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華
課堂提問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巧妙的提問,能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還能及時反饋學生學習信息,發(fā)現學生學習中碰到的困難和不足,便于教師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是,現實中,多數教師難以做到提問的有效性,存在為問而問,提問頻繁而隨意,滿堂問答,問題平淡無奇等等情況。作為教師,除了要明確提問的作用、原則等理論問題外,還要十分注意提問的方法和提問技巧。培養(yǎng)學生質疑精神,讓學生心中常懷疑問,才能使學生不斷地去思考、研究、對比、探索,從而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思想和思維上的成長。結合平時教學實踐,對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的策略探討如下:
這類設問的目的是激勵學生思維能動性和求知欲,使學生的探索學習有目標、有方向。常用于新課的引入階段或是由知識的低層次要求向高層次要求轉變的時候。比如:在研究做自由落體運動的物體處于完全失重狀態(tài),對與其相鄰的物體沒有壓力作用時,我準備了一個裝水的礦泉水瓶,去掉蓋子,提問如下:(1)如果瓶子靜止時在瓶底打一個小孔,水會流出來嗎?(2)如果瓶子做自由落體運動,水會流出來嗎?此時我不急于給學生下結論,而是讓學生親自做實驗,結果發(fā)現水不會流出來!學生的興趣來了,接著又提問:(3)瓶子向下做自由落體運動時水流不出來,那么,如果把瓶子向上拋出或水平拋出,瓶子在空中運動的過程中,水會流出來嗎?我又讓學生親自實驗,以驗證猜想,結果水竟然還是沒有流出來!至此,氣氛活躍,學生興趣極高,產生了許多疑問和猜想,我再因勢利導,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讓問題帶動問題,使知識由點擴展成面,不斷地豐富、完善,帶有擴展性提問可以促進學生們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技能。例如在講解課題《平拋運動》引入一道練習:一高度為h=5m的水平面在A點處與一傾角為37°的斜面連接,一小球以v0=5m/s的速度在平面上向右運動。求小球從A點開始做平拋運動的水平分位移(平面與斜面均光滑,取g=10m/s2)?當時很多同學不假思索做出這樣的答案:由h=1/2gt2得t=1s,再由x=v0t得x=5m。我當時不急于指出錯誤,而是用實物投影展示出其中一個同學的答案,提問:(1)同學們,同意此同學的答案嗎?如果不同意,有何不同的見解?接著一位同學上臺投影出自己的答案并講解正確的解題思路,博得同學們的陣陣掌聲。為了擴展同學們的思維,接著提出問題:(2)剛才某某同學通過比較小球落在斜面底端時的水平距離,從而判斷小球是落在斜面上,那么還可以通過比較那些物理量來分析?(3)如果把初速度改為10m/s,而其它條件不變,結果又會如何?有了剛才的分析討論,同學們很快就能判斷出小球此時應落在水平面上,從而很輕松解出正確答案。最后師生共同總結得出,小球落在水平面上和落在斜面上的解題技巧。通過以上一道題,讓問題擴展,以點擴展成面,很自然地就把平拋運動的不同類型題貫穿起來。同時驅使學生積極思考,參與學習過程,去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在積極尋求答案的過程中學生就逐漸地學會了建構知識,理解知識、領會知識。
容易引起爭論的,往往是生活中碰到的現實與物理原理表面上相“矛盾”,或者平時形成的概念與嚴格定義的物理概念不一致的問題,設計一些問題,引起學生的爭論,對澄清學生的錯誤認識大有好處。例如“摩擦力是不是一定是阻力”“力是不是物體運動的原因”和“在平地上挑著東西前進做不做功”等問題,引導學生對照所學的知識進行分析辯論,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tài),通過爭論解決的問題,理解特別深刻,其效果是一般性講解所無法達到的。
當然,以上三點提問策略還不能很好地解決在物理教學中提問的問題,它還涉及到很多策略值得我們去探討??傊?,我覺得在物理課堂中教師的有效提問不僅僅在于“問”,而更重要是在于采用合適的策略進行提問。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若能根據學生的實際采用相應的策略達到有效提問的目的,則能夠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啟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有效提問的教學真正功效,促使學生物理思維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