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志強 姜俁
新媒體時代的迅速發(fā)展,新聞的傳播主體迅速增多,極大地加劇了新聞媒體之間的競爭。在此背景下,新聞媒體一定程度上將新聞以輕松娛樂的形式發(fā)布,以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新聞的娛樂化趨勢成了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重要走向之一。但是新聞客觀與真實的本質不容動搖,新聞的基本倫理也必須始終得到遵循。
什么是新聞娛樂化,學界尚未給出一個定義。勉強下個定義就是,新聞娛樂化就是媒體按照快樂原則和大數(shù)法則來選擇和處理新聞的文化行為。
一、新聞報道娛樂化的合理性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表情包和新聞可以哦!感謝您關注@人民網(wǎng)!回復DY,讓小編看到你哦!”是人民網(wǎng)微博獲得粉絲關注時的歡迎語。人民網(wǎng)作為新聞媒體,其報道風格親切自然,除在溫度與互動性方面更勝一籌的基礎上,其所主打的“表情包和新聞”,也就是網(wǎng)友們評論中的“配圖只服人民網(wǎng)”,更是人民網(wǎng)微博為迎合當下受眾心理,拉近新聞與受眾距離以達到更好傳播效果的成功方式,體現(xiàn)著新媒體時代新聞報道的娛樂化趨勢,體現(xiàn)著新媒體時代新聞報道調整的方向,也引發(fā)了有關“新聞報道娛樂化的合理性”的討論。
《CNNIC:2016年第38次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6月,我國網(wǎng)民仍以10-39歲群體為主,占整體的74.7%,嚴肅的新聞報道風格顯然無法滿足現(xiàn)如今年輕受眾的閱讀需求。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信息膨脹、淺閱讀且閱讀時間碎片化的時代,原始的報道風格已無法吸引受眾的注意,新聞語態(tài)的改變勢在必行。其改變的方向便是使新聞報道的語言走向輕松娛樂。休閑娛樂欲也是人性的基本需求,上網(wǎng)消遣娛樂已經(jīng)成為網(wǎng)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或者是上網(wǎng)活動的主要內容。網(wǎng)民會根據(jù)自己的需求和喜好選擇閱讀的內容,并拋棄他們不感興趣的信息。因此新媒體時代的新聞媒體報道適當進行娛樂化的轉變,也是新聞市場的需求。媒體無論出于自身競爭與生存的考慮,還是出于滿足受眾需求的考慮,都應當做出這樣的改變。
經(jīng)歷適當娛樂化轉變的新聞報道,其傳播效果的提高是顯著的。以人民網(wǎng)微博2016年7月6日的一條有關“一男子為游戲通關竟拒安檢”的報道為例。有關網(wǎng)癮引發(fā)的種種荒誕舉動,此類選題并不少見,此事件中的被報道者也怪誕不足無甚稀奇,可是此條微博卻因配上了韓國當紅明星玩手機游戲的帥氣動圖與“少年你認真的嗎”表情包而獲得1799轉發(fā),1453評論與2697贊,成為報道本條新聞的媒體中獲得互動量最高的一家,其中包括首發(fā)該報道并作為人民消息來源的廣州日報(44轉發(fā),111評論,180贊),無論從絕對達到數(shù)量還是相對于粉絲數(shù)量按比例進行計算,人民網(wǎng)此條新聞的互動量都占有絕對優(yōu)勢,可見娛樂化表達方式的重要性。
二、娛樂化只是重要手段
對于新聞來說,娛樂化是表達方式的改變,是對新聞內容的包裝,目的是使新聞更富有吸引力,更易被受眾接收。這是當前新聞媒體的新媒體平臺應努力轉變和改進的方向,但是“包裝”絕不能作為新聞媒體的工作中心。娛樂化是在內容的基礎上進行修飾,是使原有的內容更富有吸引力的手段,而如果沒有內容作為支撐,娛樂化便只能變成嘩眾取寵。新聞媒體的工作中心依舊要放在新聞的內容與質量上。網(wǎng)民對于多媒體信息的接受也有選擇性。美國斯坦福大學和佛羅里達大學Poynter中心研究成果表明,網(wǎng)絡讀者通常先看文本,對圖片和形象視而不見,這與人們在閱讀印刷媒體(如報紙)時先被照片吸引然后才找文字對習慣截然不同。因此,娛樂化只是手段,新聞內容是否吸引人才是新聞影響力的決定性因素。
三、適當、適度,堅持正確方向
媒體是社會良知,適度的娛樂化可以使新聞變得輕松活潑,同時可以吸引到更多的受眾,贏得經(jīng)濟利益。但有些媒體拿小道消息當成新聞事實,甚至刻意挖掘、制造信息,背離了新聞原則,同時也失去了媒體所應有的社會責任。
當前,不少娛樂新聞標題夸張荒誕,選題大多毫無意義,如“土豪辦婚禮,迎親頭車是破三輪”“這些女星凌晨被叫醒長這樣”等,以此獲得大規(guī)?;恿俊蕵坊鳛檠b飾,其中必須包裹的新聞內容必須包含有價值、觀點且方向正確的信息。娛樂化手段的運用,建立在新聞事實具有較高新聞價值的基礎上,用來表達觀點,正確地引導輿論,并引導正確價值觀的樹立。在滿足受眾娛樂需求的同時承擔新聞媒體的責任,娛樂因素這樣的使用,才是新聞娛樂化應有的發(fā)展趨勢。
受眾在進行內容選擇的過程中,除了滿足娛樂需求外,更重要的是獲得有用的信息?;ヂ?lián)網(wǎng)時代下的新聞媒體只有在注重內容的基礎上掌握當下受眾樂于接受的新語態(tài),才能真正滿足受眾的需求。
在新媒體時代的新形勢下,為迎合受眾新的特點,滿足受眾新的需求,新聞媒體在新媒體平臺上語態(tài)的轉變勢在必行,娛樂化趨勢也是新時期的產(chǎn)物,實踐證明,對于新聞進行娛樂化的處理有利于提高傳播效果。然而,娛樂化僅僅是使新聞更具有吸引力、內容更加豐富的重要的包裝手段,它應服務于新聞的內容,內容依然是新聞影響力的主要因素,也是受眾的主要需求。因此提高內容的質量仍然是新聞媒體工作的重心,二者不能本末倒置。在激烈競爭的新媒體時代,新聞媒體應時刻心系其使命和責任。把握好新聞娛樂化的度,使娛樂化不至于低俗化,幽默卻不嘩眾取寵。只有如此,媒體才能得到公眾的信任,更好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蘇宏元.網(wǎng)絡傳播學導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2]肖云. 新聞娛樂化的辯證批判[J].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05年05期.
[3]吳飛,沈云.現(xiàn)代傳媒、后現(xiàn)代生活與新聞娛樂化[J].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
[4]許翹楚.淺析新聞娛樂化現(xiàn)象下媒介責任感的缺失[A]. 新聞研究導刊,2015年13期.
[5]吳世文,石義彬. 新媒體時代新聞倫理實踐的困境及取向[A].當代傳播, 2014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