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琳
自從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召開十八大,對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就格外重視。為了能夠將我國新聞輿論戰(zhàn)線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以此增強新聞輿論的工作能力,以及工作水平。黨中央對新聞輿論的各項問題,也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和部署。基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本文就當前的新聞觀念的發(fā)展趨勢展開論述。
現如今,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新聞觀念的重要性逐漸體現出來,可以說,新聞觀念的重要性,體現在隨著新聞觀念的不同,新聞實踐也發(fā)生變化,并且,一定的新聞觀念指導著新聞實踐。所以說,有效的新聞觀念,能夠有效的決定新聞實踐的發(fā)展。
隨著全球范圍內,各個國家、地區(qū)和階層中的政治、經濟以及科學技術等方面的變化,其主體意識也隨之增強,所以,由此帶來的利益沖突不斷增加。而新聞,在這中間扮演的角色,是社會進步的推動者、世界藍圖的描繪者,更加應該清楚自己所擔負的使命,并擔負起應有的職責,不是比誰的聲音大,而要比誰的思考深、效果好。這就需要開展前瞻性、規(guī)律性的新聞觀念研究。
首先,要牢牢堅持黨性原則。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著重強調新聞輿論工作要堅持黨性原則,向黨看齊。新聞工作者在大是大非原則問題上不能有任何認識偏差,要充分認識到,新聞輿論工作的主導權力,應當放在黨的手中掌握著,并且,在新聞輿論的戰(zhàn)場上,勇于發(fā)聲,勇于承擔。新聞工作者應該強化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定理想信念,做到對黨的絕對忠誠,時刻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覺向黨中央和黨的理論路線政策看齊。
其次,要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我國的社會性質決定了馬克思主義始終是黨和人民的指導思想,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習近平新聞觀既繼承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又為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注入了新的活力,使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更具時代特性。面對新媒體時代受眾信息需求出現的泛娛樂化、泛碎片化的不良傾向,我們更應該堅定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信心,在開展工作時,為了強化新聞工作人員,對于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水平,應該對參加新聞工作的人員,進行更加系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
依照習近平新聞觀,新聞工作者應堅持正面宣傳,加大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五大發(fā)展理念、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中國道路”等為內容的宣傳力度,關注社會主導意見、權威意見的引導作用。因為社會主導意見和權威意見貫穿于社會輿論從發(fā)起到運用的全過程,有利于正確輿論導向的形成。而社會主導意見、權威意見來源于黨和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經驗,來源于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來源于與時俱進、勇于創(chuàng)新的時代精神,來源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時代在進步,新聞輿論工作也應當順應時代潮流,趕上時代飛速發(fā)展的列車。“創(chuàng)新”“時效”“優(yōu)化”“國際”這些名詞構成了習近平在“2·19”講話中對新聞工作者的具體要求。要實現新聞輿論工作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提升新聞輿論工作的時效性、客觀性,夯實構建國際化新聞母艦,新聞工作者就應該從語言表達、傳播方式與外宣媒體三方面著手,促進新聞大眾化、生活化、平民化,應該符合老百姓的思維習慣、接受能力和審美情趣。同時打破信息壁壘,促進實現信息、技術、人才、支撐等各方面的交會融通,從而形成一體化的傳播結構與體系。推動國際傳播新秩序的生成,為國際傳播秩序注入中國話語。
“堅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堅持以民為本、以人為本。要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把服務群眾同教育引導群眾結合起來,把滿足需求同提高素養(yǎng)結合起來,多宣傳報道人民群眾的偉大奮斗和火熱生活,多宣傳報道人民群眾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滿足人民精神需求。”新聞工作者不能拘于編輯室,要立足當下社會時代發(fā)展背景,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走進基層、走進百姓、走進生活,向人民群眾學習,堅持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在社會現實中尋找新聞靈感、發(fā)現新聞線索。同時,恪守職業(yè)道德,勤奮工作、甘于奉獻是新聞工作者作風優(yōu)良的另一個表現。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要有過硬的專業(yè)素質、高超的采寫編評能力,使自己成為掌握多學科知識和技能的復合交叉型人才。
綜上所述,新時代下的新聞觀既包括了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新標準,又涵蓋了具體的新聞輿論工作行動綱領。新時代的新聞工作者應遵循黨的十九大理論思想,堅持習近平新聞觀,堅定信心,推動我國新聞輿論工作朝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1]王駿.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兩大架構[J/OL].探索,2017(05):5-11(2017-10-31).
[2]思涵.新媒介環(huán)境下的新聞教育觀念——訪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姜紅教授[J].今傳媒,2016,24(02):1-3.