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翼軒(西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甘肅 蘭州 730030)
開元天寶之際,由于經濟繁榮、社會富足,貴族階層生活更加豪華,宴飲游樂無虛日,描繪貴族形象和生活的繪畫作品盛行于時,宮廷畫家的創(chuàng)作尤其代表了這一傾向,我將從下面三個角度解讀綺羅人物畫的藝術特色并從作品中加以分析和引用。
唐朝在中國封建王朝里屈指一數(shù),皇權貴族為了彰顯自己天朝盛世的局面,人民生活充足富裕的社會經濟實力,審美一度被改變,豐肥健碩成為上層社會追求的審美標準,中層官宦和下層人士也都爭相效仿,一時間,這種美態(tài)成為衡量人美與丑的評判標準,“以胖為美”的風氣漸漸由上至下演習開來,貴族們對于這種美的需要更是趨之若是,也寄予一種希望通過畫作滿足統(tǒng)治者的虛榮心。唐朝百姓大都安居樂業(yè),后宮嬪妃更是養(yǎng)尊處優(yōu),平日閑暇時間頗多,自然也就豐滿肥碩,體態(tài)欣長,由于當時民風開放,女子大都穿著袒胸露乳,大膽性感,整個唐朝的仕女畫以富貴雍容之資著稱。
從歷史畫作張萱的《虢國夫人游春圖》中有跡可循,圖中可以看出前后共有九人,疏密有致,虢國夫人在畫面中部的左側,她身穿淡色窄袖衣杉,肩部搭配白色的披肩,下身著鮮紅而雅麗的紅色長裙,長裙上刺有金色的花瓣,栩栩如生,由于在馬背上,裙下微微露出紅色的繡鞋;秦國夫人居右上首,微微側首,正向虢國夫人訴說什么,整幅畫面因為這些尊貴華麗的女子的著裝配飾顯得十分富麗動人。夫人們的體態(tài)豐姿綽約,表情雍容華貴,臉龐面若桃花,具有‘態(tài)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的特色。奔走的馬兒骨肉勻稱,豐肥健碩,氣質昂揚,這些無不體現(xiàn)著唐朝衣食豐足,連牲畜也盡是健壯成長,仕女豐滿,珠圓玉潤的特點。
唐朝對于女子著裝的包容程度是歷史上所從未出現(xiàn)過的,統(tǒng)治者的血液中流淌著濃厚的胡人血液,當時絲綢之路的開啟使得波斯,印度,地中海各個國家的交流極為密切文化的開放,人們的思想也沖破了禮教的束縛,變得大膽又開放,勇于接受新鮮的事物,這在女子著裝方面表現(xiàn)的尤為明顯,唐朝女子衣服樣式也尤其多,可著男裝,雖然有著男女服飾不可同穿,可在唐朝,女子穿男裝別有一番韻味,而被上層允許,起初是在上層社會和宮女之間,漸漸被流傳宮外,深受廣大女子的喜愛,女子們也試圖穿丈夫的衣衫,寬大且艷麗,把一個大唐社會打造的色彩繽紛。在唐,有襦裙,上窄下寬,上身是越短越好,裙子欣長且寬,相接處以腰帶做裝飾,有些類似于我們現(xiàn)在的韓服,體現(xiàn)出華貴雍容之貌,唐人的血統(tǒng)中有胡人血液,所以胡服也多為女子喜愛,只是多以舞女作為裝飾物件取悅貴人,唐朝女子露胸是封建王朝之中所沒有的,披有流蘇長紗,走起路來,翩舞飛揚,靈動仙美,煞是動人好看。更有詩云“胸若暗雪臉若云”露胸裝只在貴女嬪妃之間穿著,舞女也可半露酥胸起到為舞蹈增添美趣,從而達到取悅上位者的目的,下層勞動女子是不被允許穿這樣的服飾的。
周眆的《簪花仕女圖》中,女子或侍弄花草,或逗弄珍禽,穿著清透性感,薄紗披肩,長裙拖地,搖曳生姿。制裙面料以絲織品為主。裙腰可以向上自主提高度,有的可以掩蓋胸部,有的則是顯其腰部,下半身著抹胸,外披輕薄羅衫,服裝頭飾繁華縟麗,不管是樣式還是顏色都超過了前代,可謂是群芳爭艷,瑰麗多姿。
綺羅人物畫也叫作唐代工筆仕女畫,它的線條是為了體現(xiàn)出貴族婦女慵懶、豐滿絢麗的特點,著重表現(xiàn)人物面部和肌膚的光滑質感,體現(xiàn)貴婦服飾薄而透明的材質感,故線條不能用剛強、雄健、粗狂來表現(xiàn),而要顯示出那種雅致柔媚的感覺。比較長的線條流暢連貫,因是表現(xiàn)女子,圓潤在畫家的考慮范圍內也運用得當,短線條細勁有力,具有活潑、含蓄的特點。長線條和短線條的交叉運用,使得唐朝仕女圖線條豐富。
唐代在色彩方面并未對不同階級的人民有限制,這就方便了畫家在色彩方面得到淋漓盡致的發(fā)揮。唐代仕女畫氣度恢宏、色彩絢麗,在色彩方面有著其獨特的藝術特色,形成大唐麗人的高雅秀麗之美。因為表現(xiàn)的是貴族,故在色彩著色方面比較濃艷,在色彩上形成富麗華貴的效果。唐代工筆仕女畫主要以暖色調為主,但并未給人以焦灼燥熱的感覺,相反具有非常清麗動人的感覺,色彩雅致,既溫馨可人,又艷而不俗。
在唐代,畫家都是通過渲染來表現(xiàn)物品的質感,技術雖不比現(xiàn)在發(fā)達,但是其表現(xiàn)力仍然被后代的我們傾佩。現(xiàn)在我們對唐代工筆仕女畫通過研究和探索,更加被古人運用高難度的礦物質顏料來達到“出乎自然”的色彩所折服。
女性繁衍后代,讓人類繼續(xù)在這個社會中承擔主動者的角色,她的使命是不可替代的,從原始社會中的母系社會到后來演變?yōu)楦赶瞪鐣m然女性的社會地位一直在變更,但毫無疑問,在作用方面和歷史的發(fā)展方面她們不可缺少。女性身體的曲線是地球上最完美的自然杰作,具有天然的形式美感,而且女性的溫婉柔媚在社會生活中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因此,仕女題材進入繪畫領域是必然性和肯定性的統(tǒng)一。仕女題材的繪畫最初不是在唐朝出現(xiàn)的,也不是由唐人創(chuàng)新的一種新穎的題材繪畫,早在戰(zhàn)國和東晉這兩個時期里仕女題材繪畫已經占據了畫作的主要版面,而在唐朝,仕女畫則被多位著名人物繪畫大家推上了新的高度,把仕女之美演繹到了極致。值得一提的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武則天,她打破了歷代以來男權統(tǒng)治制度一成不變的局面,使得女子不但在政治地位上占得一席之地,而且在社會生活中的角色和地位日益加重,玄宗時期,楊玉環(huán)集萬千寵愛于一身,這便應驗那句“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諺語,此后楊家上下富貴榮華。雖然結果仍然避免不了男權統(tǒng)治,但是唐代女子的地位比起這個素來以男尊女卑為評判標準的封建社會中的其他朝代的女子,地位要高出許多,女子豐滿的體態(tài),如花的面容,更是體現(xiàn)出一個朝代的審美風范,因此,唐代的人物畫很多是以仕女作為繪畫的表現(xiàn)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