一般由學校教科室負責組織,班主任協(xié)同配合,各主體通過網(wǎng)絡或機讀卡對問卷進行作答,學??梢员O(jiān)控到各主體的作答情況。結果分析。自評數(shù)據(jù)由北京市中小學學校發(fā)展評價服務平臺進行統(tǒng)計分析,形成學校的模板報告。學校根據(jù)模板報告完善學校自我評價報告,組織召開各層次人員交流會,分析數(shù)據(jù)背后的原因并得出基本結論,補充完善報告內容,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報告完成后,學校組織各層次人員進行評議,征求修訂意見;之后在校委會中研討,經(jīng)過學校教代會組織討論修訂。學校改進。在完成學校自評報告后,學校還要根據(jù)發(fā)現(xiàn)的問題制定改進計劃,一般一年進行一次自評,查看問題改進的情況,然后再制定或完善學校改進計劃。經(jīng)過“評價—改進—再評價—再改進”的不斷循環(huán),促進學校不斷發(fā)展。
研制操作系統(tǒng)
操作系統(tǒng)是指為評價主體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評價內容、程序、方式、方法、工具等的集合。它是評價的核心,具有實踐性特征。
以呼家樓中心小學為例,學校自我評價體系的核心系統(tǒng)由教師評價、學生評價、課堂教學評價構成,學校評價和干部評價是評價體系的支持系統(tǒng),形成服務性管理,進而支持師生發(fā)展(如下頁圖片所示)。學校各級部門和人員都細化為“服務網(wǎng)”“評價鏈”中的一環(huán),為提高教學質量和“人的全面發(fā)展”提供保障,達到評價促進學校自我改進、自我發(fā)展的目的。
建立組織管理系統(tǒng)
多數(shù)學校成立了學校自我評價領導小組或學校自評工作委員會,吸收學校各主管部門的有關人員和教職工代表參加,分工主持各部門的自我評價工作。也可吸收校外專家,請他們對學校工作進行評價,評價結果作為學校自我評價的一部分。
如北京市第十四中學,建立了學校自我評價領導小組,各司其職,確保學校自我評價能夠得到有效實施。校長任領導小組的組長,全面組織與管理此項工作;教學副校長任工作小組副組長,負責完成學校的總報告,統(tǒng)領協(xié)調此項工作的進度和安排;德育副校長負責完成教師分報告,黨總支副書記負責完成干部分報告,德育處主任負責完成學生分報告,教科室主任負責完成家長分報告,教科室主任和計算機教師負責整理反饋問卷調查的結果和數(shù)據(jù)。
形成質量管理系統(tǒng)
學校依據(jù)自我評價的結果,制定學校改進計劃。例如,通州區(qū)潞河中學通過自我評價發(fā)現(xiàn),學校在教學方面存在以下問題:雖然學校校本教研制度健全,但教師的積極性和參與度不高;教師教學能力、科研能力和教學的主動性需要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教學方法有待進一步轉變。
基于這些問題,學校采取了七大舉措。第一,帶領教師學習先進教學理念,讓教師確立正確的學科觀、學生觀、教學觀、教師角色觀和教學評價觀。第二,倡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把啟發(fā)與探究、討論、參與、講授等多種方法有機結合起來,加強知識形成過程教學和思維活動過程教學。第三,開展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課堂教學的學習、培訓和研討。突出課前、課上和課后學生的主體探究,突出對知識的“再發(fā)現(xiàn)”和“再創(chuàng)造”,加強學科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基本思想、基本經(jīng)驗和基本技能的落實。第四,深入開展課例研討活動。組織特級教師、學術委員和教研室主任隨堂聽課并及時反饋;組織開展各級公開課、研討課、評優(yōu)課和示范課。第五,承擔各級各類研討會。教師在準備過程中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度分析和解剖,層層剝離知識內容。同時,提供充分的資源,支持各種教學方式、教學策略的嘗試;展示已有的教學成果;搭建與專家面對面交流和對話的平臺。第六,開設課程建設專題論壇。每年寒假和暑假,舉辦學校課程建設春季和夏季論壇,圍繞課程建設中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研討。第七,每學期開展教學現(xiàn)狀的全員調研、分析和反饋,從教學態(tài)度、教學方法、業(yè)務能力、教學效果、輔導答疑等方面了解并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對于學校而言,學校自我評價不但改進了工作,更重要的是促進了學校管理方式的改革,有助于學校形成新的管理工作運行機制。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學規(guī)劃2017年度重點課題《北京市中小學學校自我評價制度建立的動力機制研究》(課題編號:CACA1707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