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環(huán)
摘 要:開展德育教育是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之一。小學音樂課程對學生來說是一門比較輕松的課程,同時也是一門藝術課程。在進行小學音樂課程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運用藝術形象去凈化學生的心靈,在音樂課程中滲透德育功能,可以促進小學生素質(zhì)教育有效性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滲透
現(xiàn)階段,在進行小學教學的過程中,小學生德智體美發(fā)展的全面性是小學教學工作的重要內(nèi)容,而小學音樂課程在滲透德育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在進行小學音樂教學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向?qū)W生滲透我國優(yōu)良的傳統(tǒng)文化,這樣能夠樹立學生的愛國意識,使學生初步了解德育。
一利用音樂教材,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
在進行音樂教育的過程中,滲透思想教育是最終的目標,同時還需要重視思想品德教育與培養(yǎng)學生音樂能力之間的相互配合,這樣有利于小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在小學生體會典雅音樂的過程中,還能夠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的發(fā)展。音樂課程中滲透德育功能的方式有很多,教師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通過運用聲、像相結(jié)合的方式,讓學生對音樂教材中的樂曲進行聆聽,這樣在學生聆聽樂曲的同時,還能夠體會每一首樂曲中表達的情感。例如,小學音樂課本中的《搖籃曲》表達的意境安靜舒適,飽含一個母親對孩子真摯的愛。這就需要讓學生對歌曲中所表達的情感進行認真的體會。歌曲是一種含蓄的情感表達方式,而音樂的旋律能夠體現(xiàn)作曲者的情感波動,讓學生欣賞音樂歌曲以及學習音樂知識,就是讓學生體會作曲者表達情感的過程,而學生在聆聽音樂樂曲的時候,隨著音樂旋律的變化,情感也會發(fā)生一定的波動。音樂對于學生來說,其感染力比較大,而在學生情感波動的情況下,會對學生德育的發(fā)展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在教師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對音樂教材進行解讀,保證學生對音樂理解的正確性[1]。
二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在教學中滲透德育功德
在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對各種教學方式進行靈活的運用,在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功能。為此,不能運用生硬教學的方式,需要保證滲透德育功能的全面性。在音樂課進行常規(guī)訓練的過程中,促進學生文明習慣的形成。在開始音樂課的時候,需要保證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培養(yǎng)學生樹立尊師重道的意識;在學生基本能力訓練當中,需要將德育功能滲透到每一個訓練項目中,讓學生之間形成一種團結(jié)的精神;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教師認真地對教材進行解讀,將教材中優(yōu)秀的品質(zhì)對學生進行灌輸,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滲透德育功能;在進行課堂小結(jié)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優(yōu)點,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表揚,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在運用多種教學手段進行音樂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能夠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夠在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功能。在音樂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對于教材內(nèi)容的背景,可以運用講故事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全面性的闡述。例如,在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對音樂家的音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進行介紹,這樣可以增加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對于《拉起手》這首歌,學生在學習這首歌曲的過程中,需要了解人與人之間相互關心和團結(jié)友愛,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音樂思想的教育,促進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
三將德育教育置于教師的言傳身教中
教師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需要起到一定的主導作用,教師是學生的模板,能夠起到一定的帶動作用,而對于教師的行為,會對學生的行為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在教師言傳身教中滲透德育教育時,長時間下去,就能夠感染學生對老師的行為進行效仿。在教育事業(yè)中,教師需要注意自己行為的規(guī)范性,才能夠保證引導作用的積極面。在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功能的過程中,需要讓教師在言傳身教中滲透德育功能,教師自身行為的規(guī)范,可以保證學生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對于小學生來說,其自身的思想還是處于不成熟的階段,在沒有樹立正確價值理念的情況下,是比較容易跟風的一個群體,因此,在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老師進行言傳身教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之一。在進行音樂教學時,對學生滲透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保證自己言行舉止的規(guī)范性。而教師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需要保證衣服的整潔性,對自己的教學態(tài)度進行端正,然后運用合理的教學語言。這樣學生會受到教師的一定影響,自身也會模仿老師行為習慣,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通過運用言傳身教的方式,用教師自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的行為進行引導,促進優(yōu)良德育功能的形成。
四結(jié)語
在進行音樂教育的過程中,滲透德育功能已經(jīng)逐漸成為教學工作的重要內(nèi)容。在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教師需要讓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在選擇教學方式的過程中,需要根據(jù)教師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保證滲透德育功能的全面性,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行為。
參考文獻:
[1]李一虹.論小學音樂教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教育管理與藝術,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