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建強
摘要:地方文獻是一個地區(qū)政治、經濟、歷史文化及其他地方特色的結晶,對當地經濟的發(fā)展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具有重要的收藏價值??h級圖書館的建設工作重點,主要集中在地方文獻的建設與管理,當前部分縣圖書館遵循國家相關政策,在文獻資源征集、地方文獻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已經全面開展。然而,目前縣圖書館在建設中所呈現的問題仍比較明顯,尤其是在地方文獻建設上仍處于試水階段。因此,文章就加強縣級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展開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縣級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
引言
綿延五千余年的歷史,孕育了我國悠久、燦爛的文化。地方文獻作為特殊文化的重要載體,在全國各地都普遍存在。但是,當前在研究我國文化時,對地方文獻的利用和研究明顯不足。公共圖書館作為保護和傳播文化的重要陣地,也具有研究地方文獻的責任和義務。所以,本文重點探討縣級圖書館如何有效開展對地方文獻的研究工作,以期為其提供更廣闊的思路,從而給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必要參考。
一、地方文獻的特點
(一)廣泛性
地方文獻資料中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主要有:(1)自然地理。這方面資料包含很多內容,如山川地貌、水文水利、自然資源、天災蟲害等。(2)生產經濟。這方面資料主要有作物耕種、林業(yè)和畜牧業(yè)發(fā)展、輕手工業(yè)生產等。(3)歷史政治。這方面資料包含很多內容,如歷史發(fā)展、人口變化、人物事件等。(4)文化藝術。這方面資料主要涉及風土人情、名勝古跡、宗教信仰、鄉(xiāng)音方言等。廣泛而豐富的地方文獻,在地方自然、經濟、政治、文化的研究中具有較高價值。
(二)權威性
地方文獻的權威性是相對的。較野史更具可信度,而較國史、正史則可信度稍遜。但是,并非所有地方文獻的權威性不高。例如,司馬遷所著《史記》中也采用了大量的地方文獻資料,只不過司馬遷在將其納入《史記》之前,對此先進行了廣泛調查、求證。這說明,地方文獻中的資料具有一定權威性,有的權威性還非常高。
(三)地方性
地方文獻中記載的內容基本上與地方有關。由于不同的地方具有的特點不同,所以形成的文化、歷史等都具有地方特色。特別是我國少數民族地區(qū),由于混居著很多種不同的民族,那么地方文獻不僅具有地方性,還具有民族性。
(四)真實性
地方文獻中的內容應該有大部分是真實的。例如,地方文獻中所涉及的歷史事件、名人軼事、風俗人情等,都具有較高的可信度,給歷史事件、名人和風俗的研究提供了更真實的內容。對于當地后期文化、政治的發(fā)展,具有較高的借鑒意義。
二、地方文獻在社會發(fā)展中具體推動作用分析
中華上下五千年,證明我國的發(fā)展歷史十分久遠。每個地區(qū)都經歷了長時間的歷史積淀,形成了十分豐富的歷史資料,并以文獻資料的方式記錄并承載著,這也是地方文獻的主要功能??梢哉f,地方文獻是極具價值的資料形式,它所記載的內容,不僅僅是當地的發(fā)展歷史,更包含著當地政治、經濟的演變歷程。單單就家族譜來講,所包含的文化內涵極為豐富,通過家族譜的分析,便可以知曉當地大多數家庭結構、人口基數等多方面問題。隨著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國家逐漸重視起地區(qū)文化建設,以期望經濟與文化的發(fā)展腳步能夠保持統(tǒng)一軌道。而地方文獻,承載著縣級地區(qū)的發(fā)展歷史、文化內涵,可以算得上是當地文化的瑰寶。因此,加強縣級圖書館地方文獻管理工作建設,能夠促進縣級地區(qū)經濟、文化實現又好、又快發(fā)展,縮短城鄉(xiāng)差距,對于促進社會均衡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三、地方文獻的開發(fā)與利用的方法
(一)實行開架式的借閱模式
圖書館需要構建地方文獻的目錄。由于地方文獻諸多資料皆帶有鮮明的個性化特點,為了有效展示館中儲藏的資料信息,有必要建立清晰完整的目錄系統(tǒng),讓圖書館的地方文獻更具條理性,這也是合理開發(fā)地方文獻資料的重要前提。實行開架式借閱模式,便于將眾多繁雜的文獻充分展現給廣大讀者,讓他們可以通過短暫的時間展開大量的信息瀏覽,極大地提升了地方文獻的應用效果。
(二)合理編制書目
建立資料與讀者之間良好的溝通橋梁。為了促進地方文獻資源得到更好的利用與發(fā)展,必須編寫具有參考意義的索引、書目、匯編等專欄目錄。編制期間,應當認真標著文章的刊名、發(fā)表日期、中文接要、關鍵詞等內容,便于廣大讀者閱覽原文信息。編制工作應當觀點全面、內容集中、資料面廣,尤其要抓住當前的熱門技術、理論、方法等。如果條件允許,圖書館也可以通過計算機完成檢索、貯存及整理工作,為讀者迅速篩選信息提供服務。
(三)有效地剪、摘文獻資料
地方文獻收錄了大量龐雜的信息資料,涉及到各式各樣的科目,可以按照讀者意愿與當地文化需求,積極對地方文獻進行有針對性地摘、剪活動,將比較零散的專題文獻整理好,系統(tǒng)地展示出來,便于廣大讀者迅速查獲原始性文獻,既節(jié)省了不少時間,又提升了研究進程。
(四)挖掘地方文獻中的文化、經濟價值
地方文獻當中包含的地方信息非常豐富,在經濟發(fā)展如此之快的當今社會,人們在謀求地方經濟發(fā)展過程中,也將目光投向了地方文獻。例如,有的地方文獻中對當地的風景名勝進行了詳細記載,那么在進行旅游項目開發(fā)時,就可以將此文獻內容作為重要的參考依據。一些題字的由來、地名的由來、名人游歷等內容的記載,都可以給后期旅游景點的開發(fā)和運營提供升值空間。
結語
隨著國家對于全民閱讀政策的重視,各地區(qū)政府加強了公共圖書館的建設工作。然而受到多種條件影響,縣地區(qū)的圖書館建設工作存在著明顯的落后趨勢。為了解決這一不良現狀,當地有關部門應該加強縣圖書館地方文獻建設,使得建設地方文獻工作發(fā)揮出對于當地政治、經濟、文化深入宣傳及發(fā)展的重要作用。同時,縣圖書館應大力培養(yǎng)管理員服務意識,并擴展服務渠道,優(yōu)化圖書館服務模式。此外,在信息技術的支撐前提下,大力開展地方文獻管理數據庫建設工作,從而實現縣圖書館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
參考文獻:
[1]許志云.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建設的現狀與變革[J].圖書館,2016(04):97-100
[2]趙秀林.對基層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歷史探討及現實思考[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5(11):83-87
[3]郝君.地方文獻在提升公共圖書館核心服務能力的探討[J].現代情報,2014,34(04):156-158+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