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達明等
周汝昌有借必還 張達明
周汝昌是繼胡適之后新中國紅學(xué)研究第一人,被譽為當(dāng)代“紅學(xué)泰斗”。1947年,周汝昌還在燕京大學(xué)中文系學(xué)習(xí)時,就喜歡研究《紅樓夢》,并在報紙上發(fā)表文章,就曹雪芹的生卒年問題,與“紅學(xué)”的開山鼻祖胡適展開爭論,兩人一來二去通了七封信后,成了忘年交。
胡適在知道周汝昌不過是位尚未畢業(yè)的學(xué)生后,不僅不鄙夷他,還于1948年在自己家里親切接見了周汝昌。交談中,周汝昌得知胡適珍藏著孤本甲戌本《石頭記》時,就冒昧地提出借閱并過錄。胡適沒有猶豫,慨然相借。
1948年12月中旬,解放軍包圍了北京城。周汝昌得知胡適不日將離開北京,冒著危險從西郊的燕京大學(xué)進了北京城,趕到胡適的家,將甲戌本《石頭記》完璧歸趙。幾天后,胡適到東單臨時機場登上飛機,離開北京。登機時,胡適只帶了兩部書,其中一部就是周汝昌歸還的甲戌本《石頭記》。
后來曾有人對周汝昌說:“你就是書生氣太重,那時你如果將甲戌本《石頭記》留住不還,待北京和平解放、新中國成立后,將其捐給國家,豈不是立了一大功嗎?”周汝昌聽后一時反應(yīng)不過來,好久才說:“說我書生氣太重我認同,雖然我不懂政治,但我懂得傳統(tǒng)道德,懂得借人物品,一定要歸還這個傳統(tǒng)美德。更何況甲戌本《石頭記》是珍貴的孤本,胡適先生能慨然借給我,我一直對他充滿敬意與感激,豈有不還的道理?如果真的據(jù)為己有,豈不是褻瀆了中國傳統(tǒng)道德?以后我還怎么做人?所以說,我壓根就沒有想過立大功,因為甲戌本《石頭記》原本就不是我的。”
選自《少年文摘》
素材解讀
周汝昌不把他人的東西據(jù)為己有,有借必還,體現(xiàn)了他的誠信和高尚的人品,也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為人處世,不能因小失大,不要為了得到一滴水,而丟掉了大海。
適用話題
誠信、品格、傳統(tǒng)美德……
良駒多挨鞭 陳亦權(quán)
墨子是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xué)家、軍事家。年少時期,墨子曾跟隨魯國的史明學(xué)習(xí)。史明的弟子很多,不過墨子是他最得意的弟子,按理說最得意的弟子應(yīng)該受到老師更多的優(yōu)待才對,可史明很少給墨子好臉色,他常常責(zé)備墨子,有時只是因為一點兒很小的事情做不好就嚴厲批評他,可是別的弟子做錯事情,哪怕這個錯誤犯得比墨子要嚴重,史明也往往不當(dāng)回事,甚至一笑了之。
有一次,墨子寫錯了幾個字就被史明訓(xùn)斥了一番,可是別人同樣也寫錯了字,史明卻并沒有特別嚴厲地批評他們,這讓墨子非常不舒服,他站起來說:“老師,為什么同樣的錯誤,你批評我就特別厲害呢?我覺得這樣很不公平!”
史明看了他一眼,把他叫到屋外問:“假設(shè)有這樣兩個任務(wù),一個是去太行山,一個是在家里拉磨,你覺得分別讓良駒和毛驢做什么好?”
“這還用問嗎?當(dāng)然是騎良駒去太行山,讓毛驢在家里拉磨呀!”墨子回答,“因為良駒跑得快跑得遠,而毛驢沒有那么好的力氣,就只能在家里拉磨了!”
史明點點頭又問:“那么奔赴太行山的良駒和在家拉磨的毛驢比起來,你覺得誰挨的鞭子會更多?”
“當(dāng)然是良駒。毛驢拉磨只要慢慢走就行了,而良駒因為要趕速度,就會經(jīng)常挨鞭子?!蹦诱f。
史明聽后,滿意地笑著說:“你回答得一點兒也不錯!那么你應(yīng)該明白我之所以常常責(zé)罵你的原因了,我這樣做就是因為只有你才能擔(dān)負起上太行山的重任,所以只有你才是一匹經(jīng)常會挨鞭子的良駒,也只有你才值得我一再地揮鞭子嚴格要求!”
墨子這才恍然大悟,從此,他再也不會因為老師的批評甚至責(zé)罵而生氣了,而是好好反思自己的過錯,更加努力地學(xué)習(xí),終于成為著名的思想家,開山立派創(chuàng)立墨家學(xué)說。
選自《甘肅日報》
素材解讀
玉不琢,不成器。一個人只有經(jīng)過千錘百煉,經(jīng)過嚴格的雕琢,才能出類拔萃。史明正是因為墨子是可造之才,才對他嚴格要求,最終使墨子成為一代大家。
適用話題
嚴師出高徒,玉不琢、不成器,反思……
自律與律人 張君燕
宋琬是清初著名詩人。宋琬的父親宋應(yīng)亨是天啟間進士,歷任諸多官職,對后輩的教育非常重視。受父親影響,本就聰慧的宋琬刻苦好學(xué),應(yīng)試縣、府皆名列榜首。崇禎八年(1635年)以高才生充拔貢入京深造。
這天,宋應(yīng)亨在府上宴客,宋琬也在席間與客人們飲酒對詩,賓主皆歡。不過,宋應(yīng)亨無意中看到宋琬對一個人愛理不理,冷臉相對。這讓他很疑惑,宋琬一向為人低調(diào)謙遜,平日里待人都有禮有節(jié),難道與此人有什么過節(jié)?
宴席散后,宋應(yīng)亨找宋琬詢問原因。宋琬說,這個人是他的舊日同窗,過節(jié)倒是沒有,但他不喜歡這個人的品行。因為早年他們一起讀書時,宋琬曾目睹他偷拿同學(xué)錢財。這對一向潔身白好的宋琬來說是不能容忍的事,于是疏遠了他,甚至路上遇見都會躲著走。
“我絕對不會做這樣的事情,所以我也不會原諒別人這樣做?!彼午x正詞嚴地說。父親宋應(yīng)亨聽后點點頭,轉(zhuǎn)身指著一名醉酒的客人說:“我個人極其厭惡醉酒,所以要求自己喝酒絕不能喝醉,但是你看到過我不允許別人喝醉酒或者討厭那些喝醉的人了嗎?”宋琬搖搖頭,對待醉酒的客人,父親每次都派人細心照顧。
父親接著說:“我們可以用最嚴苛的標準來自律,讓自己變得更好。卻不能用這些標準來律人,因為它會讓我們失去寬容、慈悲,變得刻薄、狹隘。你的同學(xué)做了錯事,即使用律法懲治也已經(jīng)結(jié)束了,你卻因此而厭惡他這么多年,這是不是比私刑更殘酷?”仔細琢磨了父親的話,宋琬頓悟般地連聲稱是。
選自《演講與口才》
素材解讀
我們常說,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白月伞焙汀奥扇恕辈荒苡猛粭l標準,對自己嚴格可以修煉自身德行;而對他人寬容,則體現(xiàn)了一個人的善良、大度、悲憫和慈悲。
適用話題
自律、寬容、標準……
爬上第四層樹枝 陳亦權(quán)
草原上,一只花豹捕獲了一只小羚羊,但不敢馬上吃,因為隨時會有更兇猛的對手來搶奪獵物。事實上,此刻四周并無其他對手,但它覺得必須把獵物藏到大樹上。
最近的大樹也在兩公里之外,花豹不懼遙遠,拖著獵物走向那棵依稀可見的大樹。一路拖行,小羚羊身上的血一路流淌。不久,兩只獅子發(fā)現(xiàn)了這些血跡,就循跡追去。追了一陣后,它們終于遠遠地看到花豹拖著一只小羚羊在大樹下休息。盡管它們小心翼翼地靠近,敏感的花豹還是發(fā)現(xiàn)了,連忙警惕地叼起獵物察看四周。
知道自己被發(fā)現(xiàn)了,兩只獅子干脆追過來,可等它們來到大樹下,花豹已將獵物拖到了樹枝上。獅子的爬樹本領(lǐng)沒有花豹好,更何況那棵樹非常光滑,它們試了很久都爬不上去,就守在樹下不愿離去。這時,花豹已經(jīng)安全了,但它依舊覺得這層樹枝不夠高,就叼著獵物爬上了第二層樹枝??粗ū赖酶撸{子起身用爪子狂抓樹干。花豹很不安,接著爬上了第三層樹枝。
第三層樹枝已經(jīng)非常細了,搖搖晃晃的,但花豹并沒有察覺到潛藏的危險,它覺得爬得越高,離獅子就越遠。見花豹爬得更高,獅子憤怒地“嗷嗷”大叫,卻束手無策,只能趴在地上和花豹硬耗。它們早就饑腸轆轆了,如果一直耗下去,自己就會餓死,淪為花豹的食物。
可花豹哪里考慮得到這些?它只想和獅子們拉開距離,在第三層樹枝上仍覺得不夠安全。休息片刻后,它又站起身將食物叼到第四層樹枝。樹枝劇烈地晃動,但花豹不管不顧,放好獵物后自己也跳了上去。還沒等它站穩(wěn),那根樹枝“咔嚓”一聲斷了,花豹和它的獵物一起掉落下去。下面的兩只獅子縱身躍起,花豹還沒落到地上,就已經(jīng)被其中一只獅子咬斷了脖子……就這樣,花豹和它那已經(jīng)到手的獵物,一起成了獅子的美餐。
選自《家教世界·創(chuàng)新閱讀》
素材解讀
擒獲獵物后不馬上吃掉,而是藏起來慢慢享用;遭到獅子們的圍困后,不是硬拼狠斗,而是爬到樹上避開勁敵,這說明這是一只有智慧的花豹。只是它沒想到,所謂的“安全”并不是絕對的遠離,而是一種“尺度”的把握。如果為了避險而無限地向相反方向退避,往往會陷入另一種更大的危險。
適用話題
適度、距離、險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