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遠市清城區(qū)平安學校 黃艷芳
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在于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積累與運用能力。在語用課堂教學中,師生在語言文字訓練時往往出現(xiàn)難以預設的動態(tài)生成,甚至會犯錯誤。心理學家蓋耶認為: “誰不愿意嘗試錯誤,不允許學生犯錯誤,就將錯過最富有成就的學習時刻?!?教師要發(fā)揮教學機智,捕捉師生錯誤契機,將“意外”轉化為提高學生語用能力的切入口,巧妙踐行語用訓練,課堂教學必將演繹得更加精彩。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教師在語用教學中,也難免出現(xiàn)錯誤。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可以將錯就錯,以錯激趣,化尷尬為神奇,因勢利導,讓學生銘記語言文字知識。我在教學一年級時,把 “里”字后三筆筆順“豎、橫、橫”習慣性地寫成了“橫、豎、橫”,一位細心的學生發(fā)現(xiàn)了,并大膽舉手糾正我。 我誠懇地說: “對不起,老師小時候粗心大意,沒有牢記 ‘里’字的筆順,今天幸虧這位同學提醒了我。謝謝你,小老師!也請同學們和我一起牢記 ‘里’字的筆順吧。”本來非常容易寫錯筆順的 “里”字就這樣被孩子們牢記心中了。教師的一次坦誠認錯,成就了孩子們對漢字的永久記憶,何樂而不為?
學生書寫中出現(xiàn)錯別字是常見的,如果將糾正錯字的過程化成一段輕松快樂的體驗,相信任何一個學生都能記憶深刻,達到極好的糾錯目的。有學生將 “飄揚”的“飄”字寫成了 “漂”字。我笑著說:“有個同學的紅領巾掉到水里,在水中 ‘飄揚’了,大家快來幫幫他吧。”在學生的笑聲中,我出示錯詞,引導學生根據(jù)字義辨別“飄”和 “漂”的字形。在輕松幽默的氛圍中,學生既區(qū)分了形近字,也懂得了理解字義是識記漢字的最好方法。
學生在品悟詞句時由于認知水平的局限,有時出現(xiàn)理解有偏差的現(xiàn)象,老師應該利用好這一錯誤所帶來的契機,敏銳捕捉其中的價值因子,采用恰當?shù)姆椒ê筒呗约右砸龑В寣W生在 “錯誤”中學會叩問深究,養(yǎng)成推敲琢磨的好習慣,力求準確用詞。例如, 《翠鳥》一文用了 “注視”描寫翠鳥專注等待小魚的神情。我引導學生: “注視”還可以換成什么詞?學生們一下子找出了 “望著” “看著” “盯著”“瞧著”等近義詞,我讓學生用換一換的方式進行對比讀,比較一下用哪個詞更好。有一個學生說: “我認為 ‘目不轉睛地盯著’更能表現(xiàn)翠鳥等待小魚時的專注?!辈簧偻瑢W也頻頻點頭。我沒有馬上否定他的說法,反而為孩子獨特而充滿個性的見解暗暗叫好。我請該學生出來表演翠鳥目不轉睛 “盯著”水面的情景,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對比、討論,懂得 “盯著”的視線范圍狹窄,而 “注視”一詞更能準確地體現(xiàn)翠鳥捕魚時眼觀六路的機敏和專注。我巧妙地利用學生在品詞析句中出現(xiàn)的錯誤觀點,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具體的語境,區(qū)別近義詞的微妙差別,讓他們在自主探究中體會到語言文字的魅力。因錯誤而收獲了精彩,化生成為亮點,無痕踐行了語言運用能力的訓練。
口語交際是在特定的環(huán)境里產(chǎn)生的言語活動,這種特定的環(huán)境,有時需要人為的特意創(chuàng)造。教師可以根據(jù)交際內容,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有趣的實際情景,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激發(fā)學生的交流欲望,有助于促進智力和思維的發(fā)展,形成良好的氣質和健康開朗的性格。
教學 《彩票》一文后,我讓學生談談林海燕是個怎樣的人。有一位學生卻觀點另類,認為林海燕的行為非常愚蠢。 我順勢引導學生思考: “是啊,林海燕其實大可以把獎金據(jù)為己有的,她為什么沒有這樣做呢?她真的是愚蠢嗎?”學生們馬上展開了激烈的爭辯,對人物的評價觀點逐漸清晰:林海燕并不愚蠢,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她知道幸福是要靠自己爭取的,而不是爭來的、搶來的。誠信是維系人與人之間的紐帶,失去誠信,就等于失去最寶貴的財富。當學生對人物的評價出現(xiàn)錯誤觀點時,我巧妙地抓住契機,引導學生在思辨中互激互促,互助互補,從而促進了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同時走進了人物的內心世界,深刻領悟了人物的精神品質。
教學無痕,這正是我們教師追求的理想境界。教學的無痕,離不開教師的用心。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要在教學過程中做到有“心”,有 “情”,有 “意”, 立足于學生的發(fā)展,巧妙捕捉錯誤契機,無痕踐行語用訓練,使語用課堂煥發(fā)鮮活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