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龍川縣豐稔鎮(zhèn)中心小學 葉梅青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的作文水平是學生語文學習效果的總體體現(xiàn)。目前,農(nóng)村小學生的作文水平總體不高,寫作能力不強,嚴重影響學生語文學習的總體效果。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學生的主觀因素,有教師、教育環(huán)境的客觀因素。但有些教師在作文教學方面也存在一些誤區(qū)。本人在多年的語文作文教學實踐基礎上,就農(nóng)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面存在的誤區(qū)在這里展開論述,希望對于提高作文教學效果有所幫助。
根據(jù)筆者對歷年所教學生進行的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學生對作文的目的及意義幾乎都缺乏正確的認識。他們對寫作的定義、目的及意義都不能正確理解,多數(shù)的學生寫作文都是為了應付教師布置的作業(yè)而進行寫作,這種被動式的寫作不難想象作文水平能有多高。在作文教學過程中,首先要讓學生理解寫作的目的及意義,讓所有的學生都要理解為什么要寫作文,寫作文有什么好處,寫作對自己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有什么幫助,讓學生從思想上正確認識寫作的目的、意義。學生只有全面理解寫作目的及意義的基礎上,才會認識作文的重要性,才會在學習過程中重視作文訓練。在作文教學中,結合 《小學語文新課標》讓學生認識寫作的定義: “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描述的過程。”讓每個階段的小學生都理解, “寫作是以語言文字為媒的文化交流行為,是人類各個領域不可缺的信息記錄與傳播方式”, “是人類的一種特殊的、有目的的社會實踐活動的記錄,是為滿足人類社會活動實踐的需要和學習社會知識的需要而產(chǎn)生的”。學生在正確理解作文的目的、意義之后,在平時的語文學習中自然會主動去關注、甚至重視寫作。
口頭作文就是運用口頭語言,有中心、有條理地把一個生活片斷,或一種情景,或把一個問題完整地表達出來的作文形式。口頭作文訓練在作文教學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將語文學科聽、說、讀、寫的基本要求融為一體。在語文學習中,說是寫的基礎。學生把一件事情、一個活動過程、一種情景先用語言完整的表達出來,才有可能用文字進行完整的表達,達到 “吾口表吾意,吾筆抒吾情”的效果。在目前作文教學實踐中,口頭作文訓練有退出課堂的跡象,取而代之的是口語交際教學或者是對范文的分析、相關寫作技巧的講授??谡Z交際教學與口頭作文專題訓練有著天壤之別,口語交際教學根本不能代替口頭作文教學,忽視了口頭作文訓練對于學生的寫作、作文教學來說無疑缺少了一個重要、有效的平臺。所以為了更好地提高語文作文教學,應該加強口頭作文訓練,從生活的一些小事、校園一角的景物,學生經(jīng)歷過的活動等等,鼓勵學生大膽 “開口”說話,把事情完整地表達出來,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及口頭作文的質(zhì)量,從而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筆者在作文教學實踐中,把口頭作文訓練回歸于課堂,在平時作文教學中鼓勵學生在課堂中大膽開口表達,按要求進行口頭作文訓練。相關的實踐表明,通過口頭作文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思維敏捷能力,開闊學生的思路,增強學生思維的條理性和周密性,對于提高作文教學的效果、學生的作文水平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如筆者在教學生寫動物時,先讓學生仔細觀察自己想要寫的動物的外形特征,了解它的生活習性。再讓學生有序地把它說一說,讓其他同學能夠從口頭敘述中認識到要寫的動物。這樣的安排讓學生的情緒高漲、興趣濃厚。先說再寫,讓學生的思路開拓,寫起來也就得心應手了。
一篇好的作文需要嫻熟的寫作技巧,嫻熟的寫作技巧是在平時不斷訓練中造就的結果。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有些教師對學生寫作技巧有過分的要求,主要體現(xiàn)在對學生的作文評價方面。在寫作活動中,教師認為學生作文得分高低與學生寫作技巧密不可分,這樣對于發(fā)展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作文教學效果極不利。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寫作技巧的形成需要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對于小學生來說,作文學習才剛剛起步,過分強調(diào)寫作技巧,會打擊學生的作文積極性,泯滅學生對作文的學習興趣,對作文教學的效果起到了反作用。對于小學生的作文教學,應該嚴格按照《小學語文新課標》關于作文教學的相關要求,在教學過程中營造積極、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按要求進行作文訓練,在訓練中淡化寫作技巧,訓練學生對主要事物、事件、人物等進行中肯、全面、合理的表達。如:對于記敘文,主要考查學生對記敘文六要素的交代是否清楚;對寫景的作文,主要考查學生觀察事情順序及對景物的描述;對寫人物的作文,主要考查學生對人物的特點綜述、對主題表現(xiàn)是否有較強的針對性。這種先讓學生對各類型作文的基礎、要求進行全面的掌握,然后再有序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對于作文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增強了學生對作文自信心。
在當前復雜的教育環(huán)境下,多數(shù)教師出于對學生安全因素的考慮,都不敢?guī)W生走出課室去外面進行現(xiàn)場作文教學,只能在教室里進行。雖然有師生積極的互動,通過多媒體展現(xiàn)教學內(nèi)容,但學生只能通過視聽去感受一些教學內(nèi)容,無法親身體驗現(xiàn)場的活動過程,這對學生的思維開發(fā)起到了嚴重的阻礙作用,不利于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新等能力的發(fā)展,久而久之,學生的思維受到嚴重的禁錮,難于提升作文教學的效果,也阻礙了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眾所周知,想象力是創(chuàng)造力的源泉,是學生寫作的前提。農(nóng)村的小學生本身受到環(huán)境束縛,他們見識少,視野窄,多數(shù)農(nóng)村學生想象力不豐富,使他們在完成作文過程中倍感吃力。在此情況下,教師應該想方設法創(chuàng)造條件為學生提供更寬廣的學習平臺,提高作文教學的效果。如:在教學《西瓜》的作文時,多數(shù)教師都會抱個西瓜放在講臺上,指導學生觀察它的形狀,表面的花紋,通過多媒體展示它的作用,但其實最好的教學方法是讓學生走出課堂,帶領學生到西瓜地里去,這樣學生對于西瓜的了解遠遠比課堂里要豐富、全面得多,更有利于學生的寫作。再如:在教學 《我最喜歡的植物》時,帶領學生到學校的植物園里去,讓學生對自己喜歡的植物進行細致的觀察。這樣走出課堂的現(xiàn)場作文教學,對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想象力都起到很好的作用,也提升作文教學效果。
農(nóng)村小學語文的作文教學,由于受到教育多種因素的影響,很難在教學中達到教師預期的教學目標。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不斷地創(chuàng)造條件,糾正現(xiàn)有教學中的誤區(qū),還是能夠順利完成教學任務,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