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實驗是開展化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對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思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課改至今,用講述代替操作、用做題代替探究的現(xiàn)象始終不同程度地存在。襄陽市樊城區(qū)教研室宋海潮名師工作室在實踐中提煉、總結出的“三探五段”實驗教學模式,較好地克服了這方面的弊端。
“三探五段”的結構與內(nèi)容
“三探”指探究文本、探究操作、探究結論。它既是一種教學思想,又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三大環(huán)節(jié)。
探究文本的主要任務是明確實驗目的,了解實驗原理,提出猜想并初步設計出實驗方案,基本思想是學生自主探究、獨立思考;探究操作的主要任務是確立猜想,選擇方案,設計實驗,選擇器材,實驗分工,合作實驗,記錄現(xiàn)象,獲得證據(jù),基本探究思想是師生合作、小組合作;探究結論的主要任務是梳理信息,歸納對比,分析推理,獲得結論,完成報告,展示交流,完善方案,質(zhì)疑互補,共同成長,基本探究思想是質(zhì)疑思辨。
“五段”指明確目標、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當堂測評,是具體的教學流程。如果與三大環(huán)節(jié)對應起來,“明確目標、自主學習”對應于“探究文本”,“合作探究”對應于“探究操作”,“展示交流、當堂測評”對應于“探究結論”。
每一個流程的具體任務分別是:明確目標階段,引導學生分析學習目標,明確實驗目的,并宣布個人評價與小組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措施;自主學習階段,明白實驗原理,根據(jù)實驗器材自主設計實驗流程;合作探究階段,先小組合作,討論交流,選擇出合理的實驗方案,然后合作完成實驗,并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數(shù)據(jù)等得出結論;展示交流階段,要求學生在觀察提問、實驗比較、推理概括、質(zhì)疑補充中掌握基礎知識,理解實驗原理,落實學習目標,明晰學習方法,完善知識結構;當堂測評階段,設計5~8分鐘的達標檢測題,促使學生鞏固所學知識,達成學習目標。
“三探五段”的教學策略
“三探五段”是一個整體,不能將其割裂開來談論教學策略,但因二者又有一定的區(qū)別,為了表述方便,筆者將二者分開來談。
1.三探,重在一個“探”字
作為一種教學思想,“三探”著重突出了“探”的思想。
(1)以學定教,確定“探”的方向
教要以學為起點。教師準確地把握學情,以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為著力點引導其開展探究,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力。把握學情的有效方法是鼓勵學生先學,讓其在自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疑問,然后教師據(jù)此歸納、提煉出學習主題。
人教版初中化學第一個實驗探究活動是“探究呼出氣體和吸入氣體的成分”。課前,教師先收集學生在提出問題、進行猜想、設計實驗方案等方面遇到的問題和困難,然后篩選、歸納,確定出共性問題并分別制作出“資料卡片”。實驗課上,教師根據(jù)學情提供“資料卡片”,幫助學生了解呼吸后的產(chǎn)物氧氣、二氧化碳性質(zhì)的不同之處,以及如何收集呼出的氣體等,引導他們制訂出具體的實驗方案;接著讓學生展示實驗方案,并在對比不同小組方案的基礎上提出疑問;然后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打開不同的“錦囊卡”,提供對比實驗控制變量的要求,如,如何證明氧氣的含量不同,如何證明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同等,引導學生討論對比,不斷完善、形成三組對比實驗;最后學生分組完成實驗、記錄實驗過程,并推理出實驗結論。
上述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學生探的方向都十分明確,并且這些方向都基于學生的起點,所以他們學得輕松,掌握得牢固。
(2)點撥啟發(fā),找到“探”的路徑
在探究推進的過程中,學生常常因為思維不清晰導致實驗操作無頭緒。教師設計有效的問題,或為學生指點探究方法,或暗示學生可選用的探究材料,或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能讓他們豁然開朗,找到“探”的路徑。
比如,“氫氧化鈉變質(zhì)”的實驗探究中,教師可以在探究文本、探究操作、探究結論時,分別提出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
探究文本時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根據(jù)所學知識歸納,氫氧化鈉為什么要密封保存?氫氧化鈉與空氣中的哪些成分發(fā)生反應?變質(zhì)后生成的物質(zhì)與氫氧化鈉的性質(zhì)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敞口放置的氫氧化鈉變質(zhì)后的成分有哪幾種可能性?這些問題能打開學生思維的突破口,引導他們從氫氧化鈉與空氣成分的反應入手,探究相關物質(zhì)的性質(zhì)。
探究操作時可以提出的問題有:用哪些方法可以證明氫氧化鈉變質(zhì)了?氫氧化鈉與碳酸鈉的水溶液都呈堿性,如何證明氫氧化鈉的存在?如何排除碳酸鈉對氫氧化鈉驗證的干擾?如果證明碳酸鈉存在的同時,還要證明氫氧化鈉的存在,你會選擇什么物質(zhì)證明碳酸鈉的存在?氫氧化鈉沒有變質(zhì),只需要驗證固體中沒有哪種物質(zhì)?氫氧化鈉部分變質(zhì),需要驗證固體中有哪些物質(zhì)?氫氧化鈉全部變質(zhì),如何驗證固體中全部是碳酸鈉而沒有氫氧化鈉?歸納以上問題,我們只需要選擇哪兩種試劑,做哪兩個實驗呢?一系列問題能讓學生一步步理清實驗思路,最終排除干擾找到合適的實驗方案。
探究結論時可以提出的問題包括: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證明氫氧化鈉沒有變質(zhì)?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證明氫氧化鈉全部變質(zhì)了?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證明氫氧化鈉部分變質(zhì)了?當溶液中碳酸根離子和氫氧根離子同時存在時,如何檢驗這些離子的存在?如果氫氧根離子、碳酸根離子、硫酸根離子同時存在,利用我們所學的探究原理,如何分別進行檢驗?這些問題既能鞏固所學知識,又能為學生提供總結規(guī)律、拓展思維的路徑。
2.五段,突出一個“段”字
層次分明,循序漸進,且每一個階段的目標與任務清晰,是對一節(jié)好課的基本要求?!拔宥巍闭菫榱诉_成這些要求所設置,與此相應的教學策略主要有三種。
(1)層層推進,步步為營
實際操作中,探究內(nèi)容和步驟是合理分解在“五段”之中的,分解時做到層層推進、步步為營,學習才能張弛有度,一步一個腳印。
我們來看“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的研究”的“五段”分配情況。一段,明確實驗目的是初步學會選擇合適的原理制取氣體,會選擇發(fā)生裝置和收集裝置,會檢驗制取的氣體。二段,根據(jù)文本資料了解實驗室制取氣體原理的一般要求,如原料易得廉價、實驗速率適中、生成氣體純凈等;對比實驗室制取氧氣的相關內(nèi)容,知道通過反應物狀態(tài)和反應條件選擇發(fā)生裝置,通過氣體的密度和水溶性選擇收集裝置;回顧二氧化碳氣體的檢驗方法,為后面的探究打好基礎。三段,分小組開展碳酸鈉、碳酸鈣、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以及石灰石與稀硫酸反應的對比實驗,選擇合適的物質(zhì)制取二氧化碳;討論選擇實驗裝置的依據(jù),各小組選擇實驗裝置,通過實驗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并進行檢驗;記錄相關的現(xiàn)象和感想,為后面的分析和推理提供支撐。四段,各小組展示自己的實驗裝置,以及實驗裝置的特點;展示驗滿和檢驗方法的不同;通過交流完善思路和方法,達成實驗目的;構建知識框架,梳理探究流程,明確探究原理。五段,教師展示幾種不同的裝置圖,讓學生尋找這些裝置與他們選擇的裝置有什么不同之處,并思考它們在制取二氧化碳的過程中有什么特殊作用。
這樣的五段既相互獨立,又前后關聯(lián),它們能引導學生經(jīng)歷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并最終達成學習目標。
(2)任務驅(qū)動,目標明晰
任務驅(qū)動、目標明確是“五段”的基本策略,這種特點在上述“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的研究”中已鮮明地體現(xiàn)出來。為便于理解,筆者再結合這個實驗做簡要分析。
一段的任務是明確實驗目的,并從原理、裝置、檢驗三方面入手理清探究思路,也就是明確“做的目的”。二段的任務是根據(jù)自學提綱,預習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的相關內(nèi)容,包括如何選擇發(fā)生裝置,如何選擇收集裝置、實驗步驟等,也就是知道“做什么”。三段的任務是小組合作,完成實驗。具體有四個任務:一是對比實驗,記錄現(xiàn)象,討論如何選擇反應原理;二是知道如何選擇發(fā)生裝置和收集裝置,并對裝置進行組合;三是知道如何驗滿和驗證氣體;四是制取并收集一瓶氣體,并進行驗證。簡而言之,這個階段的任務是知道“怎么做”。四段的任務是分組展示,總結、歸納出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以及選擇發(fā)生裝置、收集裝置的依據(jù),也就是明白“做的規(guī)律”。五段討論教師所給裝置圖的特點和作用,拓展應用,也就是明白“還能做”。
上述五段,每一段都有具體的任務、明確的目標,每一段的側(cè)重點都不一樣,但它們的指向是歸一的,即讓學生在動手動腦中獲取知識,形成科學探究的意識。
(3)小組評價,合作共贏
“五段”教學強調(diào)小組合作,所以評價的標準偏重于組內(nèi)之間的互相督促,互相幫助,互相激勵,共同進步。
一段,教師公布評價方案,激發(fā)“我能行”的探究熱情。二段,小組間互相抽查自學提綱完成情況,督促組內(nèi)同伴不掉隊。三段,組內(nèi)合作完成“實驗和探究報告”,教師抽查評價,評定等次。四段,每小組展示正確者加分,鼓勵學生大膽表現(xiàn)、善于質(zhì)疑、勤于思考。五段,檢測反饋,綜合評價,讓學生得到肯定和贊賞。
小組捆綁式評價強化了學生之間的監(jiān)督與幫助,彌補了教師難以精準輔導的不足,對整體提升學習質(zhì)量大有裨益。
3.三探五段,“探”為核心
科學探究是新課改倡導的核心理念。“三探五段”是在踐行這種理念的過程中形成的實驗教學模式,它包含著明、暗兩條主線,明線是實驗內(nèi)容的探究,暗線是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精神的培養(yǎng)。事實上,每一個實驗只不過是一個例子,教師應借助這些例子,傾注心血去引導學生學會實驗探究的方法,讓他們領會實驗探究的基本流程和根本思想。比如:如何提問?怎樣根據(jù)所學知識進行猜想?怎樣設計實驗方案(特別是對比試驗)?怎樣從幾組實驗方案中選擇最佳的實驗方案?如何評價實驗方案、實驗裝置的優(yōu)劣?什么是有效的證據(jù)?分析推理的方法有哪些?這些才是“三探五段”希冀的目的。
(作者單位:襄陽市樊城區(qū)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