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雪琴
上周末,媽媽帶我去弟弟的學校聽了一堂關于“孝道”的公益課。出發(fā)前,我心想:媽媽不會是想“凈化”我的心靈吧?這種公益課,最無聊了!可不容我拒絕,媽媽就連拉帶拽地將我?guī)У搅说艿艿膶W校。
“很高興今天有這么多的同學和家長來聽這堂公益課,歡迎大家的光臨!”主持人的聲音響起。我環(huán)視全場,到場的同學無不擺著“我是被逼的”的表情,麻木地看著唱獨角戲的主持人。我身旁的一位大約七八歲的小姑娘還猛地拍打她父親的大腿,喊道:“我要回家,回家!討厭你這個臭爸爸,帶我來聽課,好無聊!”她的父親不停地安撫她,臉上滿是無奈和尷尬。
這時,臺上出現(xiàn)了一位和藹的男老師,他說了三段話:
“同學們,你們是不是常常向父母承諾:爸爸媽媽,等我長大了我要好好孝順你們;爸爸媽媽,等我賺大錢了你們想要什么我都給你們買;爸爸媽媽,等你們老了,我不會不管你們的……”
“你們是不是常常對父母說‘再等等:再等等,等我中學畢業(yè)了,你們就沒有那么大的壓力了;再等等,等我參加工作了,你們就可以享福了??墒牵S著時間的推移,你們是否發(fā)現(xiàn)父母青絲中夾雜的白發(fā)?是否發(fā)現(xiàn)父母的行動變得遲緩了?”
“你們是不是心安理得地享受父母的關愛,想著長大以后再回報他們?我問你,再等等,那要等到什么時候?‘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愕鹊闷?,你的父母等得起嗎?”接著,老師還舉了很多名人孝敬父母的例子:少年時的魯迅,為了減輕母親的壓力,主動地承擔起典當舊物和為父親請醫(yī)買藥等雜務;漢文帝為了照顧臥病在床的母親,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喝的湯藥,他都親口試喝后才放心給母親服用;孔子的弟子子路,很小的時候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只為了讓挨餓的父母吃上香噴噴的米飯……
臺下一片沉寂,許多小同學的臉上滿是驚愕,剛才還抱怨連連的那位小姑娘則抱緊了她的父親,一言不發(fā)。我側過頭去看媽媽,不料她也正注視著我。那一刻我的心在顫抖:媽媽的口頭禪是“等你長大了,媽媽就享福了”,她為我操勞了十幾年,而我為她做了什么呢?我抬起頭,看到屏幕上顯示出一句直白又戳人心的話:“再等,就來不及了!”
不知何時,臺上多了幾個盆,老師說:“同學們,孝要用行動來證明,不需要等到畢業(yè)、等到有能力的時候再盡孝,為父母做一些小事,梳一次頭發(fā),洗一次腳,都是孝的體現(xiàn)?,F(xiàn)在,有哪位同學愿意上來給自己的父母洗把臉嗎?”
許多同學牽著父母走了上去,我身旁的小姑娘也站了起來。不一會兒,小姑娘和她的父親下來了。我仔細一看,她父親的臉上掛滿了笑容,無奈和尷尬的表情一掃而光。我媽媽一言不發(fā),可淚卻止不住地往下落。我用紙巾為她擦去了眼淚。
我暗下決心:今后一定從小事做起,為爸爸媽媽分憂,用實際行動去愛他們,再也不讓他們等待了!
福建安溪恒興中學進取文學社
(指導老師 汪清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