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李平
(建寧縣均口鎮(zhèn)農業(yè)技術推廣站, 福建 三明 354505)
福建省建寧縣均口鎮(zhèn)因其獨特的自然氣候條件和優(yōu)越的生態(tài)條件,非常適合煙葉生產,烤煙種植面積較大,至2018年全鎮(zhèn)煙葉面積達480 hm2,約占全縣煙葉面積的1/4。因此,利用煙田進行煙后制種優(yōu)勢凸顯。株1S(原名株6259S)是湖南株洲市農科所選育的低溫敏兩用核不育系。株兩優(yōu)189是湖南希望種業(yè)科技有限公司用株1S與恢復系R189配組育成的兩系雜交早稻新組合,2012年通過國家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國審稻2012013)[1],株兩優(yōu)120是湖南亞華種業(yè)科學院2001年用廣親和低溫敏核不育系株1S與自育父本華120配組育成的兩系雜交早稻新組合,2005年通過國家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國審稻2005005)[2];株兩優(yōu)173是湖南金健種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和中國水稻研究所用株1S和恢復系R173雜交配組選育而成的兩系雜交早稻新品種,2010年通過國家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國審稻2010004)[3]。2015-2017年均口鎮(zhèn)修竹村引進株兩優(yōu)189、株兩優(yōu)120、株兩優(yōu)173等3個株1S組合作煙后制種,3年累計制種面積達260 hm2,平均入庫種子產量3.52 t·hm2。經多年生產實踐表明,株1S系列組合在建寧縣適合于作為秋季制種或煙后制種,但株1S系列組合在制種生產中母本易出現倒伏、產量不夠穩(wěn)定、種子發(fā)芽率較難達到國家水稻用種質量標準。針對株1S母本的特征特性,結合多年生產實踐,總結了株1S系列組合高產優(yōu)質制種技術。
株1S在建寧縣栽培生育期較短,感溫性較強。在建寧縣均口鎮(zhèn)的修竹村、黃嶺村、隆下村、龍頭村等地栽培,6月下旬至7月上旬播種,播始歷期54~58 d;主莖葉片數在不同年份間和不同播種時段有所不同,總體在12~14葉,株高85~90 cm;在秧苗期葉片較長而披垂,倒2葉和倒3葉挺直,葉色較深;株型緊散適中,穗長19~20 cm,每穗平均粒數約114粒,谷粒為長粒且大粒型,長寬比為3∶2,千粒重約30 g。該不育系自然抽穗時包頸現象較輕,正常情況下穗粒外露率75%~80%;該不育系不育性穩(wěn)定,育性轉換的臨界溫度較低,在正常年份夏秋季節(jié)的溫光條件下,幼穗分化第Ⅲ-Ⅵ期時段內如不出現連續(xù)4 d以上日平均氣溫低于23℃的天氣,表現為完全不育,其育性轉換臨界溫度在23℃以下;具有較高的柱頭外露率,根據該組合在均口鎮(zhèn)修竹村、黃嶺村等地多年多點田間生產實踐及觀察分析,在正常年份氣候條件下,柱頭外露率可達75%以上,其中雙邊外露率達31.5%,開花習性好,絕大部分穎花均能正常張穎開花,閉穎率低,為3.2%,株1S柱頭活力強,其在開花后第2 d柱頭外露的穎花結實率高達80%、花后3~6 d仍可達到30%的異交率,甚至到第8 d還有2.0%的異交率,其開花分散不集中,花謝較早;對“九二○”較敏感,抗倒伏能力較差。
株1S的育性轉換臨界溫度為23℃,由于均口鎮(zhèn)煙后制種分布區(qū)域多為半山區(qū),早晚溫差比較大。因此,母本育性轉換敏感期應安排在日均溫在24℃以上時段內,且日最低溫度必須在21℃以上。株1S揚花期適宜的溫濕度條件:日均溫在26~28℃、日最低溫不低于23.5℃、日最高溫不高于35℃,日均相對濕度在85%~90%為宜。參考均口鎮(zhèn)歷年氣象資料,母本育性敏感期宜安排在8月1日至15日,因均口鎮(zhèn)近25年來該時段內出現連續(xù)3 d日均溫低于23.5℃的記錄為0,日均溫高于育性轉換臨界溫度;親本抽穗揚花期安排在8月25日至9月5日,此期日均溫為25~29℃,相對濕度在75%~85%,有利于柱頭保持活力,提高異交結實率;種子收割期安排在9月下旬,此時期天氣晴朗雨日少,生產的種子具有籽粒較飽滿、色澤好、發(fā)芽率高的優(yōu)勢。
由于母本株1S及其配組的R189、R120、R173等父本,播始歷期均較短,且該系列組合作煙后制種母本播始歷期普遍比父本長,在大田生長前期易形成母強父弱,母本跟父本爭肥、爭水、爭生長空間等現象,造成父本有效穗不足且小穗居多,從而影響制種產量。因此,生產上要強攻父本,使父本每667 m2有效穗達到6.7萬穗以上。
2.2.1父本實行稀播勻播培育多蘗矮壯秧 要求父本用種量每667 m2從常規(guī)的0.8 kg提高到1.0~1.2 kg,秧苗1葉1心期均勻噴施濃度為15%的多效唑50 g,排干秧田水層,次日之后按生育需要供水。移栽前5~6 d秧田每667 m2追施尿素4 kg作送嫁肥,并做好秧田病蟲害的防治。秧苗做到帶肥帶藥移栽,有利于壯苗增蘗早生快發(fā),促進低節(jié)位分蘗。
2.2.2父本實行小苗多本帶泥移栽,加大父母本間距 父本秧齡控制在15 d以內,必須做到帶泥移栽,父母本行比為1∶8,父本適當密植株距16.5 cm。由于父本播始歷期短,本田有效穗形成主要來自插植的基本苗,每穴插4~6粒谷秧,父本與母本間隔20 cm,留足空間滿足父本生長發(fā)育需要。
2.2.3父本要求及時單獨補施肥料 除了父母本共同的基肥和母本插后大田的追肥外,要求父本移栽后4~5 d,每667 m2用尿素5.0 kg、鉀肥4.3 kg拌細土或黃泥制成球肥,或用水稻制種專用肥7.7 kg深施于父本株之間,促進父本早生快發(fā)。
2.2.4搭好母本豐產苗架 母本采用濕潤育秧,加大用種量,每667 m2用種量2 kg,必須用強氯精浸種消毒,間隙浸種催芽,做到稀播勻播;母本1葉1心期排干秧田水層,每667 m2均勻噴施濃度為15%的多效唑50 g,第2 d按生育需要供水。由于母本株1S播始歷期短,插足本田基本苗是增加母本有效穗的關鍵,應堅持以蘗帶苗、以蔸增苗,爭取多低節(jié)位分蘗力爭成大穗;母本秧齡不超過15 d,葉齡4.5葉前進行移栽;具體順序:先插1期父本,再插母本,最后插2期父本。母本插植規(guī)格為13.2 cm×13.2 cm或13.2 cm×16.0 cm,每穴插2~3粒谷秧,母本每667 m2插足基本苗達10萬苗,確保每667 m2最終有效穗在20萬穗左右。
2.2.5抓好父母本秧田病蟲害防治 秧田防治病蟲害具有省工、省時、省力的優(yōu)勢,并且防治成本低、效果好。主要防治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稻瘟病等,稻飛虱選用吡蚜酮、吡蟲啉、呋蟲胺等農藥進行防治。稻縱卷葉螟選用多殺霉素、阿維·氟蟲雙酰胺(稻騰)、阿維菌素等農藥進行防治,稻瘟病選用5%三環(huán)唑、稻瘟靈、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稻清)等農藥進行防治。
施足基肥,在父母本移栽前每667 m2施碳酸氫銨40 kg、磷肥33 kg、鉀肥15 kg作基肥,在父母本移栽后4~6 d每667 m2施尿素6.5 kg、鉀肥8 kg,以促父母本平衡生長。由于母本株1S容易倒伏,在生產上必須控制氮肥施用量,增施鉀肥,防止母本葉片披垂、葉色濃綠,形成豐產的群體結構,以減輕田間病蟲害發(fā)生和防止母本倒伏。
水分管理上要做到經常露田淺灌輕曬田,保持根系活力,防止貪青倒伏,基本原則是寸水返青、淺水促分蘗、夠苗(母本平均每叢約12本時)烤(擱)田。在噴施“九二○”和抽穗揚花期要確保田面有水,灌漿期以濕潤為主,后期干濕交替,切忌過早斷水,以防早衰;由于母本株1S莖稈較細,必須在插后15 d左右夠苗及時烤(擱)田,增強植株抗性,以防倒伏。
株1S對“九二○”極敏感,第1次噴施最佳時期為母本見穗指標35%~45%,每667 m2用量為4~5 g;第2 d再噴第2次,用量為3.5~4.5 g。兩次噴完后每667 m2再用2 g單噴父本1次,以提高父本的花位,使父本穗層高母本穗層5 cm左右,形成最佳授粉層性結構。
重點是防治稻粒黑粉病。大田苗期主要防治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紋枯病等病蟲害;在母本破口抽穗期和齊穗期各噴1次藥防治稻粒黑粉病。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稻瘟病防治農藥跟秧田相同,紋枯病選用噻呋酰胺、苯甲·丙環(huán)唑、戊唑醇、井岡霉素等農藥,稻粒黑粉病是防治關鍵,應選用烯唑醇·多菌靈、三唑酮等農藥加愛苗結合第2次噴施“九二○”進行防治。
由于母本株1S莖稈細,抗倒伏能力較差,容易倒伏;母本授粉后,應及時割除父本,可防止母本株1S遇臺風、雨天倒伏時。借助割除的父本稻樁起支撐作用,防止倒伏的株1S種子與田面泥水接觸,引起種子腐爛發(fā)芽;并且通過割除父本還可以改善母本田間的溫光條件,從而減輕病蟲害的發(fā)生,提高種子的結實率和千粒重,提高種子的產量和發(fā)芽率。
根據多年多點多組合的觀察分析,母本株1S在終花后17 d時,如果種子還沒有收割,種子發(fā)芽率會隨著收獲時間推遲逐漸下降。因此,在母本終花后12~16 d收割是保證種子高產優(yōu)質的關鍵,以確保種子發(fā)芽率達80%以上。
均口鎮(zhèn)是建寧縣的主煙區(qū),2016-2017年縣農業(yè)局在全縣推廣應用烤煙房烘烤種子技術,目前全鎮(zhèn)已推廣利用了410座烤房,其中修竹村推廣利用烤房有89座。用改造好的烤煙房進行烘烤種子,既省工省時,種子收割和晾曬也不受陰雨天氣影響。通過與普通晾曬對比,烘烤可提高種子發(fā)芽率2%以上,并且經過烘烤的種子色澤較晾曬的好,可提高種子的外觀品質[4]。
一是要增加父本的用種量,培育壯秧,插足本田基本苗;二是及時增施肥料、落實好病蟲害綜合防治措施,確保不出現蹲苗僵苗現象;三是要采取一切措施培育壯大父本群體結構,增加父本的有效穗和穎花量。
一是要做到控氮增鉀,有效控制本田無效分蘗,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群體結構;二是要采取多露田淺灌輕曬田,以增強植株抗倒性;三是要嚴格控制“九二○”施用量,適當提高“九二○”噴施時見穗指標,控制好母本適宜的高度;四是要做到病蟲害綜合防治,減少因病蟲為害造成的倒伏現象;五是要在母本授粉后適時割除父本,改善田間通透性[5-7]。
一是要防止因植株倒伏引起穗萌;二是要采用干濕交替灌溉法降低穗層濕度,減輕種子發(fā)生穗萌幾率;三是要保證抽穗前葉片自然落黃,后期黃絲亮稈,母本終花后及時割除父本,以利于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四是要在母本終花后16 d內收割完種子,嚴禁種子堆漚發(fā)熱,提高種子質量;五是種子收割后要及時用改造好的烤煙房烘烤種子,有利于提高種子外觀商品性和發(fā)芽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