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萍
音樂課程的開展是為了提高學生的音樂藝術修養(yǎng),讓學生在音樂課程中提高專業(yè)知識,提高專業(yè)技能,同時也緩解他們文化知識學習方面的壓力,調節(jié)身心的狀態(tài)。作為初中學校的音樂教師,應該怎樣去提高音樂課的吸引力、讓其真正發(fā)揮出自身獨有的教育功能呢?筆者認為,在當前的應試體制下,音樂教學要走生活化的道路,讓音樂學習走出單一的課堂,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結合,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音樂美,在音樂中發(fā)現(xiàn)生活美。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
生活化教學的理念,早就有學者提出,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之下,豐富多彩的教學改革活動層出不窮。對于初中音樂這門學科來說,課時雖然不多,但是學生卻非常珍視,不過由于對音樂了解的比較片面,很多學生并沒有將音樂這門學科的內容與生活練習起來。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適度的點撥和引導,讓他們發(fā)現(xiàn)生活中有更多音樂創(chuàng)作的元素,從生活中去體會音樂的美好和必要性。在教學中,教師如能充分利用日常生活情境,使抽象的音樂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學生經驗和知識形成過程聯(lián)系起來,便能提升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同時拓寬音樂學習視野。
音樂這門學科并不是簡單的聽聽音樂,學學唱歌,真正的音樂課堂包含著很多抽象單調的樂理知識和技能的訓練過程。為了讓學生在這樣的練習中,得到更多的快樂,建立更多的興趣,教師也可以通過生活化的元素融入,用生活中的智慧去活化初中音樂課堂。音樂教學要想吸引學生,就要回到音樂的本源中去,所謂“樂(yuè)者樂(lè)也”,學生只有在音樂中感受到生活的快樂和豐富多彩,才會真正喜歡上音樂課。因此我們的音樂技能訓練,在專業(yè)化、規(guī)范化的教學手段之余,還要多融入一點生活元素,讓音樂學習充滿生活情趣。
例如在教學附點音符、三連音、切分音等這些難點節(jié)奏的時候,我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練習,在隨手可取的物品上擊打出各種節(jié)奏,并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練習成果和練習方式。結果在下一次上課的時候,學生們把文具盒、飲料瓶、木板、竹筒、茶葉罐等五花八門的物品都帶到課堂上來,在一片歡笑聲和“鍋碗瓢盆交響曲”聲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對難點節(jié)奏掌握得比以往更快、更準確。
音樂的創(chuàng)作大多與現(xiàn)實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讓學生拋開生活的背景去欣賞音樂,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就要調整思路,從生活的角度尋找,提高音樂表現(xiàn)力的突破口,讓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體驗被激活,并且產生豐富的音樂聯(lián)系。如教學《鮮花愛雨露》這首歌,當學生掌握高低音后,教師可以讓喜歡舞蹈的同學用優(yōu)美的舞姿表達對老師的情意,平時愛敲敲打打的同學上臺敲擊各種打擊樂器,會彈琴的同學上臺為歌曲伴奏,愛畫畫的同學用手中的筆畫出對老師的愛,班上唱得好的同學,分別領唱第一樂段,剩下的同學唱歌曲第二段。各個小組推薦4位同學與教師一起當評委。經過預、決賽,評出每一項最佳表演獎,發(fā)獎狀以資鼓勵。
在我們的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我們從教材中可以發(fā)現(xiàn),有很多鄉(xiāng)土氣息,非常濃厚的教學內容。為了進一步的拓寬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教師也可以結合當?shù)氐那闆r,結合當?shù)氐谋就烈魳愤M行適當?shù)难a充。雖然我們國家和各地政府都在努力保護鄉(xiāng)土音樂這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但在不斷加快的現(xiàn)代化進程中,這些鄉(xiāng)土音樂卻在加速消失。學校作為文化傳承最重要的領域,理應擔負起保存發(fā)展這些民族至寶的重任。把鄉(xiāng)土音樂引入中小學音樂課堂可以說是一舉兩得的好事情,既豐富了中小學音樂教育資源,又為子孫、民族、國家、人類保存了民族文化資源。在音樂教學中可配合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出課堂、融入社區(qū),組織學生開展對家鄉(xiāng)民間藝術的調查、采風。音樂教師可把搜集到的優(yōu)秀民間音樂作品適當?shù)厝谌胝n堂中。此外,現(xiàn)代信息技術極大地改變了社會音樂生活和音樂教育的面貌,視聽技術聲像技術日新月異、層出不窮,大大擴展了音樂教學的容量和空間,極大地豐富了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
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都是來自生活、描寫生活的,只不過它們表現(xiàn)的媒介是音符、旋律,這遠沒有圖像和文字來得直觀、容易理解。對于生活經歷少、音樂理解能力不強的初中生來說,讓他們直接進入作品的世界確實是有困難的。因此在音樂欣賞課上,經常會出現(xiàn)學生聽著聽著就走神的情況。要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是引導學生回到生活中、回到大自然中去,讓學生先學會發(fā)現(xiàn)生活美、自然美,在生活與大自然中開啟心靈的大門,才能讓音樂走進他們的心靈。必要的時候可以帶領學生走進校園,一邊瀏覽校園中的景物,一邊聆聽優(yōu)美的音樂,在這樣的情境氛圍中,讓他們發(fā)現(xiàn)音樂本身所包含的自然之美和生活之美。
總之,我們可以從生活化的角度,切入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活動。真正的音樂是最貼近生命本質的聲音,它來源于生活。因此,“音樂課堂教學要回歸生活”是當前教育教學改革所提出的重要理念。音樂首先應該是生活而不是枯燥的理論概念,要讓音樂充滿生活,讓生活充滿快樂。
[1]焦媛媛.把音樂教學融入生活[J].快樂閱讀.2011(08).
[2]姜碩.試論音樂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傾向[J].成功(教育).2011(06).
[3]王敏,張俊玲.談音樂起源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