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燕平
(犍為縣人民醫(yī)院,四川 樂山 614400)
急性闌尾炎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外科疾病。急性闌尾炎患者的發(fā)病率占所有急腹癥患者發(fā)病率的首位。急性闌尾炎患者在發(fā)病的數(shù)小時即可出現(xiàn)典型的右下腹疼痛、壓痛或反跳痛等癥狀[1]。目前,臨床上對急性闌尾炎患者主要是進行手術治療。為了進一步探討對急性闌尾炎患者進行手術的最佳方法,筆者對在犍為縣人民醫(yī)院進行急性闌尾炎手術的260例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研究?,F(xiàn)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間犍為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260例急性闌尾炎患者。這260例患者的病情均符合急性闌尾炎的診斷標準[2],并被確診。其均有不同程度的右下腹轉移性疼痛、反跳痛、全腹壓痛等癥狀,其肌肉處于緊張狀態(tài),且有不同程度的發(fā)熱等癥狀。本次研究對象的排除標準是:1)合并有肝、腎、心、腦等臟器器質(zhì)性病變的患者。2)近期應用過糖皮質(zhì)激素的患者。3)有免疫系統(tǒng)疾病史的患者。將這260例患者隨機平均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在參照組的130例患者中,有男性63例,女性67例;其中年齡最大的患者88歲,年齡最小的患者37歲,平均年齡為(62.6±7.4)歲;其病程為6個小時至3 d。在研究組的130例患者中,有男性62例,女性68例;其中年齡最大的患者82歲,年齡最小的患者36歲,平均年齡為(58.8±6.3)歲;其病程為5.5個小時至3 d。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對參照組患者進行傳統(tǒng)的開腹闌尾切除術。具體的方法是:1)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2)為患者常規(guī)下胃管及留置導尿管。3)在患者右下腹的麥氏點處做一個手術切口,吸出其腹腔內(nèi)的膿液,沿著腸系膜尋找闌尾。4)用分離鉗前夾起患者的闌尾后進行鈍性分離后切除闌尾,用8字縫合法包埋其闌尾的殘端。5)用甲硝唑溶液對患者的腹腔進行清洗,然后對其手術切口進行常規(guī)縫合及消毒包扎。6)為患者放置引流管[2]。對研究組患者進行腹腔鏡闌尾炎切除術。具體的方法是:1)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2)在患者的臍部稍下緣做一個長約5 mm的手術切口作為觀察孔,在其腹部麥氏點上外方的4cm處做一個長約10 mm的手術切口作為操作孔,在其恥骨聯(lián)合上方的5 cm處做一個長約10 mm的手術切口作為輔助操作孔。3)為患者建立二氧化碳氣腹。4)通過觀察孔為患者置入5 mm的套鞘及腹腔鏡。在腹腔鏡的直視下通過操作孔提起患者的盲腸找到闌尾,用超聲刀分段離斷其闌尾系膜至闌尾根部后,用可吸收夾結扎其闌尾的根部。5)對患者的闌尾殘端進行電凝處理,用8字縫合法縫合其闌尾殘端。6)取出闌尾后,沖洗患者的腹腔,最后為其放置引流管[3]。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各項臨床指標(包括進行手術的用時、住院的時間和術畢至肛門排氣的時間)及其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
將本次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錄入到Epidata3.0軟件中,采用SPSS15.0的統(tǒng)計學軟件中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jīng)過治療,與參照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更高(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n(%)]
與參照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患者進行手術的用時、住院的時間和術畢至肛門排氣的時間均更短(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的比較(d,±s )
表2 兩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的比較(d,±s )
注:與參照組相比,P<0.05。
組別 例數(shù) 進行手術的用時 住院的時間 術畢至肛門排氣的時間研究組 130 29.8±9.6 3.2±0.3 11.3±4.8參照組 130 52.3±15.9 6.9±2.6 14.2±2.6 t值 13.8122 16.1186 6.0571 P值 0.0000 0.0000 0.0000
與參照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更低(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比較[n(%)]
急性闌尾炎具有發(fā)病急、病情進展快等臨床特點。進行傳統(tǒng)的開腹闌尾切除術會對急性闌尾炎患者造成較大的創(chuàng)傷,影響其身體的恢復。張國軍[4]的研究表明,進行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具有對患者造成的創(chuàng)傷小、術后患者康復快等特點。筆者認為,進行腹腔鏡闌尾切除術的優(yōu)勢如下:1)患者的手術切口較小,術后其皮膚上的疤痕不明顯。2)在腹腔鏡下進行闌尾炎切除術,手術操作者的術野更開闊,可清晰地觀察到患者的病灶及其病灶周圍的情況,準確地判斷其病變及發(fā)現(xiàn)其他病變。3)在進行腹腔鏡闌尾切除術的過程中,使用套管隔離患者的手術切口,可避免手術切口與膿性滲液的接觸,降低其發(fā)生術后感染的幾率。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與進行傳統(tǒng)的開腹闌尾切除術相比,對急性闌尾炎患者進行腹腔鏡闌尾切除術的效果更好,可明顯縮短其治療的時間,降低其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
[1]張軍杰,姚坤厚,華龍,等.腹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與傳統(tǒng)開腹手術治療急性闌尾炎臨床療效比較[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6,11(10):53-54.
[2]陳小晗.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治療急性闌尾炎臨床療效對比[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8(35):117-118.
[3]鄧青華.腹腔鏡與開腹手術在急性闌尾炎治療中的應用價值比較[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6,20(31):4370-4371.
[4]張國軍.對比分析腹腔鏡和傳統(tǒng)開腹闌尾切除術治療急性闌尾炎的療效[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7,33(7):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