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men Vargas,Javier Pérez-Esteban,Consuelo Escolástico,等 著
中國腐植酸工業(yè)協(xié)會 李 雙 譯
利用植物修復(fù)礦山污染土壤,需要選擇快速生長的、根深蒂固的、高生物量和金屬耐性的植物,并利用土壤改良劑促進植物對金屬的吸收。本研究采用盆栽試驗,評估腐植酸和香根草(Chrysopogon zizanioides)對礦山土壤中Cu和Zn植物修復(fù)的綜合利用。將香根草種植在從西班牙兩個礦區(qū)收集的土壤樣品中,將土壤樣品分別與0、2、10和20 g/kg劑量的含腐植酸風化煤混合,測量植物體內(nèi)金屬濃度和生物量,并通過低分子量有機酸提取法確定土壤中的金屬生物有效性。結(jié)果表明,添加不同用量的腐植酸,降低了土壤中有機酸萃取金屬量。雖然這種提取方法適用于估算金屬的生物有效性,但由于腐植酸強螯合劑的競爭,導(dǎo)致這種提取方法不是很好。由于可溶性金屬-有機配合物的形成,高劑量的腐植酸能促進植物的根系生長和Cu濃度的增加,從而增強Cu從土壤中的去除及提高其在植物根系中的積累。盡管腐植酸不能提高對Zn的吸收,但是它可以減少Zn和Cu在植物地上部分的遷移。雖然香根草不適合植物提取,但本實驗的研究表明,這種物質(zhì)與10~20 g/kg的腐植酸組合使用,可作為礦山土壤植物修復(fù)的有效策略。
譯自: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2016,23(13):13521~13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