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磊
作者:簡七
定價:49.00元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第一次接觸到財務自由這個詞的時候,還是大一。
那時無意中翻看到一本《窮爸爸,富爸爸》,作者羅伯特·清崎用平實的語言介紹了窮爸爸與富爸爸之間的思維差異。在這本書中,財務自由這個詞特別吸引我的眼球。
不瞞你說,這之后我做夢都在渴望這種自由。不干活,只拿錢,想想都要樂醒。可惜工作了這些年,財務自由連個“財”字都還沒看到影子,更別說自由了。
今年1月,胡潤又在這個傷口上撒了一把鹽。在一份關于財務自由的報告中稱,如果生活在一線城市,實現財務自由的標準是2.9億人民幣。
我可能真的會被嚇到,如果我沒有讀一本書的話。這本書就是簡七的《好好賺錢》。
如果說《窮爸爸,富爸爸》啟蒙了我的理財意識,《好好賺錢》則用最易懂的語言讓我看懂了理財和財務自由的真相,并將我往前狠狠推了一把。
首先,它澄清了一個基本的概念。到底什么是財務自由?
當我們談財務自由的時候我們的第一反應是什么呢?絕大多數人會是一串數字。這背后的邏輯就是,當我賺到多少錢的時候,我就獲得了自由。胡潤關于財務自由的報告也是基于這個理念,計算出2.9億元的數字。
這是極其荒謬的。簡七直言:自由,取決于一個人能多大程度安于不確定性。這句話并不好理解,用一個公式來表示就是:
財務自由度=投資凈收益/總支出。
當這個比例達到百分之百的時候,就實現了真正的財務自由。也可以說,所謂財務自由一個最基本的標準,是被動收入剛好可以與日常開支相抵消。
這跟美國經濟學諾貝爾獎得主薩繆爾森提出的幸福公式類似:幸福=效用/欲望??梢?,無論是幸福還是財務自由,其實現途徑都有兩個不同的方向。
正如簡七所說:財務自由好像有些“自相矛盾”,拆開來看,財務帶來的是安全感,而自由則要求我們放棄安全感。
有財商的人,不會盲目消耗自己的財產,懂得“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他們會主動學習一些理財的知識,會善用金融產,穩(wěn)健、逐步地提高被動收入。
有財商的人,不會放任自己的欲望,分得清哪些是生活真正需要的,哪些只是虛榮心需要的,他們會投資自己的身體和頭腦,會把消費當資產一樣買進。
有財商的人,不會執(zhí)著于數字游戲,懂得金錢很善于做奴隸,卻不善于做主人。他們知道,人生是追求自由的道途,理財是生命的修行。
《基因傳》
作者:【美】悉達多·穆克吉
定價:88.00元
中信出版社
基因的故事曾被人們用諸多不同的方式細致地描述過,但這次,穆克吉以一種罕見的宏偉視野講述了這部基因的新歷史。
《知更鳥》
作者:【挪】尤·奈斯博
定價:45.00元
湖南文藝出版社
奈斯博驚艷歐美文壇的史詩巨作,扣人心弦的懸疑主線,浪漫到無以復加的愛情故事,不容忽視的文學實力,時間跨度六十年、空間橫跨歐亞大陸,反思戰(zhàn)爭與人性的深度作品。
《新零售的未來:零售連鎖巨頭的進化之道》
作者:翁怡諾
定價:79.90元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在零售行業(yè)邁向數字化的今天,《新零售的未來》為我們帶來了大量的成功案例,讓我們在關注科技、關注數字化的同時,也不忘記零售的本源和基本運行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