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松巖
摘要:德育工作是學校教育的關鍵,所有教師都要把德育滲透到學科之中。美術學科教學具有明顯的德育功能,在進行審美的同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寓德育與美育之中。
關鍵詞:美術;教學;德育;滲透
美術課是初中的一門基礎課,擔負著對學生進行美育的任務,是進行審美教育的主要途徑。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美術基礎知識,培養(yǎng)他們的美術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充分調動學生的感知,從而使學生在主觀情感上得到審美體驗,使其情感升華、心靈凈化?,F代美術教育的目標不是培養(yǎng)美術家,而是面向全體學生,通過美術特有的形式、手段,通過循序漸進的教育和影響,達到陶冶學生心靈,塑造學生人格的目的。從而培養(yǎng)出具有良好行為習慣,健全人格,高貴品質的優(yōu)秀的人。在美術教育中滲透德育是新課程新理念的體現,也是現代教育的需要。在課堂教學中,不同教學手段的運用,不僅能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德育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在課堂中輕松愉快地滲透德育
課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主渠道,在傳授知識、啟發(fā)智慧、發(fā)展能力的同時,不失時機地進行思想教育,把德育滲透到每一節(jié)課中是學校教育的需要,是國家民族的需要,更是我們美術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在課堂上,我們要結合教材的特點,不放過任何一次機會,經常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或者傳統(tǒng)文化教育。例如在上九年級《剪紙》這一課中,課前讓學生搜集大量的剪紙作品布置班級,營造學習環(huán)境,學生們熱情高漲,通過對比欣賞總結出了剪紙同其它畫種的區(qū)別,感受到了剪紙的形式美。在欣賞優(yōu)秀的中國民間剪紙藝術的同時,引導學生繼承和發(fā)揚優(yōu)秀的名族文化,學生們被我們國家傳統(tǒng)的民間藝術所深深吸引,積極踴躍的都要大膽嘗試。這節(jié)課,即到達了教學目的,完成了教學任務,又滲透了德育教育。
二、在多媒體教學中有效快捷地滲透德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是教學工作中重要課題之一。在傳統(tǒng)的美術教學中,只是教師一味的在講臺上夸夸其談或是教師作示范學生照葫蘆畫瓢,學生完全處于被動的學習地位。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往往覺得無趣、乏味,學習沒有積極性,課堂教學效果也總是得不到提高。而運用多媒體教學就大大不同了,它可以將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美學感性的融入到教學中。它打破了美術學科傳統(tǒng)封閉、固定的教學模式,以內容生動、圖像逼真教學信息展現在學生面前,增強學生對抽象事物的認知,提高教學質量和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興趣。多媒體課件可以把教學所需要的各種圖像、語音、音樂、影像以及文字說明進行整合,并自然、快捷、合理地展示給學生,實現教學活動的生動和高效。在制作網絡多媒體課件時要正確引導學生科學地利用網絡,使學生既學到文化知識,又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在上《插花藝術》一課時,同學們的插花作品精彩紛呈,我問同學們:“這么美的插花作品大家想送給誰呢?”孩子們有的說:“老師”、有的說“媽媽”。這時,課堂上馬上響起《感恩的心》這首歌曲,大屏幕上出現的都是家長和老師張張笑臉,孩子們感受到了來自父母和老師無私的愛被深深感動。一節(jié)課下來,孩子們既學會了技能又懂得了感恩。
三、在技能訓練和作品欣賞中有機地滲透德育。
美術是操作性很強的學科。任何一個好的創(chuàng)意,沒有良好的知識技能配合是不能形成好作品的。當下美術課堂,學生有好想法卻不能形成美術作品,出現眼高手低的現象這是非常普遍的。所以,美術課程若要高效,技能教學始終是繞不開的彎。在純技能教學中我嚴格要求學生全神貫注地進行創(chuàng)作,以培養(yǎng)鍛煉學生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質;每學期的集體創(chuàng)作,是培養(yǎng)學生互相幫助,取長補短,使他們學會了顧全大局、團結合作、樹立集體主義觀念的大好時機。通過美術作品欣賞,使學生增長了辨別美丑的能力,能自覺抵制淫穢物品的侵襲,增強自身的免疫力。如欣賞《墨竹林》,讓學生在感受中國國畫精髓的同時,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傳統(tǒng)藝術的情感。把美育和德育相結合,使學生在積極參與活動的同時受到啟迪和教育,真正做到寓教于樂,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主動地滲透德育
如今的三維目標特別強調了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所以也就要求我們教師每節(jié)課之前都認真鉆研教材,挖掘其中德育內容,利用美術中豐富多彩的內容,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做到每堂課都有德育的側重點。在教學生學畫的同時,除了引導他們識別色彩的冷暖傾向,用合適的冷暖色表現主題,還要聯(lián)系實際的自然現象,引導學生欣賞、分析,使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從而培養(yǎng)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如七年級的《春天的暢想》一課,我除了充分發(fā)揮個性潛能、激發(fā)形象思維和表現個性、特性能力外,還積極創(chuàng)設各種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的教學情境,利用生活實踐和對大自然的感受鼓勵學生參與討論交流,還以欣賞古今詩詞的形式去挖掘學生內心的感受,使學生增強了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意識的同時也了解了我國的詩詞歌賦。
五、在美術的實際運用活動中滲透德育。
在美術教學中,要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培養(yǎng)學生勤動手、勤思考、善觀察的好習慣,激發(fā)學生認識生活、美化生活的目的。通過豐富多彩、趣味濃厚、有吸引力的美術、書法等課外活動來擴展學生的知識視野,發(fā)展個性特長,提高審美能力和文化素養(yǎng),培養(yǎng)良好的思想品質。如教學《請柬設計》時,教育學生通過調查,了解請柬的種類以及用途、烘托氣氛、體現文化內涵的作用。在活動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集體主義精神,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探究知識,提高審美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德育滲透不僅要落實在課內,又要延伸到課外,使美術課的教學具有育人功能??膳浜蠈W校組織的各項主題活動,讓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寓教育于活動中,愉快和諧地滲透德育。如美術學科可配合學校利用“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七一”黨的生日、“十一”國慶節(jié)和元旦佳節(jié),以及“五四”、“一二·九”等節(jié)日,開展一些美術宣傳活動,或者組織學生進行繪畫比賽、主題性的海報展示、紀念性的圖片展覽等活動,謳歌祖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繁榮昌盛的大好形勢,憧憬祖國美好的未來;可參觀紀念館、美術館、博物館、名勝古跡、游覽名山大川,使學生撫今追昔,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美術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正如教育行家所說:“教無定法,貴在實效”。美術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美術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蘊含著的德育因素,捕捉最佳的“潛入”時機,真正使學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響,在心靈上受到啟迪。
總之,德育是教育的一個永恒主題,在美術教學活動中滲透德育是一個需長期堅持的復雜工程。雖然美育和德育各有其獨立的特點,但是,在教學中應相互滲透,學校的德育教育任重而道遠,培養(yǎng)學生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不能忽視德育工作“潤物細無聲”的教育作用,這樣才更有利于培養(yǎng)人格健全的全面發(fā)展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