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遠市清城區(qū)古城小學 郭鳳群
語言運用能力是學生的核心能力,語文教學重在培養(yǎng)學生語用能力。語言表達是人類信息傳遞和情感交流的主要手段,語文教學利用各種有效資源,為學生開展語言運用創(chuàng)造更為有利的條件,營造更為適宜的應用語境和實踐平臺,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勇于表達,擅于交際,在發(fā)展學生智商的同時,提升他們的情商,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和個性化成長。
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需要注重積累和實踐,不斷豐富的詞匯量和信息量,給學生輸入更多的信息和語匯資源,這是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綜合運用,激活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更好地運用語言詞匯材料進行表達和交際,以此來不斷夯實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基礎。小學低年級的詞匯量相對有限,口頭表達方式相對單調,利用課本插圖這一更加直觀的材料資源,打開學生的思路,以此來促進學生更加積極地表達和交流。
例如, 學習 “ie、 üe、er” 時,可以先引導學生仔細觀看課本上的精彩插圖,讓他們根據自己的理解表達個人看法,圍繞插圖內容想象和表達,暢所欲言,學生爭先恐后地說出了很多富有想象力和審美情趣的精彩句子。比如:好看的蝴蝶在美麗的花叢中愉快地跳著迷人的舞蹈;樹葉從樹枝上飛落下來,好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喜鵲吃過早飯后跳上枝頭,與他的伙伴一起歌唱美好的生活; 老爺爺丟下了愛嘮叨的奶奶,在公園里邊聽音樂邊悠閑地散步……這些本來都有非常強烈表達欲望的學生,是插圖開啟了他們的話語之門,巧妙地把涉及幾個韻母的詞匯靈活地應用其中,不僅掌握了這些韻母,更鍛煉了他們的想象力和表達交際能力。
語言能力是學生的核心能力。語言習得是一個漸進過程,不是所有的人生來就會準確表達的,更不是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超強表達能力的。所有人的語言都是在模仿基礎上的靈活運用,都由大量的模仿夯實基礎,然后實現語用能力的量能突破,準確、恰當、得體地運用語匯資源進行表達交流。小學語文教學利用文本資源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引導學生有效模仿,感知名人的規(guī)范語言,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大家之作的靈氣,培養(yǎng)他們的文學文化素養(yǎng),學習名家名作中作者的情感表達方式,遣詞造句技巧,感悟語句篇章的基本架構,夯實學生的語用基礎。
例如,閱讀文本 《雨點》這首詩歌,先讓學生自主誦讀,感知時刻的情感節(jié)奏和韻律,體會詩歌的韻味,感知語言背后的情感。然后組織學生相互討論探究,理解詩歌如何借助語言來恰當塑造形象、描繪場景、抒發(fā)情感。接著,鼓勵學生模仿文本創(chuàng)作詩歌。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積極模仿出精彩的語句:雨點落在雨傘上,在雨傘上做水墨畫;雨點落在荷葉上,在荷葉上跳圓潤的舞蹈;雨點落在花瓣上,在花瓣上歌唱;雨點落在小朋友的臉上,在臉上輕輕撫摸……學生展開想象,用稚嫩的語言描繪一幅又一幅充滿情感的畫面。這樣一首又一首新的詩歌一一 《雨點》被他們創(chuàng)作出來。再讓幾個學生有感情地朗誦和表演,使他們真正找到了當小詩人的感覺。
語言是最為鮮活的應用交際工具,學習語言最為主要的是讓學生學會自由表達,靈活思維,用語言材料來準確生動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小學新編語文教材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不僅讓學生做好積累,更能培養(yǎng)他們的綜合素養(yǎng)。教師立足學生實際,圍繞人才培養(yǎng)目標,用好書本教材的各個模塊。教材為學生設置了一些應用實踐拓展欄目,貼近生活實際,有利于學生表達交流,強化語言運用能力。這是極為重要的拓展資源,也是最能培養(yǎng)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資源媒介,教師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利用好相關材料,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教學引導,真正培養(yǎng)他們的綜合素養(yǎng)。
例如,學習 《少年閏土》時,先讓學生做好課前預習,通過自主查閱資料,了解魯迅的生平經歷,文章的寫作背景,搜集少年魯迅的故事,與同學交流,讓學生認識作為思想家、文學家的魯迅。課后做好關于魯迅的知識卡片和鏈接,鼓勵學生閱讀并展開討論,進一步拓展學生對魯迅的認識,在學生心中樹立起一個更加飽滿的魯迅形象。讓學生將相關的知識內化為自身的思想認識,在表達交流中升華理解,從而獲得更多的教育和啟發(fā),提升他們的思想層次和道德境界,在拓展閱讀中開闊視野,拓寬思路,并以此為基礎,培養(yǎng)他們的表達和思辨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